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00—101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
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并通过计算探索发现
一些简单数学规律。

2、让学生体验计算器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
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计算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计算器
【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你们玩过“快乐联想”的游戏吗?还想玩吗?
课件依次出示四个提示
提示一提示二提示三提示四
完美基督教医院三三两两
师:你能想到什么?
生1:我猜是十字架。

生2:我想可能是……。

出示提示四
生3:我猜是十。

答对的同学,给予肯定。

师:还想玩吗?
课件依次出示提示
提示一提示二提示三提示四
知错能改小巧学习用品计算工具
生1:我猜是橡皮
生2:我也认为是橡皮。

出示了提示四后
生3:计算器。

表扬答对的同学。

今天我们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课件出示课题,并板书。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认识计算器。

同学们,你们在哪里见过计算器?(根据同学回答,依次出示课件中的图片)
表述:看来计算器已经深入我们生活中。

瞧,老师手中就有一个计算器,你们观察过计算器吗?看老师手中的计算器,你们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书数字键、符号键、功能键、键盘、显示器)
指出:有些功能键由于我们所学知识有限,现在还不需要用,今后我们可以再慢慢认识它们。

2、认识开机键、关机键。

用计算器前,先按什么键?(ON键,根据学生回答指出开机键)
用完后呢?(OFF键,指出关机键)
3、尝试用计算器计算。

有多少同学会用计算器?真会?那我们来“试着瞧瞧”。

(课件出示 38 + 27 = 30×18 = )
指名说第一题计算过程。

师:你是怎么输入的?
(先输入3和8,再输入加号键,输入3和7和等号键,等于65。


追问:想知道得数,需要输入什么键?(等号键)
指出:算完后,我们可以口算或者笔算验算计算结果。

4、用计算器计算“试一试”。

看来同学们都会使用计算器计算了,让我们再显身手,拿出计算器和学习工具。

把得数写在练习纸上。

(课件出示书上第101页的“试一试”)
交流得数
师:你有什么感受?(计算器计算的便捷,是我们的好帮手)
重点讲解“816× 68 ÷ 27 ”是怎样输入的?
5、“比一比”用计算器计算
(课件出示题目)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的都非常出色,我们来一次计算比赛如何?
问:你为什么这么快?(因为有几题可以口算的)
师:其它同学看出来了吗?是哪几题呢?(25 ×4 128 ×8
618×0×625)
小结:是啊,能口算的就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了。

6、解决实际问题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
课件出示: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滴水12千克,按照一年365天计算,这个水龙头一年会浪费()千克的水。

师:你知道一年要浪费多少水吗?(365×12 =4380 千克)
读完这则信息,你有什么想法?
指名说
小结:我们从小就要培养节约用水的习惯。

3、探究规律,灵活运用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第3题。


师:想不想继续接受挑战?
问:观察式子有什么特点?(都有一个相同的乘数)
问:那么它们的积和乘数142857有什么关系呢,先计算,再交流。

全班交流得:积都是由乘数142857里的数字组成。

而且还有回文的特征。

2、教学“1111111×1111111=”
师:数字1也给大家带了一道难题,愿意继续接受挑战吗?
学生计算
师:从同学们的表情中,老师发现同学们遇到了困难,是吗?
指名说遇到的困难。

指出:显示器上显示了错误的标志,即使显示了一部分数字,也是不准确的。

师:谁能想个好办法呢?
交流得出:找规律
课件出示:
1×1=
11×11=
111×111=
1111×1111=
11111×11111=
指名说得数,观察这些算式得出规律。

师:现在同学们知道“1111111×1111111=”的积怎么填了吗?
指名说。

师:你有没有想说的 ? (计算器也有不足的地方,人脑更胜一筹)
3、课件出示
9×9=81
99×99=9801
999×999=998001
师: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有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得出规律
师:再让你用9写几个这样的等式,你会吗?
展示两位学生的式子。

小结:同学真棒,已经会用规律来解决问题了。

4、了解计算工具的历史
师:同学想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吗?
课件出示图片和配音文字。

师:了解了这些资料,你想说什么?
学生发言。

5、总结全课
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最想对计算器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
计算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使用计算器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在教学中,如果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就显的单调,枯燥无味。

所以在设计这一教学内容时,我在注重知识教学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渗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解决问题意识、发现规律意识,让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乐于思考。

1、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 在揭示课题以后,跟学生交流生活中见到的使用计算器的场景,让学生体会到计算器的实际使用价值。

这样设计从学生的生活场景出发,以一种平易近人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自己介绍计算机上面的按键和功能,教师做适当的补充。

重点介绍开机键和关机键(ON键和OFF键)。

在学生掌握使用计算器计算方法以后,我就把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实际问题抛向学生。

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实际问题来一次亲密接触,触动学
生的思维的神经,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

2、巧设比赛,感受多样化计算。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

在学生能够熟练利用计算器,体会到了计算器的便捷以后。

我巧设一次计算比赛,目的是让学生在比赛中体会到,有直接口算、估算的题目就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了。

让学生能正确看待计算器。

真正学到了本领,而不被计算器这一工具所束缚自己的思维。

3、发现规律,挑战极限。

在用规律解决问题这一环节中,我并没有根据教材意图把题目一步一步出示给学生,我在处理这一环节上,直接把问题抛给学
生,“1111111 × 1111111=”然后让学生先计算,遇到计算器不能显示的情况下,在想办法解决问题,用规律来解决。

这样设计,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学到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体现了以学生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意识。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