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法常识第一章现代汉语语法一、什么是语法?1、语言有三个要素:语音——语言的物质外壳;词汇——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语言的结构规律(包括词法和句法)。
2、在语言交际中,语法——通不通;逻辑——对不对;修辞——妙不妙。
3、语言的五级单位:(1)词素(语素)<(2)词<(3)短语(词组)<(4)句子<(5)句群二、六书——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1、象形:依物体的轮廓,画成相似的图形的造字法。
用象形这种方法造出的字称象形字。
如:山、水、日、月、刀、木2、指事:用简单的符号指明要说的事物。
同样,用指事法造出的字便称指事字。
(1)纯符号指事:一、二、三、四、上、下(2)在象形基础上加指事符号:甘、亦、本、末、刃3、会意: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体字合成合体字,单体字的意义会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即合体合意)。
(1)同体会意:炎、焱、林、森、从、众、多、磊、淼、猋、骉、犇(2)异体会意:卡、尖、尘、孬、歪、;休、牧、莫、采4、形声:用一个单体字表示新字的意义范畴,另一个单体字比况新字的读音的造字法。
表意义范畴的部分叫形旁或意符,比况读音的部分叫声旁或声符。
形声字按形旁和声旁的结构方式可分为:(1)左形右声:潇、聆、把、靶、粳、赈(2)右形左声:郊、鹏、期、功、飘、鹅(3)上形下声:震、菜、莲、宇、简、蒂(4)下形上声:怒、忍、婆、赏、盆、裘(5)外形内声:圆、囿、固、裹、衷、闾(6)内形外声:闷、闻、辩、辨、辫、瓣(7)形占一角:载、裁、腾、滕、颖、颍(8)声占一角:庖、述、房、病、旗、遒5、假借:借用已有字中读音相同的来表示尚无法造出的新概念。
如:借用“易”(象形字,“蜥蜴”的意思)来表示“难易”的“易”。
6、转注:形旁相同的字义互释。
如:“考”与“老”,“颠”与“顶”。
三、词素词素(又称语素)是构词的要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有一定意义的音节,词素不能再分割。
它是最小的语法单位。
根据音节分:(一)单音节语素:山、水、白、天、你、走(二)复音节语素:蟋蟀(再分就只有语音,没有语义了)、坎坷、参差、苍茫、纷纷、悄悄、奥林匹克、阿斯匹林、布尔什维克四、词词是有固定的语音形式、表示一定的意义、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法单位。
(一)词的结构分类:1、单纯词:有一个词素构成的词叫单纯词。
(1)单音词:一个音节构成的词。
古汉语中单音词占多数。
如:山、水、马、羊。
(2)复音词: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词。
A:连绵词:由一个双音节语素构成的词。
a双声词:两个音节声母相同:坎坷、崎岖、嘹亮、参差b叠韵词:两个音节韵母相同:苍茫、玫瑰、蜿蜒、缠绵c其他词:非双声叠韵的连绵词:逶迤、磅礴、月季、杜鹃B:叠音词:同音节重叠:悄悄、纷纷、猩猩、惺惺C:音译词:从外语中音译过来的单纯词:吨、雷达、咖啡、沙发、摩托、模特、布尔什维克、奥林匹克、阿斯匹林2、合成词:两个以上词素组合成的词。
根据词素的意义和结构关系,可分为几类:(1)联合式:语言、人民、斗争、买卖、迟早、忘记(2)偏正式:铁路、火车、飞快、大胆、冰凉、雪白(3)动宾(支配)式:知心、司令、扶手、出席、放心(4)补充式:说服、说明、提高、推广、改善、建成(5)主谓(陈述)式:头疼、眼花、心虚、民主、军用(6)重叠式:妈妈、奶奶、星星、本本、哥哥、妹妹(7)附加式:A前缀+词根:老虎、老鼠、阿姨、阿哥B词根+后缀:——子、儿、头、者、化C词根+中缀:土里土气、古里古怪、来不及、吃得开(二)词的功能类别1、实词(词汇表实在意义、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
具体名词:人、水、山、香烟、牡丹抽象名词:思想、精神、风气、友谊集合名词:布匹、车辆、花卉、马群处所名词:非洲、上海、南京路方位名词:东西南北左右中、傍边、附近时间名词:早上、昨天、三月、星期五专有名词:长城、鲁迅、黄河、《围城》(2)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词。
动作行为:走、看、笑、告诉、讨论发展变化:生长、扩大、提高、缩小存现消亡:出现、消失、现成、诞生使令:使、派、让、请、求、禁止、命令趋向:来、去、上、下、过来、出去判断:是心理活动:爱、想、喜欢、思念、讨厌能愿:能、敢、会、应该、可以(3)形容词:表示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状态的词。
形状:红、白、大、小、方、圆、正、歪性质:好、坏、冷、热、酸、甜、伟大、勇敢状态:快、慢、安静、熟练、喧闹、陌生区别:小型、慢性、公共、西式如何区别名动形三类词呢?(1)前面+“不”(2)前面+“很”(3)后面+宾语(4)数词: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
基数词:一、三、十、百、万、九十九序数词:第一、初三、老五确数:五、八十八概数:二三十、八十多、六十以上(5)量词:表示单位的词。
物量词:米、升、亩动量词:次、回、阵现代汉语中,数词和量词常构成数量短语出现。
如:三对、五回、九块、一阵(6)代词:代替名、动、形和数词的词。
人称代词:我、你、他、它、咱们、你们疑问代词:谁、什么、哪、哪里指示代词:这(近指)、那(远指)、这里(7)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肯定否定、语气情态的词。
程度:很、最、极、挺、顶、十分、非常、更、分外、越、稍、略微、几乎、尤其、格外范围:都、总、共、总共、统统、只、仅仅、单、光、一概、单单、就时间、频率:已、已经、曾、曾经、刚、才、刚刚、正、在、将、将要、就、就要、马上、立刻、顿时、终于、常、常常、时时、往往、渐渐、早晚、一向、从来、总是、始终、永远、赶紧、仍然、还是、屡次、依然、重新、还、再、又、也、再三肯定、否定:必、必须、当然、准、的确、不、没有、没、未、别、莫、勿、是否、不必、不用、甭情态、方式:大肆、恣意、特意、亲自、猛然、忽然、公然、连忙、赶紧、悄悄、暗暗语气:难道、岂、究竟、到底、偏偏、索性、简直、就、可、也许、难怪、大约、幸而、反倒、反正、果然、居然、竟然、何尝、何必、明明、恰恰、未免、只好、不妨(8)介词:用在名词代词、名词短语前面,组成介宾短语,表示方位、处所、时间、对象等的词。
