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200×~200×3学年 第×学期 《电工与电子》(×)试题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姓名 学号 班级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123)10=( 1111011 )2=( 173 )8 =( 7B )16。
2.电阻元件上u 、i 的关系式为 R u i /= ,因此称电阻元件为 即时 元件;电感元件上u 、i 的关系式为 dt Ldi u /= ,称电感元件为 动态 元件;电容元件上u 、i 的关系式为 dt Cdu i /= ,称电容元件为 动态 元件。
又因为电阻元件上只吸收 有功 功率,因此R 又称为 耗能 元件;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只吸收 无功 功率,因此它们通常还被称为 储能 元件。
3.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火线与火线之间的电压称为 线 电压;火线与零线之间的电压称为 相 电压;二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P l U U 3= 。
4.具有保持、翻转、置0、置1功能的触发器是 JK 触发器;仅具有翻转功能的触发器是 T ' 触发器;具有空翻现象的触发器是 钟控的RS 触发器。
5.具有单一电磁特性的电路元件称为 理想 电路元件;由这些元件组合在一起所构成的、与实际电路相对应的电路图称为实际电路的 电路模型 。
6.组合逻辑电路的基本单元是 门电路 ,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单元是 触发器 。
7.功能为“有0出1、全1出0”的门电路称为 与非 门;逻辑式可表示为 AB F = 。
二、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错误:(每小题1分,共8分)
1.RL 串联电路中,V 6R =U 、V 8L =U ,总电压V 14=U 。
( 错 )
2.放大状态下的晶体管,必定是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 对 )
3.N 型半导体的多子是电子,少子是空穴,不能移动的离子带负电。
( 错 )
4.输入为三变量的组合逻辑电路,其最小项只有8个。
( 对 )
5.正弦量可以用相量来表示,因此相量等于正弦量。
( 错 )
6.CMOS 和TTL 两类集成与非门芯片,不用的管脚都可以悬空。
( 错 )
7.模拟电路中的放大器通常采用的反馈形式是负反馈。
( 对 )
8.模拟电子电路的信号是连续的,数字电子电路的信号是离散的。
( 对 )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中,当输入正弦波电压时,输出波
如右图所示,可确定输出波产生的失真为( B )。
A 、截止失真;
B 、饱和失真。
2.P 型半导体是在本征半导体中加入微量的( B )元素构成的。
u 0 ωt
A 、四价;
B 、三价;
C 、五价;
D 、六价。
3.有“220V 、100W ”“220V 、25W ”白炽灯两盏,串联后接入220V 交流电源,其亮度情况是( B )
A 、100W 灯泡最亮;
B 、25W 灯泡最亮;
C 、两只灯泡一样亮。
4.几个正弦量画在同一相量图上时,它们必须遵循( B )
A 、初相位相同;
B 、频率相同;
C 、大小相等;
D 、相位差相同。
5.符合“或”逻辑关系的表达式是( B )
A 、1+1=2;
B 、1+1=1;
C 、1+1=10。
6.下列电路中,其中( C )属于模拟电子电路。
A 、计数器;
B 、译码器;
C 、运算放大器;
D 、编码器。
7.数字电路中常用的数制是( A )
A 、二进制;
B 、八进制;
C 、十进制;
D 、十六进制。
8.处在放大状态的晶体管,其两个结必定是( B )
A 、发射结和集电结均正偏;
B 、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C 、发射结和集电结都反偏。
9.接触器的文字符号是( D )
A 、FU ;
B 、SB ;
C 、FR ;
D 、KM 。
10.稳压二极管的正常工作状态是( C )
A 、导通状态;
B 、截止状态;
C 、反向击穿状态;
D 、任意状态。
11.一个输出电压几乎不变的设备有载运行,当负载增大时,是指( C )。
A 、负载电阻增大;
B 、负载电阻减小;
C 、电源输出的电流增大。
12.译码电路的输入量是( A )
A 、二进制
B 、十进;
C 、某个特定信息
13.电阻电容串联的正弦交流电路, u 、i 在关联参考方向下,其相位关系是( D )
A 、同相;
B 、反相;
C 、电压超前电流;
D 、电流超前电压。
14.下降沿触发的JK 触发器,其次态方程是( B )。
A 、n n n KQ Q j Q +=+1;
B 、n n n Q K Q j Q +=+1;
C 、n n n Q K Q j Q +=+1。
四、简述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某人用测电位的方法测出晶体管三个管脚的对地电位分别为①管脚12V 、②管脚为3V 、③管脚为3.7V ,试判断该晶体管的材料、类型及各管脚所属电极。
答:两个相差0.7V 的管脚分别是基极和发射极,其中3V 的管脚是发射极,3.7V 的管脚是基极,而12V 管脚是集电极,符合NPN 型晶体管处放大状态时发射极电位最低、集电极电位最高的情况,由于基极和发射极相差0.7V ,所以判断为硅管。
2.当放大电路的输出波形同时出现上削波和下削波,是否说明静态工作点设置不合理?
答:当放大电路的输出波形同时出现上削波和下削波,说明静态工作点设置的比较合理。
若静态工作点过高,则易发生饱和失真,当静态工作点设置过低,又易发生截止失真,当静态工作点设置合适,但输入信号幅度过强,超过小信号条件时,就会同时出现上、下削波。
3.何谓“虚断”现象?“虚地”现象存在于哪种电路?
答:“虚断”就是指电路中两点并没有真正断开,但是不会有电流通过的现象。
“虚地”现象存在于集成运放的反相输入电路。
五、分析计算题:(共30分)
1.在实验室利用功率表、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测量一个线圈的参数,现测出功率表读数为940W ,电压表读数为220V ,电流表读数为5A 。
试求线圈的R 和L 数值。
(8分) 解:85.05
220940cos cos ≈⨯==∴=UI P UI P ϕϕ Ω≈==4.3785.05
220cos ϕI U R Ω≈-=-=2.234.3744)(2222R I
U X L mH X L L 8.73314
2.23≈==
ω
2.化简下列逻辑函数式(6分)
(1)∑=)15,13,12,11,9,7,5,4,3,1(m F 解:D C B F +=
(2)CD C A D AC ABC F +++= 解:A CD F +=
(3)ABC C AB C B A C B A F +++= 解:A F =
3.图示电路中,已知R C =3.3K Ω,R B1=40K Ω,R B2=10K Ω,R E =1.5K Ω,β=70。
试估算静态工作点I BQ 、I CQ 和U CEQ 。
(8分)
解:V 5104010
25=+=B V +25V R C R B1 C 1 C 2 + + u i
u 0 R B2 R E C E
mA 875.25
.17.057.0≈-=-=≈E B EQ CQ R V I I A 1.4170
875.2μβ≈==CQ
BQ I I V 2.11)5.13.3(875.225≈+⨯-≈CEQ U
4.画出下图所示电路在各输入波形作用下的输出信号波形Q 1、Q 0。
(8分)
解:①FF 0的驱动方程:J 0=A ,K 0=A FF 1的驱动方程:J 1=Q 0n ,K 1=1
驱动方程:A Q A Q A Q n n n =+=+0010 n n n Q Q Q 1011=+
②依据二者的驱动方程画出它们的波形如上图红笔所示。
(注意:同步时序逻辑电路,两输出仅在CP 下降沿到来时按驱动方程变化。
) D R Q 0
Q 1
1J 1K C I FF 0 A CP Q 0 Q Q 1
1 Q 1J 1K C I
FF 1
Q
Q D R
CP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