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周作人关于人的文学

周作人关于人的文学

周作人关于“人的文学”
摘要:周作人发表了《人的文学》提出:用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即为人的文学。

“人的文学”的主张即体现了文学的革新,也反映了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但出于当时社会斗争、国民素质、文化积定等因素,“人的文学”却只是一种空想。

而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人的文学是值得我们去学的。

关键词:周作人人的文学人道主义
五四时期,《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

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

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中国社会,向来都忽视人个体价值的存在,表现在文学上,则产生了大量的“非人的文学”。

作为中国较早觉醒的周作人,,他对文学的关注,着眼点就是对“人”的关注,所以他说:“如今第一步从人说起,生了四千余年,现在却还讲人的意义,从新发现‘人’,去‘辟人荒’,也是可笑的事。

但老了再学,总比不学该胜一筹罢。

我们希望从文学上起首,提倡一点人道主义思想,便是这个意思。


周作人认为“人”都“生了四千余年”,却没有发现“人”,表面上看只是可笑,其实质却是可悲的,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历史应该够长久了,但对于人类本身的探索往往陷入极端,最终无法确认“人”到底是什么。

周作人是试图通过文学,从文学开始,来提倡他的人道主义思想,真正发现人的意义。

要真正认识人,发现人,最重要的是能够肯定人性,他是运用生物进化理论从两方面阐述人性的,第一、人和动物具有相似的本能,要肯定这种本能“都是美的善的,应得以完全的满足,凡是违反人性的不自然的习惯制度,都应该排斥改正,”第二、“人是一种从动物进化的生物。

他的内面生活,比别的动物更为复杂高深,而且逐渐向上,有能改造生活的力量。

”于是他归结人性是“兽性与人性,合起来便只是人性。

”这段话很清晰地勾勒出了周作人对人的认识,一方面能够正视人与动物相似的本能,另一方面人又要有超越动物的地方,能够有意识改造生活,更加有能动性。

而中国向来没有发现人,是因为中国向来只看重神性,为了发展神性,制造了许多清规戒律,抑制人的本能。

导致的结果是人性的泯灭,使人成为“非人”,使人的生活变成“非人”的生活,文学自然也就成为了“非人”的文学。

所以他说:“中国文学中,人的文学,本来就极少,从儒教道教出来的文章,几乎都不合格。

”那么,他对“人的文学”的要求,首先是反对儒教道教对人性
的禁锢,要求文学能够反映出人的灵肉二元,正如前面提到过的,这人的灵肉二元,合起来才是人性。

而表现在文学上,灵肉二元冲突的文学,便是符合人性的文学。

他在评价《沉沦》时说:“所谓灵肉冲突原只是说情欲与压迫的对抗,并不含有批判的意思,以为灵优而肉劣;老实说来超凡入圣的思想反于我们凡夫觉得稍远了,难得十分理解,譬如中古诗里‘柏拉图的爱’,我们如不将他解作性的祟拜,便不免要疑是自欺的饰词。

我们赏鉴这部小说的艺术地写出这个冲突,并不要他指点出那一面的胜利与其寓言。

”这里,周作人毫不掩饰地表示了他对《沉沦》的赞赏,而原因也特别的简单,小说写出了人性中“灵”和“肉”的冲突斗争,能够完整地写出人性。

而且,他在赞赏小说的同时,又批判了“柏拉图的爱”的那些超大型凡入圣的思想,在周作人的眼里,这些是缺乏人性的,也是不人道的。

可以说,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在文学上的要求便是要倡导一种人性的,充满人道主义的文学。

而他对这种人性的追求,对人道主义的主张,是有他更为重要的目的。

那就是他希望用文学来改造人,然后能进一步改造社会,最终建立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如何使文学影响人类的生活,改造人的生活,他在《人的文学》中也作了阐述,他说:“其中又可分作两项,(一)是正面的,写这理想生活,或人间上达的可能性。

(二)是侧面的,写人的平常生活,或非人的生活,都很可以供研究之用。

这类著作,分量最多,也最重要。

因为我们可以因此明白人生实在的情状,与理想生活比较出差异与改善的方法。

”这里,他既要求预设未来理想社会的图景,又认识到当时社会同理想社会的距离,并要求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寻找一条可行的道路。

这是当时许多知识分子们同样探讨追寻的一个问题。

而周作人的思索,也是有他独特之处的。

他所要求的人的理想生活,是以人道主义为本,灵肉一致的生活。

周作人的文学理想看起来是比较完满的,既能用文学改造人,使人成为真正的人,发现人的意义和价值,又能够改造社会,建立理想生活。

但在当时的情形下,他的文学理想却存在着深刻危机。

因而他终将无法坚持他的理想。

周作人在当时中国社会提出“人的文学”的主张即体现了文学的革新,也反应了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但出于社会斗争,国民素质,文化积淀等众多的原因,他的那种以人道主义为本的理想一产生便包含着深刻的危机,“人的文学”这一理想,在社会现实面前,只能够以失败告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