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系统招聘考试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知识-8(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50,分数:50.00)1.某县历年流脑发病率均在12/10万~20/10万之间,去年该县流脑发病率为16/10万,试判断其流行强度______(分数:1.00)A.散发√B.爆发C.流行D.大流行解析:[解析] 散发指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散在发生。
而去年该县的流脑发病水平未能超出历年发病水平,因此属于散发。
2.某工厂有32745人,某年肺结核死亡人数为12人,而当地一般人群肺结核死亡专率为9.8/10万,请计算SMR______(分数:1.00)A.3.74 √B.1.22C.0.27D.2.45解析:[解析SMR=2/(32745×9.8/10万)=3.74。
3.一个地区通过首次高血压普查,可计算当地的______(分数:1.00)A.高血压发病率B.高血压患病率√C.高血压死亡率D.高血压续发率解析:[解析] 普查属于现况研究的一种,而现况研究一般只能得到某病在某地区的患病率。
4.分子流行病与传统流行病的主要区别是______(分数:1.00)A.研究对象不同B.测量的结局不同√C.研究目标不同D.群体调查方法不同解析:[解析] 传统流行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最主要的区别就是测量的结局不同,传统流行病学测量的结局是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而分子流行病学测量的是疾病或健康相关生物标志的分布。
5.一项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x 2 =12.36,p<0.05,OR=3.3,正确的结论为______ (分数:1.00)A.病例组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大于对照组B.病例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对照组C.对照组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大于病例组D.不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小于吸烟者√解析:[解析] P值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OR>1说明疾病的危险度因暴露而增加,暴露与疾病之间为“正”关联,说明吸烟是肺癌的危险因素,所以不吸烟者发生肺癌的可能性要明显小于吸烟者。
6.能够使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是______(分数:1.00)A.计划免疫√B.新生儿增加C.易感人口迁入D.免疫人口死亡解析:[解析] 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①计划免疫;②传染病流行。
7.下列哪一项论述是正确的______(分数:1.00)A.将已知混杂因素进行配比称匹配过头B.历史性队列性研究是由果推因的研究C.随机误差可以避免D.现况研究可以确定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关系√解析:[解析] A项把不必要的项目列入匹配,企图使病例与对照尽量一致,就可能徒然丢失信息,增加工作难度,结果反而降低了研究效率,这种情况称为匹配过头。
B项队列研究的基本特点:属于观察法;设立对照组:由“因”及“果”;能确证暴露与结局的因果联系。
队列研究依据研究对象进入队列时间及终止观察的时间不同,分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历史性队列研究和双向性队列研究三种。
C项随机误差没有固定的方向和固定大小,一般呈正态分布,来自于随机抽样的变异和测量的随机变异等,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8.正态分布中,当μ恒定后,σ越小______(分数:1.00)A.曲线越“胖”B.曲线越“瘦”√C.曲线不变“胖”也不变“瘦”D.曲线越“胖”或越“瘦”解析:[解析] σ为正态分布的形状参数。
若固定μ,σ越小,曲线越陡峭,即越“瘦”;σ,越大,曲线越平坦,即越“胖”。
因此选择B。
9.假设检验的目的是______(分数:1.00)A.检验参数估计的准确度B.检验样本统计量是否不同C.检验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是否不同D.检验总体参数是否不同√解析:[解析] 假设检验属于统计推断,其结论针对总体参数而非样本统计量,所以BC错误;A为参数估计的内容而非假设检验的范畴,所以选D。
10.两个样本率为P 1和P 2,其样本含量分别为n 1和n 2,则合并率(或平均率)的计算公式为______ A.B.C.D.(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合并率=合并发生人数/合并总人数,故选D。
11.在进行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时,以下无效假设正确的是______(分数:1.00)A.H0:两样本对应的总体均数相同B.H0:两样本对应的总体分布相同√C.H0:两样本对应的总体均数不同D.H0:两样本对应的总体分布不同解析:[解析] 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无效假设是两样本对应的总体分布相同,故选B。
12.实验组和对照组必须齐同可比,唯一不同的是______(分数:1.00)A.观察指标B.处理因素√C.观察时间D.纳入、排除受试对象的标准解析:[解析] 除处理因素不同外,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其他非处理因素应保持一致。
使实验组和对照组具有可比性。
13.用样本求得r=0.85,则同一资料b值应______(分数:1.00)A.b=0.85B.b>0 √C.b<0D.b正负不能确定解析:[解析] 对同一组资料,相关系数和回归系数的正负号是一致的,因此选B。
14.一种新治疗方法可以延长生命,但不能治愈其病,则发生______(分数:1.00)A.该病患病率将增加√B.该病发病率将增加C.该病患病率将减少D.该病发病率将减少解析:[解析] 发病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在可能发生某病的一定人群中新发生某病的病例数。
患病率:指某时点上受检人数中现患某种疾病的人数。
该种新治疗方法可以延长生命,但不能治愈其病,属现患病例,而非新发生病例,只会使该病患病率增加。
