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术的护理
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术的护理
5、伤口观察:观察并记录伤口的性 质,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如有渗 液,及时更换敷料,如有胆汁渗漏, 应涂以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按医 嘱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6、加强营养:术后早期营养支持应以肠外营养 为主,静脉给予水电解质、氨基酸等改善全 身营养状况。
7、健康宣教
鼓励病人早期活动,促进胃肠蠕动,防止肠 黏连,如肛门排气,排便后可指导病人采用 按规定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 消化的低脂饮食。
报告医师;每天更换引流袋,注
意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4、 腹部体征和全身症状的观察及护理
胆囊术后应多倾听患者的主诉并密切观察其 腹部体征和全身症状,以便及早发现胆瘘。 如患者有明显的腹膜刺激症状,并出现不同 程度的皮肤、巩膜黄染,体温高,白细胞升 高,持续右上腹胀痛,肩背部放射痛,恶心、 呕吐等全身症状时,应考虑胆瘘的可能。应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高热时及时进行物理或 药物降温,寒战时注意保暖。
❖ 2、评估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
主要是对患者全身脏器的检查,包括X线拍片、 透视,肝、肾功、血糖、血脂、出凝血时间 及常规的化验。慢性胆囊疾病患者,多存在 消化不良、营养不良、贫血,故术前应予以 纠正,入院后给高维生素、高热量、低脂饮 食(腹痛剧烈者禁饮食),急性胆囊炎患者, 合并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者,术前予 以纠正,给予晶体、胶体,维持血容量。给 予大剂量、广谱抗生素,以控制存在的感染, 要尽可能在做好术前准备的前提下行手术
❖ 术前护理
❖ 1、 心理护理
心理因素在该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过程 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此类病人的心理状 态主要是对手术有畏惧心理,从而容易产生 焦虑、恐惧的情绪,护士应积极主动地与患 者进行沟通。必要时做一些有关手术方面的 介绍。如:麻醉的选择、手术的方式、方法、 术后的注意事项。尽可能消除患者焦虑、恐 惧的心理压力,以便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处 于最佳的心理状态。
一般拔管时间为引流管完全无胆汁后夹闭引 流管观察2~3天,无发热、腹痛、黄疸发生则 开放“T”管1天,经“T”管造影证明胆道系统 通畅后才能拔除。因胆囊手术后切口多无明 显特殊不适,腹腔引流管多为患者不适的主 诉。这时只有加强讲解和心理沟通,还可轻 轻调整引流管的位置。切不可因疼痛过早拔 管,过早拔管就失去了留置腹腔引流管的意 义
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 查பைடு நூலகம்的护理
普外二科 张国瑾
胆石症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包括发生在 胆囊和胆管的结石,胆管结石可引发胆道感染 和狭窄,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如 腹痛、高热寒战、黄疸,甚至并发休克、昏迷、 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需及早行外科手术 治疗,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是传统的、有 效的手术方法。
1、麻醉后护理常规。
2、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
通常胆囊切除术后胆囊床的渗出量较少,一 般在24~48小时后可自行停止。如术后三天 以上,胆汁渗出持续不断、测定腹腔引流液 中胆红素的量明显升高或拔除引流管出现腹 膜炎症状时,应考虑发生胆瘘的可能。了解 腹腔引流管的放置目的及部位,术后要密切 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管应做好标记,
妥善固定,保留适当的长度以利翻身,防止牵
扯引流管导致胆汁外漏,定期挤压引流管, 防止堵塞、扭曲、受压,翻身及下床活动时, 防止脱出、拽出或逆流。发现堵塞时,可用 10~20mL无菌生理盐水低压冲洗或抽吸引流 管。保护引流管周围皮肤。注意更换置管处 渗湿的敷料,胆汁外渗多时 ,可给予瘘口处 持续负压抽吸,并涂以氧化锌软膏。
3 、肠道准备 肠道准备完善者可以使得术中暴露 清晰。术前12h口服硫酸镁40g导泻, 术前8h禁食,6h禁饮。 4 、备皮、 胃肠减压及临床观察: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临床表现, 如神志、T、P、R、BP及尿量等, 定时记录观察黄疸、腹部体征变化,胃肠减压
及腹腔引流液的性 质、量。
❖ 术后观察及护理
❖ 出院指导 嘱病人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心境,选择高 蛋白、多维生素饮食,忌食高胆固醇、高脂 肪的食物,坚持服用利胆药物,出院后6个月、 12个月各复查1次,以后每年1次,一旦出现 腹痛、黄疸、消化不良等情况,立即到医院 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3、 胆汁性引流液的观察及护理 严密观察胆汁性引流液的色泽、性质和引流 量。术后24小时内,每1~2小时观察一次引 流液的色泽、性质并记录日引流量。正常情 况下,早期的引流液为胆汁与血性腹腔渗液 的混合物,以后逐渐减少,至
无胆汁引出。若胆汁突然增多
或量突然减少,且病人出现黄
疸、发热等自觉症状时,应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