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铁轨道道岔施工方案
1、施工工艺
道岔施工采用“支墩+轨排支撑架”相结合的方法。
即用轨排支撑架固定钢轨后,对道岔关键处的岔枕和每隔几个岔枕浇筑砼支墩,用砼支墩进行固定后拆除支撑架,精调到位后再灌注道床混凝土。
施工工艺流程如图1.7-1所示。
2、主要施工方法
1)单开道岔
单开道岔按“1、4”、“2、3”、“5”、“6”、“7”、“8、9”、。
)依次编号为①②③…⑦(的组合方式分为七部分”11、10“
图1.7-1 道岔施工工艺流程图
单开道岔平面组合示意见图1.7-2。
图1.7-2 单开道岔平面组合示意图
A、在岔位上安装好特制道岔支承架和轨距拉杆,连接各部分钢轨,挂混凝土岔枕。
先调整直线基本轨组①、②,使轨道水平和平面位置达到设计要求,然后根据直线基本轨确定直线④、⑤、⑥的位置。
直股调整完毕,再根据支距,将曲线基本轨③调整就位,最后将曲线轨组装调整就位。
经自检工程师检查通过后,灌注支承墩混凝土。
B、支承墩设于合成轨枕下,顶宽为50cm,设置间距不大于支承架间距。
为提高支承墩混凝土早期强度,缩短施工时间,混凝土中掺加高效早强型减水剂。
C、每组钢轨架设调整后,两侧设钢管支撑加固,以防止调整后的钢轨因联动或意外碰撞发生变形。
D、根据基标用直角道尺和万能道尺调整水平。
首先把直角道尺架在基本轨上,通过支承架调整,使直角道尺水准气泡居中。
钢轨位置根据梁面上基标调整,并根据中线用轨距校
核,之后用万能道尺将另一股直轨位置定出并调整水.
平。
用支距控制曲线基本轨位置,调整就位然后用道尺控制水平及中线,定出侧股的准确位置。
为固定轨距和加强道岔的整体性,钢轨组装完成时在适当位置加装特制轨距拉杆。
③道岔整体道床混凝土浇筑
A、模板安装
整体道床混凝土侧模采用组合钢模,安装模板前对道床标高及轨道中心线位置进行复查,以确保模板安装正确,模板安装允许误差为±10mm。
B、浇筑道床混凝土
道岔混凝土支承墩达到5Mpa后,拆除支承架,再次对道岔各部位状态尺寸全面检查符合要求后,报请监理工程师进行复检,然后进行道床混凝土浇筑。
浇筑时应设防护罩,防止道岔扣件、滑床板等被污染。
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随时检查轨道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振捣时混凝土岔枕四周加强捣固,加强收面,确保道床表面平整,横坡符合要求。
C、混凝土养护
可采用浇水养护或喷洒养护液养护,混凝土强度达到70%设计强度后才允许承重。
2)交叉渡线
交叉渡线由单开道岔Ⅰ、Ⅱ、Ⅲ、Ⅳ和菱形交叉Ⅴ及渡所
示。
1.7-3线Ⅵ共六大部分组成,如
图1.7-3 交叉渡线平面组合示意图
为确保交叉渡线一次性铺设成功,将图1.7-3中的I、II、V 三部分同时安装、拼接和调整,待该部分轨道状态完全符合要求后,采取支撑进行初步固定;然后安装III、IV部分,初步调整后,安装图中的第VI部分。
轨道状态精调时,重点检查菱形交叉部位与I、II、III、IV 的轨道状态,确认无误后浇筑支承墩砼。
具体操作方法同单开道岔。
道岔铺设按设计进行,其精度符合下列规定:
1)道岔铺设位置正确,其里程位置允许误差为±15mm;
2)导曲线圆顺,支距正确,允许偏差为1mm,附带曲线用10m 弦量,连续正矢允许误差为1mm;
3)水平及高程:道岔全长范围内高低差不超过2mm,高程允许误差为±1mm。
轨距:有控制锁定的尖轨尖端处轨距允许误差为±4).
1mm,其他部位±2mm;
5)转辙器扳动灵活,尖轨无损伤,连接牢固,在静止状态下,尖轨与基本轨密贴,尖轨在第一连杆处的最小动程达到设计要求;
6)护轨头部外侧至辙叉心作用边之距离不小于1391mm,护轨头部外侧至翼轨作用边的距离不得大于1348mm;
7)轨面平顺,滑床板在同一平面内,轨撑与基本轨密贴,其间隙不应大于0.5mm;
8)道岔范围内各接头以及与轨道连接处轨面无错台,轨头内侧应直顺无错牙,其允许误差为0.5mm;
9)轨缝允许偏差为±2mm,岔头或岔尾接头相错量不得大于2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