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事作文指导课
13、我没有思索的从外套袋里抓出一大把铜元, 交给巡警,说,“请你给他……” 14、风全住了,路上还很静。我走着,一面想, 几乎怕敢想到自己。以前的事姑且搁起,这一大 把铜元又是什么意思?奖他么?我还能裁判车夫 么?我不能回答自己。
15、这事到了现在,还是时时记起。我因此也 时时煞了苦痛,努力的要想到我自己。几年来的 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 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独有这一件小事,却 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 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
一件小事 (鲁迅)
1、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 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 都不留什么痕迹,倘要我寻出这些事的影响来说,便只 是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老实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 天的看不起人。 2、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 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开头点题)
《羚羊木雕》结尾: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 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 声音也没有。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 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 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 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 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风筝》结尾: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 重着。 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 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 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 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4、跌倒的是一个女人,花白头发,衣服都很破烂。伊从马路 上突然向车前横截过来;车夫已经让开道,但伊的破棉背心 没有上扣,微风吹着,向外展开,所以终于兜着车把。幸而 车夫早有点停步,否则伊定要栽一个大斤斗,跌到头破血出 了。 5、伊伏在地上;车夫便也立住脚。我料定这老女人并没有伤, 又没有别人看见,便很怪他多事,要自己惹出是非,也误了 我的路。 6、我便对他说,“没有什么的。走你的罢!” 7、车夫毫不理会,——或者并没有听到,——却放下车子, 扶那老女人慢慢起来,搀着臂膊立定,问伊说:
回顾2:第一次真好 结尾: 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 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 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第一 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 无穷。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愿你珍重第一次。 (由事悟理)
写事作文指导(初二、下)
——2012.5.7
如何区别写人文章还是写事的文章:
在记叙文中,写人、写事是最主要的,一般地讲, 写人离不开写事,因为思想品德不是架空的,一定 要通过写出主人公的具体事情来表现;写事也离不 开写人,因为事情的发生、发展和人的活动是紧密 联系的,事情是人做的,写事就不能不写到有关的 人物。但就一篇文章来说,它是属于写事的记叙文, 还是属于写人的记叙文,若从写作对象和写作目的 的角度来衡量,还是可以区别开来的。
回顾1:
走一步,再走一步 结尾: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 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 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 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 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 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 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 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 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 是多么漫长。 (由事悟理)
有句很诙谐的俗语形容人在受了惊吓时的状态, 叫做“吓出了一脑袋头发”,这形容正好用于 我当时的状态。我已意识到我受了很大的惊吓, 那针无疑是大大超过了需煮的时间。我飞奔到 灶前关掉煤气,打开针锅观看,见里面的水已 烧干,裹着针管的纱布已微煳,幸亏针管、针 头还算完好。
