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欣赏摄影作品

如何欣赏摄影作品

如何欣赏摄影作品
近期看了蜂鸟网上许多网友对各种作品的评论,总体感觉许多人还不懂得如何去欣赏摄影作品。

总是简单的评价“好看”、“不错”等。

也有人把摄影看作很简单,以为“咔嚓”一下就是作品了,人人都会。

其实不然,这正如写字一样,只要有点文化的人都会写字,但是能称得起书法作品的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学会欣赏摄影作品是摄影者的基本功之一,因为会欣赏才能从别人的作品中吸收营养,学习到更多的东西。

我以为,欣赏摄影作品大概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种是较大众化的,如普通民众看挂历那样,只能说出风景漂亮,妹妹漂亮、颜色鲜、照片清楚之类的评价,其实只要掌握好天气,只要你到了风景点,或者妹妹长得漂亮一些,是较容易拍出好看照片的。

拍摄的人也容易产生成就感。

难怪一些导师不主张初学者多拍这样的片子。

第二种是摄影爱好者,他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照片的构图、影调、色彩、用光的技巧上。

一般说来,他们拍出的照片已开始向艺术摄影方向发展,这些照片有些看头了。

第三种是发烧友。

他们对摄影的执着追求,让人敬佩。

他们非常关注摄影器材的选择。

如相机、镜头、胶卷、相纸、药水等。

因为他们已懂得,摄影作品的质量与器材的选择是密切相关的。

但是切不能唯“武器”论。

第四种是摄影艺术家,他们更注重摄影作品构思、思想内涵,拍摄时机与人物神态的把握,作品的视觉冲击力,表现主题的手法技法、后期制作等等。

因此这些大师的作品总是很耐看,越看越有味道了。

以上是本人的粗浅认识,目的是希望蜂鸟上的影评能多些实在的东西。

如何欣赏摄影作品之二(实例)
前几日发了一贴“如何欣赏摄影作品”得到许多影友的关注,也有人给我回贴,要求用实例来说明。

现根据我自己的体会来谈谈。

前面我只说了欣赏摄影作品的四个层次。

但对于作品评价的问题,可能是比较复杂的,它涉及到欣赏者的文化层次、生活环境、宗教信仰、政治态度、生活阅历等。

我举个例子,如远离家乡多年的人见到家乡的照片,总是有种亲切感,能引起种种回忆,这种照片很容易引起他的共鸣。

哪怕拍得一般,他也会认为很好。

另外许多人都对自己孩子的照片不管照得怎样总是情有独仲。

经历过农村生活的人对反映农民体裁的作品能说出一二来,而不熟悉农村生活的人,对此类照片最多是个新鲜感。

真所谓:文艺作品的评价往往是见仁见智。

但是如果大家都去谈看作品的真实感受(可能同一张照片各人的感受完全不同),而不是仅仅议论MM漂亮之类的话,谈创作作品的构思、过程甚至照片后面的故事,那么大家的欣赏水平就会快提高。

这不是说摄影作品就无法评论了,其实共性的东西还是有的。

下面我通过一个实例来谈谈,也是我最初认识艺术摄影的一个过程。

第一张照片是我自己于1992年拍摄的桂林很著名的景点――骆驼峰。

现在回顾起来,尽管很真实,但无论从构图、用光、寓意等都无可圈可点之处,只能是一张到此一游的纪念照,连风景照都谈不上。

再看第二张,这是《桂林山水摄影艺术作品选》中作余亚万先生的作品。

(从资料上翻拍的,清晰度受到一定影响)他采用了暗房技术(不是PS)进行了双底叠放,使得画面上产生一虚一实,一深一浅的对比效果,更引伸出寓意上的对比,大家都知道骆驼是最能吃苦耐劳、长
途拔涉的,然而骆驼峰却是一步也挪动不得的。

特别是该作品的名称《何日归故里》更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张作品必然会引起远离家乡的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难怪有人看此照片会热泪盈眶。

同样在骆驼峰拍摄,其作品的差距之大是不
言而喻的。

艺术作品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而不简单的生活再现。

它是会引起观众的思索,观众的共鸣。

会使观众看到更多画面以外的东西。

这张《何日归故里》也是我初步感悟艺术摄影的启蒙老师。

==================================================================== 如何欣赏摄影作品”——摄影师官居铁
什么才是好照片,如何去欣赏它,很多人还是一个门外汉,看到一张好照片,就连声称赞道:“好~拍得好~”,“很好,是一幅好照~”但如果要他解释这照片好在什么地方,他就说不出所以然来了。

