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南热带花卉产业现状及趋势

海南热带花卉产业现状及趋势

目录:前言1花卉产业的定义及其特点2花卉产业的现状3海南省发展花卉生产的有利条件气候优势条件资源优势条件其他优势条件4花卉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产品缺乏特色、品质不良政府导向不力、发展盲目性较大缺乏统一规划、布局不合理政策导向不力花卉科研、新品种开发滞后保鲜技术落后、交通不便组织不完善、缺乏中介机构信息不畅、缺乏销售平台5海南花卉产业的发展思路特色产品定位——热带花卉区域布局、重点突出引种与科研相结合加强保鲜技术的应用、完善交通网络龙头企业、花协带动完善信息体系、构建销售平台6结语摘要:由于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全球花卉热的形成,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花卉业的兴起,导致了花卉业的激烈竞争,这就迫使花卉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生产出特色产品、品牌产品,以使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海南作为一个新兴的花卉大省,必须走特色之路,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发展热带花卉。

然而,海南花卉业存在:由于起步晚、产业基础较差、产销分离、信息滞后、没有相应的销售平台等等一系列问题。

本文通过针对海南特有的地理、气候、花卉种质、土地和劳动力等方面的资源特点,就海南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浅议发展海南花卉产业应如何定位及其应对策略。

关键词:花卉产业市场定位热带花卉前言花卉是世界各国农业中唯一不受农产品配额限制和21 世纪最有希望的农业产业和环境产业之一,被誉为“朝阳产业”。

花卉产品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的大宗商品。

随着品种的改进,包装、保鲜技术的应用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花卉市场日趋国际化。

花卉生产专业化、管理现代化、产品系列化、周年供应等已成为花卉生产发展的主要特色。

2000 年中国花卉种植面积已达万hm2,销售额540 亿元,出口创汇亿美元,生产面积居世界第一,占世界生产面积的1/3 以上。

但产值却不到世界花卉总产值的1%。

世界花卉出口贸易额为70 亿美元,荷兰占70%,而中国却占不足4%[ 1] 。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国花卉综合生产配套技术水平低下,管理不到位,产品质量差,缺乏国际竞争力。

在了解花卉产业的发展之前,先来认识一下花卉这种活体商品的产业特性,以便于理解其市场、技术与生产的独特关系。

在生产方面,花卉如一般农作物受气候、地理与生产技术的限制,尽管新的生产技术试图克服自然条件的束缚,但为价格竞争的生产成本考虑,适地适种仍是影响生产区位的基木因子。

在市场方面,作为商品作物,花卉较蔬果更属非民生必须的奢侈性文化商品,因此对市场的消费能力至为敏感,一旦其市场面临经济停关键词:花卉产业市场定位热带花卉滞,便立即反映在花卉的市场消费量上。

对市场的敏感,加上栽培期的资金周转负担,以及不能储存的特性(特别是切花类,切花一旦采收便只有“残货”而无“存货” ),使其一方面必须尽可能靠近市场地寻找符合气候、土地、技术的生产基地,以降低生产与运输成本,另一方面必须尽可能缩短停留在市场上的交换流通时间。

基于花卉的生产与贸易的紧密联系性,发展花卉产业必须要考虑多方面因素。

1花卉产业的定义及其特点花卉是指以植物的花为主要劳动成果,或以观赏、美化、绿化、香化为主要用途的栽培植物,是农产品的一部分。

根据花卉的最终用途和生产特点,将花卉分为切花(切叶)、盆栽植物、观赏苗木、食用与药用花卉、工业及其他用途花卉、草坪、种子用花卉、种球用花卉和种苗用花卉[1] 。

花卉产业是将花卉作为商品,进行研究、开发、生产、贮运、营销以及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的活动。

花卉产业是农业产业中的一个分支产业,有生产的相似也有其他的差别。

花卉的培育、养护、管理、服务、生产、流通几个环节密切相关融为一体,因此在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中,形成独立的产业体系[2] 花卉产业花卉业是一个高风险性、高投入、高效益的产业;花卉产业是技术、资本、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同时花卉产品的区域性强、生产周期长,自然资源依赖性大等特点。

在花卉生产成本构成中,设备和能源占的比重较大。

荷兰、以色列等国家,在花卉生产上选择造价比较高的设施,主要是弥补自然条件的不足。

由于能源及劳动力价格的不断上涨,荷兰等花卉出口大国,已将一部分生产转移到气候条件适宜,劳动成本比较低的国家。

我省通过合理规划和区域布局,组织适地生产,不仅可以实现各类花卉产品的周年供应,还可以大大降低能源和设备投入实现低成本的目标。

花卉产业涉及到的部门或环节很多,本文主要是从花卉产业中的花卉的品种开发、生产、销售等方面来谈海南花卉产业的现状和发展思路。

其中,也只是以花卉中的鲜切花(切叶)、观赏盆景、绿化苗木为主要研究对象。

2花卉产业的现状最近几年来,海南省花卉产业的发展迅速。

依其“天然温室”的优势,其发展前景可观。

据省林业局主要负责人介绍,海南热带花卉产业近几年蓬勃发展,全省现有花卉面积万亩,比2001年底的万亩增长%。

2005年销售额达亿元,比2001 年的亿元增长%,其中出口创汇269 万美元[3] 。

海南省林业局日前出台《关于加快全省花卉产业发展的意见》,以促进该省花卉产业的发展。

根据该份文件,到2010 年,海南全省花卉种植面积要由目前的万亩达到10 万亩,实现花卉产业年总产值达到15亿元,并创办出十大专业特色产业化花卉示范基地,形成优势明显的主导产品和比较健全的科研、生产、贮运、销售、信息相结合的发展体系。

