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一答案一、填空题 (共15分)1、一般地,根据零部件互换性程度的不同,互换性可分为 完全互换 和 不完全互换 。
2、R10数系的公比为 1.25 ,每逢 10 项,数值增大10倍3、根据使用要求的不同,圆柱结合可归纳为以下三类: 相对运动副 ; 固定连接 ;定心可拆卸。
4、配合是指 基本尺寸 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
5、端面圆跳动公差带控制端面对基准轴线的 垂直 程度,也控制端面的 平面度 误差。
6、的最大实体尺寸为 φ90 mm ,的最大实体尺寸为φ30 mm 。
7、包容要求适用于 单一要素 。
8、滚动轴承外圈固定内圈旋转,受离心力P 1的作用,则内圈承受 定向(局部) 负荷;外圈承受 旋转(循环) 负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分)1、互换性的技术基础是( ④ )。
①大量生产 ②公差 ③检测 ④标准化 2、优先数系中R10/3系列是( ③ )。
①基本系列 ②补充系列 ③派生系列 ④等差系列 3、用公法线千分尺测量齿轮公法线长度的方法属于( ② )。
①相对测量法 ②绝对测量法 ③综合测量法 ④间接测量法 4、φ40f6, φ40f7和φ40f8的相同偏差是( ② )。
①下偏差 ②上偏差 ③实际偏差 ④公差5、基本偏差代号为J 、K 、M 的孔与基本偏差代号为h 的轴可以构成( ③ )。
①间隙配合 ②间隙或过渡配合 ③过渡配合 ④过盈配合6、按同一图样加工一批轴,各个轴的体内作用尺寸( ② )。
①相同 ②不一定相同③大于最大实体尺寸 ④小于最小实体尺寸7、图样上标注的形位公差值前面没有φ时,则被测要素的公差带形状应为( ④ )。
①两平面 ②两直线 ③距离或半径差 ④两平面、两直线、两圆间距离或半径差 8、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单元宽度Xs 的平均值是( ④ )。
①R a ②Rmr(c) ③R z ④RSm9、为保证键槽的对中性,通常规定键槽两侧面中心平面对基准轴线的( ④ )。
①平行度公差 ②垂直度公差 ③倾斜度公差 ④对称度公差 10、齿轮的齿厚极限偏差用来评定( ① )。
①齿侧间隙 ②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③传动的平稳性 ④载荷分布均匀性 11、单个齿距偏差(±f pt )影响齿轮( ② )。
①运动精度 ②平稳性精度 ③接触精度 ④齿侧间隙 12、轴的体外作用尺寸( ② )。
①等于轴的实际尺寸 ②不小于轴的实际尺寸 ③不大于轴的实际尺寸 ④与轴的实际尺寸无关 13、被测平面的平面度公差与它对基准平面的平行度公差的关系应是( ③ )。
①前者一定等于后者 ②前者一定大于后者 ③前者不得大于后者 ④前者不得小于后者 14、齿轮副的最小侧隙j nmin 与齿轮精度等级的关系是( ② )。
①与精度等级有关 ②与精度等级无关 ③精度等级越高,则越大 ④精度等级越高,则越小15、定向公差带可以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 ② )。
①形状误差和定位误差 ②形状误差和定向误差 ③定向误差和定位误差 ④定向误差和距离尺寸偏差()023.00790+H φ()0013.0630-h φ三、计算题:(共30分)2、 已知孔,轴,试计算:①极限间隙或过盈,平均间隙或过盈,并说明它们各属于哪类配合。
(4分)②配合公差,绘制孔轴的尺寸公差带图,并将极限间隙或过盈标注在公差带图上。
(4分) 解:① X max = ES – ei = 33 – (-8) = +41 μm Y max = EI – es = 0 – 13 = - 13 μm故平均间隙:属于过渡配合②T D = ES – EI = 33 – 0 = 33 μm T d = es – ei = +13 –(-8) = 21 μmm2、已知基本尺寸φ25, IT6=13μm ,IT7=21μm ,轴φ25p6的基本偏差ei= +22μm ,求和其同名配合的极限偏差。
(8分)解:①对于φ25H7:EI = 0,ES = EI + IT7 = +21μm ∴φ25p6: ei= +22μm ,es = ei + IT6 = +22 +13 = +35μm ∴②对于φ25h6:es = 0,ei = es – IT6 = -13 μm ∴φ25P7:特殊规则:△= IT7 – IT6 = 21-13 = 8ES = -ei + △ = -22 + 8 = -14 μm EI = ES – IT7 = -14 -21 = -35 μm ∴3、用分度值为0.02mm/m 的水平仪测量某导轨的直线度误差,桥板跨距为200mm ,等距布点6个,依次测得各点的相对格示值为0,+1,0,-2,-1,+1。
试用两端连线法和最小条件法来分别评定直线度误差值。
要求列表演算,图形大致比例准确。
(8分) 033.0030+φ013.0008.030+-φ13134141max max =-=>=+=Y X my X X av μ14)]13(41[21)(21max max +=-+=+=6725p H φ6725h P φ6725p H φ021.0025+φ035.0022.025++φ6725h P φ0013.025-φ014.0035.025--φ水平仪每格示值为0.02 × 200 / 1000 = 0.004 mm∴两端连线法: f - = 2.7 × 0.004 ≈ 0.011 mm ∴最小条件: f - = 2.2 × 0.004 ≈ 0.009 mm4、下图为对某平板用打表法测得平面度误差的原始数据(测量平面),试用对角线法求这块平板的平面度误差值。
