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中国法治社会的建设

浅谈中国法治社会的建设

浅谈中国法治社会的建设
作为一名“90后”,“依法治国”、“法治社会”这样的字眼似乎从小就一直听到大人们挂在嘴边,而真正对这些概念有些许认识,是直到上了初中高中;上了大学,没有了政治课,这些似乎又离了自己。

下面我只能以自己平时看新闻和老师上课讲的一些内容来谈谈中国社会的法治建设。

先来说说我国社会法治建设的优势。

从时间的角度来说,其实,我国法治建设的历史渊源是很深远的。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中就有关于国家律例的措施;而百家争鸣时则有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流派,他们主张君主以严刑酷法统治国家,并得到秦始皇的采纳,尽管与我们现代社会所主张的法治大相径庭,但这在当时已是一大进步了。

而此后,我国的历朝历代都有相应的国家律例,可见,我国的法治社会的建设是历史悠久的。

而自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一直都十分重视法治社会的建设,尽管这中间也有走弯路的时候,但都能及时纠正,并不断地推进普法教育,使得我国法治建设稳步发展。

至2011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我国已拥有完备的法律体系,这也为法治社会的建设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我们的人民,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法律和法制意识也不断提高,相信我们的法律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尽管我们已经在建设法治社会的进程上取得了不少进步,我们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不足。

首先,还是从历史的角度说起,我们的法治渊源的确很悠久,但古代的法跟我们现在的法差异极大,再者,中国古代几乎没有民主可言,人民的呐喊和法律的力量终究敌不过君权的日益强大;第二点,我国的政治体制以及相关的历史传统使得司法独立的实现有很大的难度,行政的干预对法律的真正实施是一大阻力;其次,尽管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建成,法律中存在着漏洞这是在所难免,我们还得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调整,再者,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依然存在许多不足。

对于一个案件的审理,法官首先考虑的似乎是各方的利益,而非法律中的各项规定,某种程度上来讲,法律简直是形同虚设。

最后,普通群众的法律意识依然比较淡薄。

先是我们对于国家的法律并不了解;还有,当权益受到了侵犯时,我们想到的不是通过法律途径去解决,而是私下了解或者通过一些非同寻常的手段;而从历史原因来
说,我们受到君主专制的影响实在是太根深蒂固了,对于真正的民主的理解不够彻底,民主意识也不够强大。

民众的法律意识薄弱这一点对于法治社会的建设时另一大阻碍。

最后,针对上面所说的不足,再简单谈谈我国继续建设法治社会的一些方法。

首先,所谓的政治体制改革一定要切实深入,尤其是在行政对于司法的干预这一层面上,以确保司法独立的实现,此外司法独立还应体现在案件审判的生个过程,法官的判决不应受到外界舆论及人民群众的要求等的影响,而应谨遵法律的规定,以实现法律的真正用处。

接着,要根据时代和国情的变化不断地修改和完善我国的法律,准确地说,要使我们的法律条文更加细致,尽量减少灰色地带,使得法律既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能使其实际应用时更加便利而准确,切实地维护人民的利益,惩治违法行为,以到达法律维护公平正义的最终目的。

最后,要及进一步推进普法教育,鼓励民众深入了解我国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人民大众的法律意识,让他们能把法律带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才算是法治社会的基本建成。

一句话,中国法治社会的建设进程还是任重而道远,在这个过程中,紧靠政府的不断努力和改善是远远不够的,身为人民群众的我们也应该积极地投身到法治社会的建设当中,至少要做到主动地去了解法律,应用法律,让法律真正能够到达维护公平和正义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