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各国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都已相当完善
B.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利用的手段主要是地理信息系统
C.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可以实现灾前预警、实时跟踪和灾后评估
D. 我国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是由气象监测网、水文监测网、地震监测网以及海洋环境监测网等组成
解析:选D。
世界各国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日趋完善,但还不够,故A错;地理信息系统只是地理信息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故B错;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可以实现灾前预警、实时跟踪和灾后评估以及提出减灾决策建议,故C错。
2.自然灾害监测的主体包括( )
①世界级监测机构②国家级监测机构③地区级和基层社区机构④多种自然灾害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④
解析:选A。
自然灾害是监测的对象,而非监测的主体。
3.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作用的连续性表现在( )
①灾前预警②灾中跟踪③灾后评估④提出减灾决策方案
A.①②③ B.①② C.③ D.④
解析:选A。
四项都属于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作用,连续性表现在①②③。
4.下列关于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正确的是( )
A.GIS技术是重大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核心技术
B.RS技术主要用于交通导航、地震监测等方面
C.运用GIS技术,可以建立一种功能强大、快速高效的减灾决策支持系统
D.运用GPS技术,可以进行洪水预报、淹没分析等
解析:选C。
RS是监测系统,GPS是定位系统,GIS是分析系统。
新华网海口2012年3月29日记者从海南省气象台获悉,今年第1号热带风暴“帕卡”(Pakhar)于29日上午在南海南部生成,预计将给南海南部海域和海南省四周海面带来强风。
据此回答5~6题。
5.获取“帕卡”的图像信息主要利用的地理技术系统是(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信息高速公路
6.预测台风的移动方向,主要应用的地理技术系统是(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信息高速公路
解析:监测台风利用的是RS,预测台风移动方向主要利用是GIS。
答案:5.A 6.B
中国网络电视台2011年5月23日消息最新监测显示,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草原蝗虫虫卵比往年提前半个月孵化出壳,目前已呈爆发趋势,蝗灾发生面积230多万亩,严重危害面积150多万亩。
为了能够及时准确预测和防治蝗虫灾害,达茂旗畜牧局草原站已启动草原蝗虫灾害防治卫星监测预警体系。
针对往年飞机灭蝗时定位不准,有时误将农药撒入池塘等问题,今年在蝗虫发生的高密度区域采用卫星定位系统,精确掌握防治区域。
据材料回答7~8题。
7.上述治蝗实例中,主要采用了“3S”技术中的( )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 D.地理信息系统
8.卫星遥感技术之所以能够感知地面蝗虫的危害和分布情况是因为( )
A.农作物遭受蝗虫灾害,反射光谱会发生一定特性的变化
B.卫星分辨率高,可以拍摄到比较清晰的照片
C.卫星直接指挥飞机进行灭蝗工作,无需人工参与
D.如果采用飞机遥感,探测的范围会更大
解析:在本次灭蝗中采用了遥感技术及全球定位系统。
卫星遥感技术之所以能够感知地面蝗虫的危害和分布情况是因为农作物遭受蝗虫灾害后,植物的反射光谱会发生一定的特性的变化。
答案:7.C 8.A
9.(2011·高考山东卷)水稻是亚洲主要的粮食作物,病虫害灾防治是保障其高产的重要措施。
实时监测和预报水稻病虫害灾情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全球定位系统、数字地球 B.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 D.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
解析:选B。
本题考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数字地球的概念和实际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知识的识记和应有能力。
遥感(RS)是用来观测事物的,由于下垫面的反射率不同,通过分析拍出的照片就可以获悉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即时性较强。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用来定位的。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用来空间查询、分析、模拟、统计和预测等方面的系统。
数字地球就是以3S(GPS、RS、GIS)为基础的一种综合的系统,其可为人类工作、学习、生活娱乐服务。
由题干“实时监测和预报”可知答案。
10.(2011·高考上海文综卷)当化工厂出现有害气体泄漏后,有关部门需要迅速确定有害气体可能影响的范围及消防和救援人员赶往现场的最短路径,并拟定救灾方案,预估灾害损失。
能够实现这一综合目标的技术是( )
A.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B.卫星遥感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技术 D.雷达预警技术
解析:选A。
地理信息系统可对地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查询检索、输出各种地理信息。
在《可持续发展纲要》一文中,提出要重点开展自然灾害监测新技术和监测仪器设备研究,加强高新技术在灾害监测领域的应用,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据此完成11~13题。
11.关于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由国家、区域以及地方等各级组织来监测的 B.只起到灾前预警、实时跟踪和灾后评估的作用 C.监测平台既有空中的,也有地面上的
D.可以对大气圈中的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进行监测
12.下列选项中不是我国已经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建立起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是( )。
A.气象监测网 B.地震监测网 C.水文监测网 D.资源监测网
13.下列属于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中监测对象的是( )。
①气象灾害②地质灾害③水文灾害④生物灾害⑤气象雷达⑥基层社区
A.①②③④ B.⑤⑥ C.①⑤ D.①②③④⑤⑥
解析:第11题,灾害监测系统主要起到灾前预警、实时跟踪,灾后评估以及提出减灾决策方案等作用。
第12题,我国已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建立起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有:气象监测网、地震监测网、水文监测网和海洋环境监测网。
第13题,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中,监测对象是各种自然灾害,气象雷达为监测手段,基层社区为监测主体。
答案:11.B 12.D 13.A 二、综合题
14.阅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所反映的主要自然灾害是________。
该自然灾害带来的灾害天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与该自然灾害有关的有(双选)( )。
A.城市用电、用气量减少 B.交通事故频发 C.感冒患者数量猛增 D.病虫害增多,不利于来年农作物生长
(3)利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进行防灾、减灾工作。
下列防灾、减灾活动中,采用遥感技术的有________(选择填空),采用GIS的有________(选择填空)。
A.通过政府有关部门获取成灾地区的社会经济资料
B.从历史资料中查询同时期的气象情况
C.根据卫星云图、气象数据模拟灾害发展过程,进行灾害预报
D.利用“风云二号”气象卫星获取气象数据
E.集成相关数据,对灾区各县、乡进行准确而快速的损失评估
【解析】大幅度的降温是寒潮。
受寒潮影响的地区出现大风、降温、暴雪等天气,容易引发感冒和交通事故,气温大幅度降低,采暖会导致用电、用气量增加,但会冻死大量害虫和虫卵,使来年病虫害减少。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获取气象数据利用的是遥感技术;模拟灾害发展过程,进行灾害预报,并对损失进行评估利用的是地理信息系统。
【答案】(1)寒潮大风、降温、暴雪等 (2)BC (3)D CE
15.读下表完成下列问题。
(1)用于防灾减灾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技术是自然灾害空间监测系统的核心技术。
(2)灾害预测预报方面的技术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等,当这些技术发展到更高水平后,能够引导着人类从趋利避害到________发展。
(3)“3S”中防洪的技术基础是什么?其具有哪些作用?
【解析】本题以地理信息技术在我国重大自然灾害的监测、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及遥感技术的
应用原理,考查高科技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解题时应注意掌握“3S”技术的应用领域。
【答案】(1)遥感(RS) 全球定位系统(GPS) 地理信息系统(GIS) 遥感 (2)空间技术信息技术化害为利
(3)GPS。
全球定位系统能为全球范围内的用户提供全天候、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及速度和时间数据,因而在防洪、预报台风、抗震、扑灭林火等防灾减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