(6分)解:按上述测量平面,列对角线方程:+5 + 2Q = +7 + 2P0 = +2 + 2P + 2Q 解出:P = -1 , Q = 0则相应的旋转平面:将测量平面和旋转平面相加得误差平面:f = 最大值- 最小值 = +19 - )= 31 μm六、公差原则与公差要求题 (共10分)已知零件小轴尺寸为;实际尺寸为;垂直度的误差值为;试根据图样完成:3、 填写下列表格 (5分))(7500025.0-h φ98.49φ02.0φ2、依据零件合格条件判断该零件是否合格(5分) 解法一: ①φ49.975 <φ49.98<φ50②误差值f = φ0.02; 公差值t =φ50 –φ49.98 =φ0.02; ∴f = t ∴零件合格 解法二: ① d fe ≤ d Md fe = d a +f =φ49.98 +φ0.02 =φ50;d M = φ50 ② d L ≤ d a ≤ d M φ49.975 <φ49.98 <φ50 ∴零件合格七、齿轮综合题(共10分)1、某机床主轴箱传动轴中一对圆柱直齿轮,m=2.75,z 1=26,z 2=56,α=20°,n 1=1650 r/min 。
齿轮材料为钢,箱体为铸铁制造,单件小批生产。
试完成下列要求:(1)确定小齿轮的精度等级,并表示该齿轮精度;(2分) (2)确定齿轮精度的必检偏差项目。
(4分) 解:(1) (m/s) 查表可确定该齿轮传动的平稳性精度为7级。
齿轮传递运动准确性和载荷分布均匀性也可取为7级。
故该齿轮精度可表示为: 7 GB/T 10095.1 或者 7 GB/T 10095.2。
(2)传递运动准确性的必检参数 ΔF p ;传动平稳性的必检参数Δf pt ,ΔF α;载荷分布均匀性的必检参数ΔF β。
2、某直齿圆柱齿轮的公法线长度变动公差F w = 0.028mm ,公法线长度公称值和极限偏差为。
加工后,在齿轮一周内均布地测得4条公法线长度,其数值分别为15.02mm ,15.01mm ,15.03mm , 15.035mm 。
试判断该齿轮的公法线长度变动量△F w 和公法线长度偏差 △E bn 是否合格?(4分) 解:依据合格条件:E bni ≤ΔE bn ≤E bns ∴公法线长度偏差ΔE bn 合格。
18.66000016502675.26010001≈⨯⨯⨯=⨯=ππdn v 01.003.004.15--01625.004.154035.1503.1501.1502.15-=-+++=-=∆W W E bn 01.001625.003.0-<-<-025.001.15035.15min max =-=-=∆W W F W依据合格条件:ΔF w ≤F w ,ΔF w =0.025 < F w =0.028 ∴公法线长度变动量ΔF w 合格。
试题三答案三、 填空题 (共15分)1、 标准化 是互换性生产的基础。
2、R5数系的公比为 1.6 ,每逢 5 项,数值增大10倍。
3、公差带的大小和位置分别由 标准公差 和 基本偏差 决定。
4、配合公差反映配合 精度 ,配合种类反映配合 性质 。
5、端面全跳动公差带控制端面对基准轴线的 垂直 程度,也控制端面的 平面度 误差。
6、的最大实体尺寸为 φ100 mm ,的最大实体尺寸为φ50 mm 。
7、包容要求的使用在于可以用 尺寸 公差来控制 形状 误差。
8、滚动轴承外圈固定内圈旋转,受合成径向力P 0的作用,则内圈承受 旋转(循环)负荷;外圈承受 定向(局部) 负荷。
四、 单项或多项选择题:(共15分)1、互换性应该同时具备下列条件(②③④ )。
①大量生产 ②不需选择 ③不许修配和调整 ④满足功能要求 2、派生系列R10/3的公比是( ④ )。
①1.12 ②1.6 ③2.5 ④23、用万能测齿仪测量齿距累积总偏差F p 是使用( ① )。
①相对测量法 ②绝对测量法 ③综合测量法 ④间接测量法 4、φ18H6, φ20H7和φ28H8的相同偏差是( ① )。
①下偏差 ②上偏差 ③实际偏差 ④公差5、基本偏差代号为j 、k 、m 的轴与基本偏差代号为H 的孔可以构成( ③ )。
①间隙配合 ②间隙或过渡配合 ③过渡配合 ④过盈配合6、按同一图样加工一批孔,各个孔的体外作用尺寸( ② )。
①相同 ②不一定相同③大于最大实体尺寸 ④小于最小实体尺寸7、图样上标注的形位公差值前面加注φ时,则被测要素的公差带形状应为( ③ )。
①两同心圆 ②两同轴线圆柱面 ③圆形、圆柱形或球形 ④圆形或圆柱形 8、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是( ① )。
①R a ②Rmr(c) ③R z ④RSm 9、圆度公差带的形状为( ③ )。
①圆内的区域 ②圆柱体内的区域 ③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④两同轴圆柱间的区域 10、齿轮公法线长度偏差用来评定( ① )。
①齿侧间隙 ②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③传动的平稳性 ④载荷分布均匀性 11、齿距累积总偏差F p 影响齿轮( 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