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小摄影师

6小摄影师

6小摄影师
6、小摄影师
【教材分析】
本课是精读课文。

课文讲了一个小男孩想给高尔基照相,结果没有照成的故事,表现了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

高尔基工作很忙,一般不接受记者的采访和照相,但是,高尔基却破例允许小男孩照相,说明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心。

他非常尊重“小摄影师”的意思,并尽量使他满意,但小男孩忘了带胶卷,哭着走了,高尔基交代门卫,杂志社的记者不接待,如果是小男孩,那一定让他进来。

充分表现了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义。

可以结合具体的词语、句子、段落,通过朗读尝试合作、探究学习,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受到熏陶和感染。

本课结尾,给学生留下了悬念和想象空间,学生肯定有兴趣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续写。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照相机、打量、摆弄、准备、胶卷、秘书、杂志社、记者、转告”等词语,重点书写“胶卷、摆弄、杂志”等词。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好对话,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喜爱和对下一代的关怀。

4.续写故事。

会认6个生字。

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教学重难点】
本文的重点内容是高尔基接受少先队员照相的经过,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的故事、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基、胶、卷”等7个生字。

正确认读“列宁格勒、摄影师、高尔基、阳光明媚、鞠躬”和正确读写“人行道、照相机”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1-5自然段,初步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高尔基吗?大家在课下已经搜集了不少他的资料,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自由发言)
师出示高尔基的画像,并归纳:高尔基(1886~1936年),是苏联伟大的无
4、分角色朗读。

小结:小男孩顺利地见到了高尔基,他有没有完成照相的心愿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夯实基础。

1.认读“基、突、按、吩、咐、摆、弄”,尝试给生字口头组词。

2.你认为哪些笔画容易写错,给大家建议。

借机识记字形。

3.重点指导范写:基、突、咐
书写“基”字时,注意上大下小。

书写“突”字时,注意穴宝盖的写法。

书写“咐”字,要注意左窄右宽。

4、学生描红练习。

5、评议优缺点。

五、作业
搜集背诵高尔基的名言。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感受高尔基对对男孩的喜爱和对下一代的关怀。

2、续写故事。

3、学写剩余的生字。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字词,开火车读,巩固字音。

二、研读课文6——11自然段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的大概内容有所了解,一位是大名鼎鼎的文学家,而另一位却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少先队员,他们互不相识,却发生了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

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入课文,走近这个故事的两位主人公,运用上一篇课文的学习方法,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去探究他们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情感变化。

1、(出示要求)请同学们默读文章6-11自然段,看看孩子是如何给高尔基照相的,把相关的句子用“——”标出来,而高尔基又是怎样对待孩子给他照相的,把相关的句子用“~”标出来。

用心读一读,你能体会出什么?
2、交流
A、孩子如何给高尔基照相
(1)他仔细打量着高尔基,咧开嘴笑了,然后用手指了指沙发,说:“请您坐在这儿看报纸。

”(课件出示)
引导:“打量”是什么意思?怎样是“仔细打量”?谁能做一做这个动作?仔细打量之后,为什么“咧开嘴笑了”?从这一细节描写中你能感受到小男孩的什么心情?(对高尔基的崇敬和见到高尔基后的激动)你就是这个小男孩,读出当时的心情。

(2)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引导: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明了什么?(说明男孩做事认真。


(3)小男孩哭着,跳上一辆电车。

引导:为什么小男孩哭着离开了?此时他心里想什么?(浪费了工作很忙的高尔基的宝贵时间而惭愧懊悔)
B、高尔基是如何对待男孩给他照相的
(1)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

引导:“吩咐”是什么意思?我们一般都说是谁吩咐谁?文中谁按谁的吩咐?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呢?(说明他没有一点架子,把小男孩当作朋友看待,非常尊重孩子的意见,他很喜欢这个小摄影师。


(2)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

引导:联系着上文谈一谈理解。

(3)高尔基赶紧站起来,小男孩已经提着照相机跑出去了。

高尔基走到窗口,大声喊道:“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

”(课件出示)
引导:从“赶紧”和“大声喊道”能体会出什么?读出高尔基当时的心情。

3、指导分角色朗读,通过朗读把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表现出来。

(同桌练习,指名分角色读)
三、学习课文12-15自然段
1、读12-15自然段,思考:高尔基为什么不见记者,却希望来的是小男孩?
2、交流(适时板书:关心、喜爱)
指导朗读:一个是“大摄影师”杂志社记者,一个是小摄影师,一个普通的小男孩。

但高尔基的态度截然不同,而且还特别嘱咐工作人员说“如果是一个是小男孩来拍照的话,就‘一定’让他进来。

”这里面包含了多少爱心!真令人钦佩!读最后一段,想想怎样才能读好。

3、小结
高尔基是那么有名的文学家,而小男孩只是普通的少先队员。

但他为了实现男孩的愿望,宁肯放弃宝贵的读书时间,按小男孩的吩咐做,这难道只是因为他喜爱这个男孩吗?简单的一次拍照过程,却从高尔基的言行中充分体现了对小男孩的喜爱,也体现了他对我们下一代的关怀。

四、学习剩余的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2、重点指导范写:辆、卷、杂、准
书写“辆”字的时,“车”字作为偏旁笔顺的变化,最好一笔是“提”;
书写“卷”字时,注意“横折钩”和“竖弯钩”的写法;
“杂”字下面不是“木”,第四笔要写成“竖钩”。

书写“准”字,要注意左中右紧凑。

3、学生组词书写,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优点或不足。

五、发挥想象,布置续写
有礼貌的小男孩因为粗心忘带胶卷,相未照成。

小男孩会再来吗?为什么?如果小男孩真的来了,见面后他们会说什么,做些什么?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课后续编这个故事。

下节课再交流。

板书:6、小摄影师
喜爱、关怀
高尔基-------小摄影师(聪明、有礼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