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章 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创办与管理
第二章 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创办与管理
广播电视法规与职业道德
一、西方国家广播电视的所有制形式
西方国家的广播电视所存在的所有制形式,主要有私人所有、国家
所有、公共所有几种形式。
3.公共所有制。即公营的广播电视,是西方国家实行的第三种广播电 视所有制形式。由于广播电视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大, 各国都设有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为宗旨的广播电视机构。英国广播公司 是世界上第一家国有公共广播电视机构,英国确立的公共广播电视基 本原则影响了许多国家,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南 非等发达国家和韩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采取了公共广播电视体制,
由独立于政府的公共法人经营。
广播电视法规与职业道德
小链接: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内涵
对于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内涵,各国的规定不尽相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节目必须满足国民大众的需要。国有广播电视机构要尽最大努力丰富节目内容,提 高节目质量,保持节目平衡,用新闻、信息、教育、体育、娱乐、纪录片等丰富多彩的节 目满足国民的需要;要努力保护本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扶持和普及新文化,推动社会教育; 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公众的需求,科学进行调查,公布调查结果。 第二、节目覆盖必须使国民大众能普遍接收。国有广播电视机构可以通过新建、租用、安 装无线电台和各种传输设施,传输发射广播电视信号,使本国疆域内的每一位公民都能收 听收看到广播电视,这就是国有广播电视机构的普遍服务义务。
(4)卫星广播电视地面接收设施的安装使用和进出口管理;
(5)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活动。
广播电视法规与职业道德
四、我国现行广播电视管理体制的局限性
(一)政事不分,以政代事,削弱了广播电视参与经济和社会生活
的主动精神与内在动力。
(二)条块分割,以块为主,抑制了广播电视系统优势与整体功能 的开发。 (三)宣传与事业管理的双重职能,行政机关式的管理,难以适应 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介自我革新的要求。 (四)自设藩篱,封闭运行,难以通过市场方式开发利用社会资源。
第三、要为少数民族、少数人群以及特定对象提供节目服务。国有广播电视机构要评估少 数民族以及缺乏基本阅读能力的聋哑残疾人等少数人群的需求,开办多种节目,提供多种 服务,满足他们的需求。同时也可以按照特定的个人需求、用户需求依法加密收费提供节 目服务。
第四、要为其它国家和地区提供广播电视服务,宣扬本国观念,树立本国形象,引导国际 舆论。
关收入。
广播电视法规与职业道德
一、西方国家广播电视的所有制形式
西方国家的广播电视所存在的所有制形式,主要有私人
所有、国家所有、公共所有几种形式。
2.政府所有制。即国营的广播电视,属于国家所有。国营的广 播电视的领导人由政府任命,工作方针由政府制定,经费全部 或者大部分来自政府。其最具代表性的即是美国政府的对外广 播电视机构“美国之音”。埃及、沙特阿拉伯、哈萨克斯坦、 越南、古巴等许多发展中国家对广播电视采取政府部门(直属 单位)经营的体制,以实现社会公共服务的目的。
广播电视法规与职业道德
三、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在管理体制上
的特点
(一)中央和地方的双重领导管理
在《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5条中有如下表述:“国务院广播 电视行政部门负责全国的广播电视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 府负责广播电视行政管理的部门或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广 播电视管理工作。
广播电视法规与职业道德
广播电视法规与职业道德
一、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设立和管理
(一)电台、电视台布局、结构的演变
经过两年治理,1999年初,全国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比治理前减 少了68%。在此基础上,广电总局继续推行行业改革。在广电 播出机构格局方面,实行了在同一地区同时设立的有线广播电 视台和无线电视台合并为一个播出实体,在组织机构上,一个 机构;在节目频道设置上,统一规划、协调;在对外宣传上, 统一呼号、台标。这项工作在2001年6月底完成。
广播电视法规与职业道德
三、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在管理体制上的特点
(三)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同时具有多种领导功能
中共中央1983年批转的广电部党组《关于广播电视工作的汇报提纲》中指 出:“中央和地方各级广播电视管理机构,既是新闻宣传机关,又是事业管理 机关,中心工作是宣传。”所以广电管理机关还直接承担着宣传的职能,而且 是中心的职能 . 在《广播电视管理条例》中广播电视管理部门的职能被确立为五个方面: (1)广播电台、电视 台 (包括有线电视台、教育电视台)的设立审批; (2)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3)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放、交流、交易、进出口活动的管理;
初创起到了历史性的推动作用。
广播电视法规与职业道德
二、中国广播电视管理体制的建立与改革 现状
我国现行的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是1983年建立的,是与当时的计划 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当经济制度向市场经济转型时,这种体制就与 整个经济环境不相适应了,其弊端就表现在规制目标和广电运行现 状的种种不良反差。伴随着不同阶段事业的发展,规制体制改革进 行着艰难的探索。
