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 径与方法
2020年4月27日星期一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涵
n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 要组成部分,是面向全体学生 实施的心理素质养成教育,是 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 生的心理品质、开发学习潜能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系统教 育工程。
注意防止认识上的几个误区:
n *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少数有心理 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
4、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其它各 育相结合
n 坚持: n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相结合; n 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相融合; n 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n 心理健康教育与各种活动相结合。
5、研究学生的学习类型,寻找 教育的切入点
n 学生的学习类型包括:
n 智慧型——用成功的目标去激励; n 用功型——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支引
学生的心动:
n 表现为——
n 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被点燃 ,自尊心、上进心被激发起 来,变得想学、愿意学,“我 要学!”成为其内心的独白。
教育的最佳契机在于:
n 教师的心动带来了学生的心动。 n 以往的教训: n 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n 只有对症下药,才能事半功倍。
n 要把教育工作做到点子上,那就从 转变观念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开 始!
n 5、通过“家长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 特殊影响作用。
n 6、通过各种群团组织的形式开展心育 工作,发挥少先队、共青团、妇联和社 区等群团组织的作用。
7、通过开设心理咨询室,进行个
别心理咨询的形式进行心育。
8、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网、 “知心姐姐”信箱等形式进行
心理健康教育。
小结:
n 综上所述,心育工作渗透在学 校工作的一切方面,学校的哪 个环节都离不开心育。这里仅 就心理健康教育与学习的关系 ,探讨如何用心理健康教育的 理念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问 题。
n 三、从研究学生开始,把心 理健康教育作为帮助学生提 高学习效率的突破口
思考一种现象:
n 为什么有些学生比别的学生优秀 几倍、甚至更多?难道他们真的比 别的学生智商高出那么多吗?那些 优秀学生是怎么产生的?
领;
n 被动学习型——用耐心的训练培养 学习和自觉性、独立性;
n 5、比较普遍的情绪和情感问题。如 :冲动、紧张、恐惧、逃避、自卑 、胆怯、急躁、敏感和脆弱等。
n 6、师生关系或亲子关系紧张, 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缺少沟通 、不会沟通或不能沟通。
n 7、早恋和网络游戏成瘾严重影 响学生的学业和人生,因此导 致学生荒废学业、离家出走和 违法犯罪的现象屡见不鲜。
(二)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 探索解决学生问题的新思路
(一)用心理学理念解读学生 的常见问题
n 1、普遍的厌学情绪,学习动力不足 ,不想学。导致学习积极主动性差 ,很多学生每天处于被动应付、盲 目混日子状态。
n 2、学习方法不当,不会学,导致学 习效率低下 。
n 3、任性、自我中心、逆反心理严重 ,部分学生还有严重的攻击倾向。
n 4、不善于沟通与交流,人际交往能 力差,有些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 的社交障碍。
n 课堂违纪行为矫正 n 打架斗殴行为矫正 n 不良习惯矫正 采用“阳性强化”的技术、降低行为发
生率的技术等
3、坚持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 结合
n 坚持团体辅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n 坚持主题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互 动式心理体验相结合;
n 坚持小组心理训练与个别跟踪指导 相结合;
n 坚持学习兴趣培养“从‘心’开始,用‘ 心’对待”。
n 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同样也聪明 、有才智、有潜力,可他们为什么 不爱学?为什么学不好?
n 如何帮助这些学生把聪明才智用 到学习上来?
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来看:
n 教育的成功“始于心动,成于 行动。”
n 心动包括两个方面: n “教师的心动” n “学生的心动”
教师的心动包括:
n 教育观开始转变——从单纯 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是否 用功,转变到从多方面关注 和评价学生,尤其关注如何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n *将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德育或神经 科医生的工作;
n *把心理健康教育理解为一门课程; n *把心理健康来源
二、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 基本途径和方法
n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实施 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渗透在学校的常规工作 中去,经常抓、抓常规。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途径 和方法具体表现为:
n 1、在学校管理上:加强和改善师生关 系和校园环境建设,尽量减少“师源性 心理问题”的发生。
n 2、通过班主任工作对学生进行心理素 质培养和训练,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力 军作用。
n 3、通过各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发挥学科教学的人文关怀作用。
n 4、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通过活动课 的方式对所有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
n 1、本着“心病要用心药医”的原则, 教师需对全班学生的心理状态、学 习动机、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进 行测验,在科学地分析和诊断学生 情况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适合于 学生的心理方法,对学生进行各种 学习指导、心态调整和心理训练。
2、对学生出现的各种行为问题 和不良习惯——
n 采用心理矫正的技术进行训练和矫 治。例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