15.古代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属于哪种医学模式______(分数:1.00)A.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B.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C.生物医学模式D.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解析:[解析] 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是应用自然现象的客观存在和发展规律来认识疾病与健康问题的思维方式,具有朴素、辩证的特点。
中国古代医学用“气”、“阴阳五行”和外因“六淫”、内因“七情”的病理学说来解释健康与疾病。
16.关于积极健康观,以下正确的是______(分数:1.00)A.健康等于无病B.生理功能正常C.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完好√D.心理达到完好状态解析:[解析] 积极健康观是指“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好状态”。
17.文化现象与健康有关,除了______(分数:1.00)A.风俗习惯B.宗教信仰C.消费结构D.职业选择√解析:[解析] 文化诸现象包括教育、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亚文化等,选项C消费结构属于教育范畴,文化程度不同的人对生活资料的支配方式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健康效果。
故本题选D。
18.某一男性实际年龄42岁,评价年龄45岁,增长年龄38岁,应属于______(分数:1.00)A.健康型B.自创性危险因素型√C.难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型D.一般性危险因素型解析:[解析] 评价年龄大于实际年龄,并且评价年龄与增长年龄之差值大。
符合自创性危险因素型。
19.社区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体现在地理位置上接近,即要求______(分数:1.00)A.步行5分钟可及B.坐车10分钟可及C.覆盖1平方公里范围√D.覆盖5平方公里范围解析:[解析] 社区卫生服务是可及的、方便的基层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体现在技术适宜、地理接近、服务方便、关系亲密、结果有效,价格便宜(合理)等一系列使人易于利用的特点。
设点的地域分布基本以覆盖1平方公里范围(或步行10分钟可及)为准,可以按居委会行政组织设点。
同时,应注意与社区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保持一定的距离。
20.______目的在于了解目标人群是否理解材料所传播的信息,是否喜欢材料的表现形式,有什么评论意见等,从而确保材料的使用效果。
(分数:1.00)A.评价B.预实验√C.初稿D.计划解析:[解析] 预实验的目的在于了解目标人群是否理解材料所传播的信息,是否喜欢材料的表现形式,有什么评论意见等,从而确保材料的使用效果。
21.工作场所健康教育本质是______(分数:1.00)A.提高职工的健康功能B.提高职工的健康知识C.行为改变√D.传播健康信息解析:[解析] 工作场所健康教育指通过提供知识、技能、服务,促使职业人群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它的本质是行为改变。
22.1998年我国卫生部确定的每年的“全国高血压日”是______(分数:1.00)A.4月7日B.5月31日C.9月28日D.10月8日√解析:[解析] 从1998年起,我国卫生部确定每年10月8日为“全国高血压日”,开展全民防治高血压的健康教育。
23.某农村地区,农民家庭电视拥有率为20%,家家户户都可以收听到有线广播,广播内容有农村环境卫生、疾病预防等健康信息。
如果主要选择电视为健康传播媒介即违背了媒介选择的______(分数:1.00)A.可及性原则√B.针对性原则C.速度快原则D.保证效果原则解析:[解析] 可及性原则的意思是要根据媒介在当地的覆盖情况,受众对媒体的拥有情况和使用情况习惯来选择媒介,既然该地区家家户户都能从有线广播获取健康信息,就应首选有线广播为传播媒介,否则就是违反了可及性原则。
24.下列哪项是属于原生环境问题______(分数:1.00)A.自然灾害√B.环境污染C.生态破坏D.社会生活问题解析:[解析]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社会生活问题都属于次生环境。
25.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是______(分数:1.00)A.汽车尾气向大气中排放的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等各种有害物质在紫外线作用下所形成的烟雾√B.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排入大气而形成的烟雾C.生产中排放的有害粉尘在阳光作用下而形成的烟雾D.生产中排放的氮氧化物、碳氢化物等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的烟雾解析:[解析] 光化学烟雾:指汽车尾气中的NO X、碳氢化合物排入大气,受太阳紫外线作用,发生光化学反应所产生的一种具有刺激性很强的浅蓝色的混合烟雾。
26.饮用水的pH值应为______(分数:1.00)A.4.5以下B.4~6.5C.6.5~8.5 √D.8.5~9.5解析:[解析] 6.5~8.5。
27.氟斑牙是由于饮用了水中何种化学物质过多而引起______(分数:1.00)A.氰化物B..砷C.氟化物√D.氯化物解析:[解析] 氟斑牙和氟骨症是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
是由于长期摄入氟过多引起。
28.室内空气质量评价最常用的指标是______(分数:1.00)A.NOB.IPC.SO2D.CO2 √解析:[解析] 室内空气质量评价最常用的指标是二氧化碳,因为它基本伴随其他很多有害物质的增多而增多,所以可以间接反映其他有害物质的量。
29.对酸雨危害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分数:1.00)A.腐蚀建筑物B.使水体酸化,水生生物生长受到影响C.使土壤酸化,影响农作物生长D.影响土壤中重金属的水溶性,使其不易向农作物中转移√解析:[解析] 酸雨能影响土壤中重金属的水溶性,使其水溶性增加,容易向农作物中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