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压缩机检修技术规范发布日期:2010-6-25 信息来源:采矿网一、气缸1、气缸体不得有裂纹。
2、气缸内表面不得有深度大于0.5mm擦伤;磨损、圆度及圆柱度不得超过表2-4-1的规定。
3、气缸镗缸时应遵守下列要求:(1)气缸直径增大数值不得大于原设计直径的2%,壁厚减薄量不得大于原壁厚的10%。
(2)气缸镗去的尺寸一般不大于2mm,如大于2mm应配制加大的活塞和活塞环。
(3)如镗去尺寸较大时,应镶缸套;(4)由于气缸直径增大所增加的活塞力不得大于原设计的10%。
4、气缸经过大修或新更换后,应达到下列要求:(1)气缸与气缸体、缸座贴合面对气缸工作面(或气缸内孔)轴心线的垂直度在100mm长度上不大于0.04mm;(2)气缸定位止口轴心线对气缸工作表面(或气缸内孔)轴心线的同轴度不大于0.04;(3)气缸工作表面(或气缸内孔)的圆柱度不大于表2-4-2的规定;(4)气缸工作表面粗糙度:当气缸直径≤600mm时不大于0.8;>600mm时不大于1.6;(5)立式空气压缩机两个气缸轴线的平行度,在100mm长度上不大于0.04mm。
5、气缸内表面有轻微擦伤或拉毛时,可用半圆形油石,沿缸壁圆周方向,用手工往复研磨,直到以手触摸无明显的感觉为止。
二、活塞1、活塞不得有裂纹、断裂、严重拉伤、丝堵松动或活塞环槽严重磨损等缺陷。
2、活塞修理后应达到下列要求:(1)与活塞杆相配合的支承端面对活塞配合内孔轴心线的垂直度不得大于表2-4-3的规定:(2)活塞外圆柱面轴心线对活塞杆相配合内孔轴心线的同轴度:活塞直径≤120mm时为0.025mm;活塞直径>120~250mm时为0.030mm;活塞直径>250~500mm时为0.040mm;(3)活塞的圆柱面、活塞环槽两侧面,与活塞杆外圆配合处及与活塞杆贴合平面的表面粗糙度均不大于1.6。
三、活塞环1、活塞环不得有下列缺陷:(1)活塞环断裂或有过度擦伤;(2)活塞环丧失应有的弹力;(3)活塞环厚度(径向)磨损大于1~2mm;(4)活塞环宽度(轴向)磨损大于0.2~0.3mm;(5)活塞环在活塞环槽中的轴向间隙达到0.3mm或超过设计间隙的1.5倍;(6)活塞环外表面与气缸壁出现间隙且总长度超过气缸周长的50%。
2、新换活塞环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1)表面硬度:D>500mm时,HB89~102;D≤500mm时,HB90~107。
一般情况下活塞环的硬度应比缸套高10~15%;(2)活塞环表面不得有裂纹、气孔、夹杂物、疏松等铸造缺陷,环的两端及外圆柱面上不得有划痕;(3)表面粗糙度:外圆柱面不大于1.6;(4)活塞环端面平面度不大于表2-4-4的规定;(5)凡在磁力工作台上加工的活塞环,加式后应退磁。
3、活塞环在装配前先在气缸内作漏光检查。
在整个圆周上漏光处不得多于两处,每处弧长不得大于25°,总长不得超过45°,且与活塞环切口距离大于30°;不接接触处的间隙不得大于0.04mm。
4、活塞环与环槽的侧面间隙及径向间隙应符合设计规定。
用手压紧活塞环时,活塞环应能全部沉入环槽内成一凹口。
5、活塞环装入气缸内,其切口位置应相互错开,错开角度不小于120°。
所有切口要与气缸的气阀口、注油孔等适当错开。
切口间隙应符合设计规定。
四、活塞杆1、活塞杆不得弯曲及严重擦伤,磨损不大于0.3~0.5mm。
2、大修后或新更换的活塞杆应符合下列要求:(1)与活塞孔相配合的圆柱面轴心线对活塞杆摩擦面轴线的同轴心度、活塞杆摩擦面的圆柱应符合表2-4-5的规定;(2)与活塞配合的轴肩端面对活塞杆摩擦面轴心线的垂直度不大于表2-4-6的规定:(3)活塞杆表面粗糙度:摩擦表面不大于0.2,与活塞配合处不大于0.8。