这里,我就以自己多年摄影的经验简单谈谈一些看法,不对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指教。

一幅照片的好与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欣赏:
第一,构图要美,要新颖。

一幅好的照片,首先吸引你目光的一定是它的构图。

好的构图不会沿袭别人的手法,应该是有个性的、独特的。

它所反映的主题应该突出,不呆板。

第二,对于彩色照片,应该色彩丰富、鲜艳、冷暖搭配得当;而黑白照片则应
该对比明显、柔和。

第三,主题突出。

每一幅照片都有它的主题和主体,不是主体的部分都应该虚掉或暗淡下去。

背景要干净,不能喧宾夺主,避免包罗万象,什么都照下来,结果什么都没突出。

第四,要有时代感染力。

一幅好的照片出现在你的面前,应该使你感到非常震撼。

它不仅反映的画面有时代气息,而且很有独特的个性。

第五,光源运用恰当。

逆光、侧光、顺光、顶光、底光、自然光、反射光等光源,如果运用得当,就能反映主体和整个画面的内容。

一般来讲,一幅好照片,运用逆光和侧光的比较多。

除非是纪实性的新闻片或艺术照片,顺光是很难出好效果的。

第六,照片的层次要丰富、分明。

前景、中景、远景都要清晰明朗。

第七,关于广告片,主题要突出,色彩要鲜明夺目。

可以运用夸张、虚构等手法加强号召力。

简单明了、幽默、含意丰富、大众化、独特、有个性,这些都是广告片的要素。

第八,要处理好照片的特殊效果。

如黑白效果、油画效果、水彩画效果、版画效果、雕塑效果、条纹效果、水纹效果等等。

这样,照片就有了特殊的美术效果。

==================================================================== 摄影是我们很多人都喜欢做的事,摄影作品欣赏就更受大家欢迎了。

《中国摄影》,《大众摄影》,《摄影与艺术》等,我几乎每期都看,这学期我也选了摄影作品欣赏这门课,我很喜欢,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只可惜时间太短,很快就结课了。

下面我发表一点我对欣赏摄影作品的小议。

我经常欣赏摄影影作品,慢慢发现一些问题,当你面对一副不同总类的摄影作品时,该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呢,其中最为矛盾纠缠不清的当数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作品还是用新闻的眼光来看待作品,
摄影首先是再现现实具像事物的一个过程,摄影除了讲究摄影器材工具,技法运用等等硬件软件外,更强条摄影师瞬间的感觉。

无疑现在大部分摄影作品都从不同侧面尽力去表现社会,自然,艺术的美,这样的作品不但能够给人带来视觉与感觉的享受,还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活力与激情。

我想对这类作品大家基本不存在异议。

但也有很大一部分社用作品,如果单纯用审美的眼光来看,他们似乎和美不沾边,他们知识用图片的形式来表现人和事,只是反映一种真实性,他们以纪录事实,传播信息为主,不需要过分讲究光线,角度,构图,更不需要苛求它们“神形兼备,气韵生动。

”比如新闻,资料,某些抓拍作品等等。

除此之外,摄影师的审美眼光与大众的审美眼光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普遍人认为的美的景象也许在见多识广的摄影师眼中已经稀殊平常,他们可能更喜欢用镜头去表现刻画一些不常被人注意的,但是又很有质感,很自然,别具一格的东西。

而美与不美,其实并没有一定的界限和标准,他完全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而已,如果面对一处美丽的山峰,摄影师们可能会万分感慨的说:“这里真美~”然后激动的将这些美景拍摄下来,如果是一个地质学家见到,或许他回多这些美景熟视无睹,只关注那些岩层,兴奋的寻找着山峰中的宝藏。

但假如是当地的农民见到却可能说:“我只想找点离开这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地方~”
因此,我们才从照片中感受到什么,也是因人而异,个不相同的,可能有人为之喜,有人为之悲,而人看了则无动于衷,有人在其中发现了美,有人却发现了悲,所产生的震撼和美感效应回因人的心理感受不同而迥异。

比如我就比较喜欢那些记实的作品,中我会有很多感想,而且百看不厌,当心情不好的时候看了有些照片真的就能让我心情变好,有些勾起我的回忆,有些使我感到可笑,有些使我悲伤感动。

但我并不是就不喜欢其他类型的作品了,很多艺术作品我也很喜欢,只是一个便爱而已。

所以,我觉得,我们完全不必去苛求每一张摄影作品一定是美的,当我们面对摄影作品时,只要我们打开我们的新窗,调动自己的感情去欣赏,相信每一张摄影作品总会给欣赏者留下一个独特的见解与感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