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4.2 现代价键理论(二)—杂化轨道理论

6.4.2 现代价键理论(二)—杂化轨道理论

6.4.2 现代价键理论(二)—杂化轨道理论
1.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
(1) 杂化和杂化轨道
同一原子中能量相近、种类不同的某些原子轨道重新组合,形成一系列新轨道的过程称为杂化;
杂化过程所形成的新轨道叫做“杂化轨道”。

同层的ns、np及nd能级比较接近,易形成杂化轨道。

常见的杂化类型:s-p型杂化;s-p-d(d-s-p)型杂化
(2) 杂化过程遵循轨道守恒和能量守恒的原则。

轨道守恒:杂化前后轨道总数保持不变。

能量守恒:∑E(杂化轨道)= ∑E(原轨道)。

(3)杂化轨道成键能力更强
杂化轨道取向更合理,有利于成键,成键能力更强。

如:sp杂化轨道比纯的s或p轨道更有利于成键。

杂化轨道不同,分子的几何构型也不同。

2.杂化轨道的类型及杂化轨道理论的应用
(1) s-p型杂化
n s和n p轨道之间的杂化。

分sp、sp2和sp3杂化三种情况。

① sp杂化
形状一头大、一头小;直线型分布,夹角180°,用大头成键。

如BeCl2分子的形成过程及结构表示如下:
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