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炉料在炉内的停留时间称为冶炼周期。
2、炉缸燃烧是在空气量一定而焦碳过剩的条件下进行的。
3、燃烧带是炉缸煤气的发源地。
4、燃烧带过分向中心发展会造成中心过吹,边缘气流不足。
5、鼓风动能就是鼓风所具有的机械能。
6、风口前焦碳燃烧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叫做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
7、高炉炉型具体分为炉喉、炉身、炉腰、炉腹和炉缸五部分。
8、炉喉是炉料的加入口,也是煤气的导入口。
9、炉喉主要受炉料的机械撞击作用,要求砌体机械强度好。
10、炉顶装料设备主要起布料和密封作用。
11、装料设备有料钟料斗和无钟顶式两类,我厂采用的是后一种。
12、上料设备包括称量配料和向装料设备上料等。
13、热风炉种类有换热式热风炉和蓄热式热风炉。
14、焦、矿混装是在矿批中混入适量数量的小块焦。
15、高炉布置有并列式、一列式、岛式等。
16、长期休风后复风的关键是热量与顺行。
17、矿石中的脉石、溶剂和焦碳灰分是炉渣的主要来源。
18、高炉精料的进步主要体现在高品位、成分稳定、严格整粒等方面。
19、炉外脱硫是在铁水流出高炉进入炼钢炉以前,加入脱硫剂实现降低生铁含硫的目的。
20、提高炉衬材质,严格筑炉质量,可以延长高炉寿命。
21、高炉内的碳消耗包括还原剂碳和发热剂碳两方面。
22、高炉副产品是炉渣、高炉煤气和炉灰。
23、铁矿石包括天然矿和人造富矿。
24、测定焦碳机械强度的方法是转鼓试验。
25、选矿的目的是提高矿石品位,去除部分有害杂质。
26、炉料中的结晶水主要存在于水化物矿石和高岭土中间。
27、粘土的主要成分是高岭土。
28、还原剂从铁氧化物中夺取氧。
29、风口燃烧带高温条件下SiO2气化产生SiO 气体。
30、炉渣的稳定性分为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31、温度是影响炉渣粘度的主要因素。
32、含氟炉渣的熔化温度低。
33、高炉生产常用萤石作洗炉剂。
34、保持适宜的铁口角度,可使炉缸内存有适当的残铁,起保护炉底的作用。
35、铁口泥套是利用泥炮的压炮装置压制而成的。
36、炮泥要有好的导热性和透气性,能在两次出铁的间隔完全干燥。
37、每次出铁前开口机都要试运转,检查是否符合出铁要求。
38、高炉生产的主要原料是铁矿石及其代用品、锰矿石、燃料和熔剂。
39、用CO还原铁氧化物的反应叫间接还原,用C还原铁氧化物的反应叫直接还原40、炉渣按成分可分为碱性炉渣和酸性炉渣两类。
二、判断题1、(√)炉料下降的动力是自重。
2、(×)鼓风温度升高,理论燃烧温度降低。
3、(√)高炉炉基压力不超过地层承载力。
4、(√)炉外脱硫不仅可以提高生铁质量,还可以解放高炉生产力。
5、(√)焦、矿混装可以改善料柱透气性,保护大块焦。
6、(√)炉型设计主要靠生产经验统计数据确定。
7、(×)高炉随着容积的扩大,高径比趋于增大。
8、(×)高炉炉喉承受渣、铁静压力及冲刷力。
9、(√)为保证高炉稳定生产,必须建设足够的贮料场。
10、(√)上料设备分料车式、料罐式及皮带式三种。
11、(√)鼓风机是高炉炼铁的基本动力设备。
12、(×)换热式热风炉只在大型高炉上采用。
13、(×)重力除尘、布袋除尘除尘用于湿法除尘。
14、(√)高压操作是高炉最有效的强化手段。
15、(×)高炉采用100%的熟料是最佳方案。
16、(√)煤气流的分布状况直接影响高炉顺行。
17、(√)炉顶二氧化碳曲线反映炉喉各点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