五、十字头和十字头销1、十字头滑板与机体滑道允许轻微磨损,但运转时不发生大的音响,且间隙不超过最大设计值(见附表)的二倍。
2、十字头体外浇注的巴氏合金层不得脱落、离层、拉成沟痕或结瘤。
3、十字头体或滑板不得有裂纹。
4、十字头与活塞杆连接螺纹不得有磨损或脱扣松动,十字头体与活塞杆连接法兰不得损坏。
5、十字头销孔或十字头销外径磨损不得超过有关技术文件的规定,十字头销不得有裂纹或划痕。
6、更换的十字头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1)十字头销孔轴心线对十字头摩擦面轴心线的垂直度、安装活塞杆固定螺母的支承面对十字头摩擦面轴心线的垂直度,不得超过表2-4-7的规定;(2)十字头表面粗糙度不大于:摩擦面为0.8;十字头销孔为0.6。
7、修检后十字头滑扳的机体滑道的接触点分布均匀,接触面积要达到50%~70%。
配合间隙可参照附表1或按技术文件规定。
8、十字头销摩擦面的圆柱度不大于表2-4-9的规定。
9、十字头销摩擦面粗糙度:D≤150mm时为0.2,D>150mm时为0.4。
六、连杆1、连杆不得有下列缺陷:(1)连杆大头变形,分解面磨损或破坏,(2)连杆小头内孔磨损;(3)连杆弯曲或扭曲变形;(4)连杆螺栓的螺纹损坏,配合松弛,裂纹或产生过大的永久变形。
2、连杆检修后应符合下列要求:(1)连杆体大头孔轴线公共面上的平行度、大小头孔的圆柱度不大于表2-4-10的规定;(2)连杆大小头孔表面粗糙度不大于1.6.七、气阀1、气阀不得有下列缺陷:(1)阀片磨损、裂纹、擦伤或出现沟痕;(2)阀座的密封边缘出现裂纹、沟痕或缺口,已失去密封作用;(3)气阀的弹簧断裂或丧失弹力或弹簧不平衡;(4)气阀泄漏。
2、新更换的环状阀片工作表面粗糙度不应大于0.16(A级)或0.32(C级),平面度不大于表2-4-11的规定。
3、新更换的环状阀片表面不应有肉眼可见的气泡、非金属夹杂物、锈蚀及碰伤等缺陷。
阀片的毛刺应修光。
4、弹簧的弹力应符合规定,不应成弯曲形(中部的弹簧圈向外膨胀)。
5、新组装的气阀应用煤油进行气密性试验,只允许有滴状渗漏。
八、主、曲轴1、曲轴的圆度和圆柱度不得大于表2-4-12的规定。
2、主轴颈及曲轴颈表面粗糙度:采用滑动轴承时不大于0.8;采用滚动轴承时不大于1.6。
3、曲柄销轴线对主轴颈公共轴心线在曲柄半径方向的平行度不大于表2-4-13的规定。
九、填料函1、填料函不应有下列缺陷:(1)较大泄漏;(2)多瓣密封对口间隙过小或没有间隙;(3)拉紧弹簧丧失弹力;(4)密封圈断裂、掉渣;(5)填料函油路堵塞。
2、密封圈表面不得有砂眼、气孔、刻痕或缺口。
两端面平行度不大于0.2‰.密封圈在密封盒内的轴向间隙应为0.035~0.115mm。
3、密封圈上的盖板与环状块件应相研配合,两端面、各块件平面及孔的表面粗糙度不得大于0.8。
十、冷却器1、冷却器不得有下列缺陷:(1)管子因腐蚀严重、开裂,导致漏泄;(2)管内污垢严重;(3)管端连接板开焊或胀接不严;(4)外壳开裂或连接板开裂。
2、冷却器如有个别管子漏泄,可临时将管子两端堵住,检修时进行更换处理。
十一、空气滤清器(滤风器)滤风器应清扫干净。
金属网滤风器清扫后应涂上粘性油,其粘度为3.3~4.0°E,不许用挥发油代替。
油浴式滤风器要定期换油。
十二、风包1、卧式风包应略向放水阀的一端倾斜。
2、风包上应装有动作可靠的超温保护装置、安全阀、排污阀,并有检查孔,在风包出风管路上应装释压阀,释压阀的口径不得小于出风管的直径。
3、大修时,风包应作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