作为朝阳产业的花卉业,在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的海南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

经过多年发展,海南已成为部分热带花卉产品的主产区。

2006年,切花切叶产量比2002 年增长近10 倍,达亿支,成为全国散尾葵、鱼尾葵叶的主产地;文心兰和石斛兰切花、富贵竹等也行销全国;反季节菊花、发财树和部分兰花产品等还出口日本和荷兰;热带兰盆花、鹤蕉等不仅打入全国各大花市,还有了自己的品牌,在冬季市场上独站鳌头。

此外,其他盆栽观叶植物、观赏苗木、博兰也有批量生产,苗木还输送至广东、四川、北京、上海等地。

3海南省发展花卉生产的有利条件气候优势条件海南省介于东经108°37′ ~117°50′,北纬3°58′~20°10′,属于热带地区。

与热带花卉产地夏威夷同纬度。

全省平均气温都在23℃以上,月平均气温≥20 ℃;最冷月1 月,平均气温~℃;最热月在6~7 月,为~℃。

年降水量964~240mm。

年平均光照时间可达2000h 以上,每年晴天300d 以上,年太阳辐射可达12~135J/m2 [4] 。

长夏无冬,使海南拥有全国冬季最好的花卉生产环境。

春节是花卉销售的旺季,价格普遍偏高,而海南此时生产的切花品质最佳,又无需加温,成本很低,与全国其它地区比较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充分发挥冬季天然大温室的阳光优势,大面积发展反季鲜却花生产,主要切花如月季、非洲菊、百合、唐菖蒲、菊花和热带花卉如红掌、石斜兰、姜花、天堂鸟、垂鸟等,使海南成为南花北调生产基地和重要外销港口。

此外,中国的热带和中热带地区仅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而其中的1/ 3 在海南,甚至中热带国土则全部集中在海南。

无疑海南拥有种植热带花卉的天然优势。

资源优势条件海南的花卉种质资源非常丰富,全省共有花卉种质资源859 种,其中野生种406种,栽培种453 种,特有种47 种。

尤以兰花资源最为丰富,据统计共有野生兰花57 属161 种,栽培兰花14 属50 种,海南特有种47 种。

仅五指山地区就有130 多种[4] 。

如:象牙白、海南兜兰、海南安诺兰、五唇兰、密叶万代兰、虾脊兰及海南墨兰都属优良名贵品种。

其中,“华石斛”、“密花石斛”、“聚石斛”、“美花石斛”等为海南特有种。

此外,极有观赏价值的野生蕨类植物、藤类植物、荫生阳生观叶植物和棕榈科资源也十分丰富,且富有特色。

为把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海南省已将花卉产业作为优势产业来发展。

1989 年海南省首次从原始森林中采摘热带花卉及热带兰花、香草兰品种,经过繁殖、培育,获得成功,长势良好,经华南热作两院测试中心鉴定,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已具备成片种植和进行深加工热带花卉及热带兰花、香草兰的条件。

海南尖峰岭等四大林区生长分布着十分丰富和珍贵的热带花卉品种,还有丰富的热带野生兰花资源,特别是五指山兰花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据市场分析,热带花卉及热带兰花、香草兰种植2 年后投产,产期15年。

预计以后每年盈利1000 万元,投资利润率%,利税率%,税后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投资回收期年[5] 。

其他优势条件现代花卉产业作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有大量的手工操作,劳动力是花卉商品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成本因素。

劳动力是花卉商品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成本因素。

海南劳动力资源丰富,花卉是鲜活产品,属劳动力密集产业,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成本低,在产业中具有相对比较优势。

现在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由于劳动力少,工人工资高,花卉生产成本高。

比如,荷兰、意大利等国家劳动力的个人月平均工资至少2000 美元,而作为我国鲜切花重点产区的云南省,每个劳动力平均月工资不足100 美元,廉价的劳动力大大降低了花卉生产成本。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下属的热带园艺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人才济济,在栽培技术、工厂化育苗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为花卉的生产技术问题提供了一定的保证。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和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保存花卉种质500 多个品种,每年都从国外引进不少新的品种,在引种试种成功后推向市场,如已推广的芦荟属、鹤蕉属、变叶木属和棕榈科种类。

还建立了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在非洲菊、红掌、菊花、百合、热带兰、观赏凤梨等花卉的栽培技术方面也探索出适宜海南气候、土壤特点的一整套技术措施。

4花卉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产品缺乏特色、品质不良事实证明,只有实行品牌战略打出自己的特色产品才能在市场上立足。

目前海南还未形成产业化的生产模式,科技含量低,花卉品质差,品种单一,特别是草花品种,年年都是老面孔(一串红、万寿菊、马缨丹、牵牛花、凤仙花、鸡冠花等),其品种老化严重,出芽率低,长势较差而不均衡,花色也不统一,拳头产品则更少。

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花卉生产企业小而全的生产花卉业产销制度不完善,市场配套服务体系不健全,消费定位过低,不能满足市场多种需求和适应市场竞争。

海南具有丰富的种资资源,然而真正开发利用的却极少。

政府导向不力、发展盲目性较大缺乏统一规划、布局不合理海南花卉生产和发展缺乏宏观管理指导及合理布局。

因而低水平的重复和盲目发展尤为严重,季节性、结构性的矛盾还相当突出,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尚未形成,生产效率不高,商品化水平低,产品质量差,规模效益还不够明显,缺乏市场竞争力。

不少企业生产方式较为落后,集约化程度不高,如海口美兰机场至文昌路边聚集的花卉基地,绝大部分是从事传统型的绿化苗木生产。

投资者对市场缺乏研究预测,缺乏对花卉产业特点和规律的认识,缺乏对自身状况的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