18、(×)炉顶二氧化碳曲线不能用来判断炉内煤气流分布状况。
19、(√)碳酸盐的分解产生的CO冲淡了煤气,降低了煤气的还原能力。
20、(√)为了加速Si的还原,首先要提高高炉下部温度。
21、(×)碳酸盐的分解对高炉冶炼没有影响。
22、(√)矿石中的铁都是以氧化物的形态存在。
23、(×)提高煤气压力增强碳的气化反应。
24、(√)提高煤气流速对加快还原速度有利。
25、(√)气孔度大而分布均匀的矿石还原性好。
26、(×)炉渣熔化温度低,说明它难熔。
27、(√)炉渣流动性好,有利于高炉顺行。
28、(√)炉渣熔化性温度只有低于高炉正常生产的炉缸温度,才能保证高炉顺行。
29、(×)炉渣熔化性温度只有高于高炉正常生产的炉缸温度,炉渣才能正常排放。
30、(√)炉渣粘度直接关系到炉渣流动性的好坏。
31、(√)炉渣流动性直接影响高炉顺行。
32、(×)炉渣流动性对生铁质量没有影响。
33、(×)渣中带铁较多时,不会造成渣口损坏。
34、(√)冷却水质差会造成渣口烧坏。
35、(√)热负荷大,散热不及时会造成渣口烧坏。
36、(√)主沟越长,越有利于渣铁分离。
37、(×)主沟坡度越小。
越有利于渣铁分离。
38、(√)生铁的渗碳过程在炉腰和炉腹基本完成39、(×)CO分解产生的碳黑不参与铁氧化物的还原反应。
40、(×)提高风温对降低燃料消耗没有好处。
三、选择题1、列方法可以降低理论燃烧温度的是 B 。
A、升高鼓风温度B、喷吹燃料C、提高鼓风富氧D、降低鼓风湿度2、炉腰是高炉直径最 A 的部位A、大B、小C、上D、下3、炉基必须建在稳固的地层上,基础应在冰冻线B 。
A、以上B、以下C、中间D、两侧4、对高炉冷却水质的要求是:暂时硬度不超过 A 。
A、100B、200C、300D、4005、低硅生铁冶炼是控制生铁含硅不超过 B 的技术。
A、0.2~0.3%B、0.3~0.4%C、0.4~0.5%D、0.5~0.6%6、下列不属于二次能源回收利用技术的是 D 。
A、铁水显热利用B、煤气余热发电C、冷却水落差发电D、锅炉蒸汽外送7、煤气通过料柱时的阻力大小叫做 A 。
A、透气性B、还原度C、氧化度D、压差8、高炉内部炉料的上部为 D 。
A、燃烧带B、滴落带C、软熔带D、块状带9、高炉选择造渣制度主要取决于原料条件和 B 。
A、熔剂B、铁种C、焦碳D、产量10、炉渣中碱性氧化物与酸性氧化物的比值叫做 B 。
A、压差B、碱度C、负荷D、动能11、当矿石含碱金属较高时,需要选用熔化温度较低的 B 炉渣。
A、碱性B、酸性C、中性D、泡沫12、通过选择装料制度以控制煤气流分布的手段叫做 A 。
A、上部调剂B、下部调剂C、中部调剂D、外部调剂13、KK↓PP↓代表的装料方法为 D 。
A、正同装B、正分装C、倒同装D、倒分装14、KKPP↓代表的装料方法为 C 。
A、正同装B、正分装C、倒同装D、倒分装15、矿石中加重边缘最重的是 C 。
A、球团矿B、烧结矿C、天然矿D、石灰石16、旋转溜槽的转速和转角 A 。
A、都可调节B、都不可调节C、只有转速可调D、只有转角可调17、炉缸侵蚀严重时,以冶炼 B 为好。
A、炼钢铁B、铸造铁C、锰铁D、铬铁18、焦碳含硫占入炉总硫量的 D 左右。
A、40%B、50%C、60%D、70%19、焦碳强度好能 A 高炉顺行。
A、促进B、阻止C、抑制D、减少20、焦碳粒度均匀,能 A 高炉顺行。
A、促进B、阻止C、抑制D、减少21、焦碳的转鼓指数每提高10kg,可节约焦 B 左右。
A、1%B、2%C、3%D、4%22、一般要求实际出铁量与理论计算量的差值不大于 D 。
A、10%B、12%C、13%D、15%23、随着高炉炉龄的增加,铁口角度应 A 。
A、加大B、减小C、相对固定D、经常变动24、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铁口角度应 C 。