4、大修时,应对风包内部及压缩机至风包一段排气管内进行清扫。
十三、润滑系统1、气缸内部润滑必须使用压缩机油,油质必须符合国家规定。
使用前必须试验其闪点,闪点不得低于215℃。
2、油压不得低于0.1Mpa,不得大于0.5Mpa。
润滑系统不得漏油。
3、气缸内部润滑油量要适当,应按照技术文件规定进行调整,不可过少或过多。
4、注油器及油质清洁,无污染。
十四、仪表及安全保护装置1、压力表必须定期校验。
2、高、低压排气口及中间冷却器出口处必须装设温度探头或测温装置,安装温度计的套管应插入排气管内,其深度不小于管径的1/3.3、安全阀应工作可靠,动作灵活。
没超过开启压力时应严密关闭,无泄漏现象;达到开启压力时,应立即开启,无振荡现象。
开启压力不超过额定压力的10%。
4、压力调节器应动作可靠,其动作压力略大于工作压力。
5、应有排气温度超温保护、冷却断水保护及润滑油断油保护等装置。
6、外露的机械转动部位和电器裸露部位,都要加装护罩或遮拦。
十五、压缩机装配1、机身安装在基础上,其纵、横向水平度不大于0.05‰.2、轴承孔轴心线的同轴度不大于0.05mm。
3、十字头滑道轴心线的水平度不大于0.05‰,十字头滑道轴心线对曲轴心轴线的垂直度不大于0.1‰。
4、气缸轴线对十字头滑道轴线的同轴度应符合表2-4-14的要求。
5、空气压缩机装配过程中,必须测量下列部位,并符合要求:(1)各级活塞内外止点间隙;(2)十字头滑道的径向间隙及接触情况;(3)主轴颈与连杆大头瓦的径向间隙。
6、空气压缩机大修后应做水压试验,其试验压力为:(1)气缸体、气缸盖、气缸座、冷却器等受压部件的气腔及活塞腔为设计压力为1.5倍,持续时间不少于20min,不应渗漏。
(2)气缸体、气缸盖、气缸座冷却器等部件的水腔,应以不低于0.5Mpa的压力作水压试验,持续5min,不应渗漏。
(3)气缸水套试验试验压力为0.3,Mpa,持续5min,不应渗漏。
6、气缸水套不得有污泥、水垢,保持水路畅通。
水垢应清除干净。
十六、试运转1、空气压缩机经过大修后应进行试运转,合格后方能投入正式运转。
试运转分空载试运转和负载试运转两步进行,空载运转合格后才能进行负载试运转。
2、空载试运转基本上属于无压运转,试运转时间不少于1h,主要检查内容如下:(1)各运动部件有无异常音响;(2)油路是否畅通,油压、油量是否符合规定,空载试运时,应进行调整;(3)曲轴箱油温:带十字头的曲轴箱油温不应超过60℃,不带十字头的曲轴箱油温不应超过70℃.各部不得有漏油现象;(4)冷却水路是否畅通,水量是否分配合理;冷却水排水温度不应大于40℃,冷却水出入温度差不应大于10℃;冷却水流量均匀,不得有间歇性排气现象或冒气泡,各处不得漏水;(5)各运动部件温度是否正常,一般应在停车后测量,温度不得超过60℃;(6)各处不得有漏气现象;(7)仪表指示的是否正常。
3、负荷试运按额定压力的25%、50%、75%及100%,分四步进行。
前一步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步试运,每一步试验时间不少于1h,最后一步试验时间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延长。
除继续检查空载试验内容外,还应试验下列各项:(1)各级排气温度:单缸不大于190℃,双缸不大于160℃;(2)安全阀、压力调节器、释压阀是否灵活好使,动作准确;(3)在额定压力下测试排气量及比功率,分别不应低于设计值的90%和95%;(4)在基础上测试振动,其振幅不超过表2-4-15的规定;(5)测量噪声级,应不大于90d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