我不想叫我的病人发现我被吓出的“一脑袋头发” 和这煮干了的针锅,装作没事人似的,又开始了 我的工作。我把药抽进针管,用碘酒和酒精为病 人的皮肤消过毒,便迅速向眼前那块雪亮的皮肤 刺去。
这位邻居本是天津知青,因病没有下乡,大约在 天津又找不到工作,才到我们的城市投奔她的姨 母,并在一家小厂谋到了事做。她好像是那种心 眼儿不坏,但生性高傲的姑娘,学过芭蕾,很惹 男性注意。这样的邻居求我,弄得我心花怒放。 每日的下午,我放学归来,便在我家像迎接 公主一样迎接我的病人。一连数日,事情进行得 都很顺利,我的手艺也明显地娴熟起来。熟能生 巧,巧也能使人忘乎所以乃至贻误眼前的事业。 这天我的病人又来了,我开始做着注射前的准备: 把针管、针头用纱布包好放进针锅一个小饭盒, 再把针锅放在煤气灶上煮。煮着针,我就和病人 聊起天来,聊着小城的新闻,聊着学生的前途。 不知过了多久,我才突然想起煤气灶上的事。
回顾3:散步
中年人责任重大,承前启后)
回顾4:
羚羊木雕:文章以“羚羊木雕”为线,叙述我送羚 羊木雕给好朋友万芳,父母逼我要回羚羊木雕的事, 赞美小朋友真诚无私的友谊,含蓄批评父母重财轻 义的行为,告诫父母应理解孩子的心,尊重孩子的 友谊和人格。 风筝:文章以“风筝”为线,叙述我向来不爱放风 筝,也不准小兄弟放风筝。有一次,我粗暴地毁坏 了小兄弟苦心孤诣做好的风筝,人到中年才认识到 自己错了,想补过为时已晚。表现我深深的忏悔。
结尾: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 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 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 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 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 就是整个世界。 (体现尊老爱幼的主题,
点评:
以前听说鲁迅先生的思维方式的特点基本上就是多疑。我在 学习过他的《一件小事》后觉得的确是这样的!就比如文章 中的“我”一直怀疑伊的“故意”跌倒表露无疑。 不 过在文章的最后车夫的行为已经深深地教育了他也同时也给 我上了一堂课。伊是否真的被撞已不重要了。更重要的是车 夫那种为别人着想的行为是我们每一个都应该学习和敬佩的! 再加上当时的环境问题。这个故事正巧是发生在辛亥革命后 北洋军阀统治时间。文章中的“我”和车夫同样是一大清早 为了生计一直在忙的“我”是用脑力,而车夫却比“我”还 要再低一个等级是用人力的!试问一个没有钱整天为了生计 到处奔走的一位人力车夫为何要去帮助那位老妇人?甚至种 种迹象都表明了那位老妇人是自己跌倒或是故意跌倒那为什 么车夫还要去搀扶她呢?最后找到的唯一的答案就是车夫的 品质高尚。
我因此知道文章应该这样写,而不应该那样 写(有 如政治化十分严重的课文),因此在后来的读书以及 工作期间,我写文章便循着自己的感情向前走,从不 因为了 发表而改变自己作文的勇气和风格,即使没 有人愿意发表我的作品,我也不会去迎合任何一个我 不认同的时势或某一位 编辑。这是得益于鲁迅作品 的启蒙的。后来读到更多鲁迅的文章,对鲁迅的作品 及人格的认识更加深刻和清楚,从而进 入了一个更 深沉的境界。鲁迅的文章充塞着骨鲠之气,洋溢着沸 腾的热情,他从灵魂深处唤醒人年轻的激情,使人们 义 无反顾地去正面面对这个世界,从而发出即使濒 临绝境也不会阻绝的嚎叫,使这个世界充满一种生猛 的声音,给缺乏活 力的懦夫以警醒,从而生长出一 个全新的充满生气的世界。我因此毫不犹豫地接受了 鲁迅的作品及他的本人,并从而热 烈地敬爱着他的 文风和他的人格。这直接影响着我进入大学后的第一 个自学的课程即阅读鲁迅的全集。
谁知这针头却不帮我的忙了,它忽然变 得绵软无比。我一次次往下扎,针头一 次次变作弯钩。针进不去,我那邻居的 皮肤上,却是血迹斑斑。我心跳着弄不 清眼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注射的失 败是注定的了。这实在是一个大祸临头 的时刻,唯有向病人公开宣布我的失败, 我才能尽快从失败里得以解脱。我宣布 了我的失败,半掖半藏地收起我那难堪 的针头,眼泪已噼里啪啦地掉下来。
写事文章是以事件为记叙描写的对象,以揭示 事件的实质及其对人、对社会所具有的意义为 目的的;写人文章则以人为写作对象,以表现 人物的品质特点为目的的。简单地说,如果文 章的中心思想着重表现事件的思想意义,可以 说它是以写事为主的作品。如果文章的中心思 想着重表现主人公的思想品德,则可以说它是 以写人为主的作品。
这次我当然成功了。一支新的六号半针头,这才 是我成功的真正基础。 许多年过去了,每当我因为一件小事的成功 而飘飘然时,每当我面对旁人无意中闯下的“小 祸”而愤愤然时,眼前总是闪现出那位邻居的微 笑和她手里举着的两支六号半针头。 许多年过去了,我深信她从未向旁人宣布和 张扬过我那次的过失。一定是因了她的不张扬, 才使我真正学会了注射术和认真去做一切事。
3、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大北风刮得正猛,我因为生 计关系,不得不一早在路上走。一路几乎遇不见人,好 容易才雇定了一辆人力车,教他拉到S门去。不一会, 北风小了,路上浮尘早已刮净,剩下一条洁白的大道来, 车夫也跑得更快。刚近S门,忽而车把上带着一个人, 慢慢地倒了。(事件时间、地点、人物、环境)
点评:
鲁迅与车夫的这些事,对鲁迅伟大的一生 来说,只是平凡小事,但也足以反映出鲁迅对下层民众
朴素而深沉的爱。
我记得我读鲁迅的第一篇文章是《一件小事》, 《一件 小事》在现在看来是一篇很幼稚的记叙 文,但在当时却给我以莫大的对文章的认识,因 为这篇文章虽然难免有造作的痕 迹,但情感是 朴素的,真实的,从人性的角度给予了下层劳动 人民以同情和尊敬,在普天一色的批判文章的气 氛中,这 种风格的作品确实是凤毛麟角。行文 劲健、情调苍老的鲁迅的文章给人的是深刻的思 想与深沉的意境,他的对世界和人类情感的认识 会促使任何一个有正常感情的人积极地去面对世 界,有如“直面惨淡的人生”,甚至于“敢于正 视淋漓的 鲜血”,这对社会的前进和进步是一 种积极的力量,有时甚至是一种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