A、加大B、减小C、相对固定D、经常变动25、维护出铁口主要靠耐火泥在炉内形成 B 。
A、泥套B、泥包C、硬壳D、结瘤26、出铁口角度是指所开流铁孔道与出铁口 D 中心线的夹角。
A、横向B、纵向C、垂直D、水平27、出渣口设在炉缸 D 。
A、上部B、下部C、中上部D、中下部28、出渣口小套直径一般为 B mm。
A、30~40B、40~60C、50~70D、60~8029、一般高炉设 A 个出铁口。
A、1B、2C、3D、430、主沟的坡度一般为 D %左右。
A、5B、7C、8D、1031、下列 D 不是铁口自动跑铁的原因。
A、铁口过浅B、炮泥质量差C、泥套破损D、风压高32、组成矿石的物质中,影响还原性的主要因素是 B 。
A、氧化亚铁B、硅酸铁C、四氧化三铁D、粒度33、下列不属于开炉料装料方法的是 D 。
A、架木法B、填柴法C、填焦法D、填矿法34、高炉用的原料中要筛分去除 A mm以下的粉末。
A、5B、10C、15D、2035、实践证明,生铁中含Si增加1%,焦比增加 B kg/tA、20B、40C、60D、8036、通常用 C 和SiO2、Al2O3的重量百分数之比来表示炉渣碱度。
A、CaOB、MgOC、CaO、MgOD、SiO237、粘度高的炉渣在炉内容易形成 C 。
A、堆积B、结瘤C、渣皮D、死铁层38、稳定性好的炉渣遇到炉内温度变化时,仍能保持良好的 A 。
A、流动性B、温度C、碱度D、碳含量39、高炉渗碳过程开始于 A 。
A、炉身上部B、炉身中部C、炉身下部D、炉腰40、共晶生铁的熔点最 B 。
A、高B、低C、大D、小四、问答题1、近年来高炉大型化发展的技术经济指标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答:①大大节约投资;(1分)②可有效地节能,降低燃料比;(2分)③提高劳动生产率。
(2分)2、高炉精料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答:主要体现在高品位、成分稳定、严格整粒及合理的炉料结构等方面。
(5分)3、延长高炉寿命的措施主要有哪几个?答:①提高炉衬材质,严格筑炉质量。
(3分)②改进冷却设备和冷却制度。
(2分)③实现控制热流、控制操作炉型的优化操作制度。
(3分)④推行护炉、补炉技术。
(2分)4、提高风温为什么能降低焦比?答:①鼓风物理热代替焦碳燃烧热;(2分)②由于焦比降低,焦碳带入的灰分和硫减少,从而减少石灰石用量,使渣量降低,炉渣带走的热量减少;(2分)③炉顶温度降低,煤气带走的热量减少,热能利用率提高;(2分)④产量提高,单位生铁的热损失减少;(1分)⑤提高风温后热量集中于炉缸,中温区扩大,改善间接还原;(2分)⑥提高风温可以增加喷吹量。
(1分)5、高炉边缘煤气流过分发展、中心过重应如何处理?答:①改变装料顺序,增加加重边缘的装料比例;(2分)②缩小料批;(1分)③若以上措施效果不大时,应将上、下部调剂结合进行。
(2分)6、炉热的征兆是什么?答:①风压逐渐升高,接受风量困难;(2分)②风量逐渐下降;(1分)③料速逐渐减慢,过热时出现崩料、悬料;(1分)④炉顶温度升高,四点分散展宽;(1分)⑤下部静压力上升,上部压差升高;(2分)⑥风口比正常时更明亮;(1分)⑦渣、铁温度升高,生铁含硅量上升,含硫量下降。
(2分)7、哪些因素影响理论燃烧温度?答:①鼓风温度:鼓风温度升高,带入的物理热增加,理论燃烧温度升高;②鼓风富氧度:鼓风含氧量增加以后,N2含量减少,理论燃烧温度显著升高;③喷吹燃料:由于喷吹物分解吸热和炉缸煤气中H2含量(或VH2)增加,理论燃烧温度降低;④鼓风湿度:由于水分分解吸热,理论燃烧温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