广播电视法规与职业道德
五、中西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比较
通过分析比较,我们发现,中国广播电视在管理阶段、 管理观念和管理手段等几方面与美英等国家都存在落差。
首先,广播电视的管理阶段落后。
其次,管理观念陈旧。
最后,管理手段薄弱。(管理政策不系统,缺乏关于广播电视 管理的完整立法;管理机构建立不科学;缺乏独立和公平的监 督机构。)
广播电视法规与职业道德
一、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设立和管理
(二)电台、电视台的设立
1.设台主体资格
为适应《条例》公布以后广播电视体制的新变化,2004年 《广播电台电视台审批管理办法》第五条作了这样的规定:” 广播电台、电视台原则上由县、不设区的市以上广播电视行政 部门或经批准的广播影视集团(总台)设立,其中教育电视台 可以由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设立。” 目前还没有法规、规章就设立集团或总台定出规范。
广播电视法规与职业道德
六、中国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创新策略
(一)体制创新的关键是解放思想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三)培育规范的媒介市场
广播电视法规与职业道德
第二节 广播电视运作的法规监管
一、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设立和管理 二、广播电视节目管理 三、广播电视设施保护和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 管理 四、卫星广播电视的管理
广播电视法规与职业道德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中西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比较 第二节 广播电视运作的法规监管
广播电视法规与职业道德
第一节 中西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比较
一、西方国家广播电视的所有制形式 二、中国广播电视管理体制的建立与改革现状 三、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在管理体制上的特点 四、我国现行广播电视管理体制的局限性 五、中西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比较 六、中国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创新策略
1.设台主体资格 《条例》第十条肯定了县以上政府台体制:“广播电台、电视台 由县、不设区的市以上人民政府广播电视管理部门设立”,明确规定 广播电台、电视台只能由代表国家和政府的广播电视管理部门开办和 管理。这里说的电视台,包括了无线和有线电视台。教育电视台,则 取消了县一级:“可以由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人民政府教育管理部 门设立”。这里有两个限制,一是低于上述层级的广电和教育部门不 得设台,二是上述系统之外的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设台。 《条例》明确规定:“国家禁止设立外资经营、中外合资经营和 中外合作经营的广播电台、电视台。”
广播电视法规与职业道德
一、西方国家广播电视的所有制形式
1.西方国家的广播电视所存在的所有制形式,主要有私 人所有、国家所有、公共所有几种形式。
1.私人所有制。即私营的广播电视,由私人或者垄断资本所控制。 私有商营广播电视机构通过提供以下商业服务获取经济利益:①通过 提供广告服务获取广告收入,主要是无线电视提供商的收入来源。② 通过提供付费电视获取收视费收入,主要是有线电视提供商的收入来 源。③通过出售节目制品、品牌商誉等,获取版费、商标许可费等相
第一阶段:广电事业由国家垄断向行政性垄断发展阶段(1958年到80 年代初) 第二阶段:广电事业行政性垄断下的相对自由竞争阶段(80年代初到 90年代末期) 第三阶段:广电事业从相对自由竞争向经济性垄断过渡阶段(90年代 末期至今)
广播电视法规与职业道德
三、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在管理体制上
的特点
(一)中央和地方的双重领导管理 (二)局、台合一的行政管理体制 (三)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同时具有多种领导功能
广播电视法规与职业道德
一、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设立和管理
(一)电台、电视台布局、结构的演变
1997年《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公布后,广电部根据《条例》赋 予的职权,对现有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和教育电视 台进行重新审核登记,具体措施包括:
1.县级台合并 2.地级台重新登记 3.市辖区台撤消 4.企事业有线电视台改名 5.专业台撤消 6.未开播或停播的台撤消
世纪之交,广播总局着手进行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化试行工作。 广电集团属于事业化单位,企业化管理。实现广播、电影、电 视三位一体,有线、无线、教育三台合并,省、市、县三级贯 通,形成资源共享、人才共用、优势互补的新的发展格局。
广播电视法规与职业道德
一、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设立和管理
(二)电台、电视台的设立
广播电视法规与职业道德
一、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设立和管理
(二)电台、电视台的设立
3.关于审批筹建程序
《条例》明确了国务院广电管理部门对设立广播电台、电视台的统一审批 权。除中央广播电台、电视台由国务院广播电视管理部门设立外,地方设台, 由达到设台主体层级的政府广电部门提出申请,经本级政府审查同意,逐级上 报,经国务院广电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筹建。教育电视台,中央级的由国务 院教育管理部门设立,经国务院广电部门审查批准。地方设台,由达到设台主 体资格的政府广电部门提出申请,征得同级广电部门同意并经本级政府审查同 意,逐级上报,经国务院教育管理部门审核,国务院广电部门审查批准,方可 筹建。这就是先审批、后筹建的程序。《审批管理办法》有更具体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