在、从、向、比、把、被、对于(9)连词:连接语言单位的词。
和、如果、假如、倘若、虽然、但是(10)助词:帮助语言单位表附加意义或语气的词。
结构助词:的、地、得;时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吧、吗、呢、啊(11)叹词: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啊、哎呀、喂、呸、唉、吆(12)拟声词:摩拟事物声音的词。
啪、呼呼、轰隆隆、砰、哗啦啦、噼里啪啦五、词组(短语):词组是由词组合成的没成为完整句子的语言单位。
(一)词组按结构分类:(1)并列:老师和学生、调查研究、干净整齐(2)偏正:我们的祖国、热烈地讨论、很美丽(3)动宾(支配):歌唱友谊、抒发情感、踢球(4)补充:看得很仔细、漂亮无比(5)主谓(陈述):天下雨、雨淋人、人洗澡(6)介宾:在上海、被他、向西、对于分数(7)“的”字词组:打猎的、唱歌的、见到的、听到的、说的、吃的(8)复指:首都北京、我们大家、大鲨鱼奥尼尔、(9)连动:张嘴就哭、出门上学(10)兼语:让我发言、禁止儿童下河、命令他滚(二)词组的功能类别:1、名词词组:定+名2、动词词组:动+宾;动+补;状+动3、形容词词组:状+形;形+动练习:指出词组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一泻千里、好为人师、笑容可掬、勃然大怒、烟消云散、发号施令、一望无际、莫名其妙、啼笑皆非、不约而同、千山万水、被别人、总理温家宝、开口大笑、禁止学生中午打球、读书的、在上海六、句子(一)定义: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带有一定的语气和语调并有较大停顿、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完成交际任务的语言单位。
(二)句子的类型1、按结构分:单句和复句。
单句又分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复句分一般复句和多重复句。
2、按用途分: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3、按陈述对象分:主动句、被动句4、按排列顺序分:常序句、倒装句(三)单句1、定义2、句子成分及简易符号3、用简易符号法分析主谓句成分的方法:(1)用“||” 将句子分成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2)用符号标示主要成分(找句子主干)(3)用符号标示附加成分4、六种成分间关系图通常如下:[句首状语],(定语)的主语||[状语]地谓语得<补语>(定语)的宾语练习:用符号法分析下列句子成分。
1、枫叶红了。
2、十月,香山的枫叶红得像燃起的野火。
3、我去黄山。
4、最近两年,喜欢旅游的我兴奋地去了四次风景绝美的黄山。
5、中午,天热得狗都趴在树阴下伸长舌头喘粗气。
6、英勇的战士在战场上顽强地打退了五次敌人的进攻。
(四)复句1、定义: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密切联系、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合构成的比较复杂的句子。
构成复句的单句形式在复句中叫分句,常用关联词连接。
分一般(一重)复句和多重复句。
2、根据分句间意义和逻辑关系,复句可分为多种类型,并有相应的关联词。
基本类型如下:并列、递进、选择、假设、因果、条件、转折复句的类型第二章文言文语法第一节词法一、实词的活用:在古汉语中,原属甲类的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时可以临时用作乙词类,这就叫做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多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有时也可活用。
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一)名词用作动词。
如:1、用讫再火令药熔。
(用火烤)2、大楚兴,陈胜王。
(称王)3、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运行到中午)4、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
(向西进军)练习:指出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并解释。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二月草已芽。
3、左右欲刃相如。
4、驴不胜怒,蹄之。
5、师还,馆于虞。
6、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7、子房前。
8、(儒者)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9、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10、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二)名词作状语。
如:1、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像人一样)2、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
(像蛇一样蜿蜒)3、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在朝廷上)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用畚箕)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当面)6、越人少恩,生男女,必货视之。
(像对待货物)7、失期,法皆斩,(按法律)8、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向西、向南或南面、西面)9、日食饮得无衰乎?(每天)10、谨食之,时而献焉。
(到时间)练习:A、指出活用为状语的名词并解释。
1、匈奴之性兽聚而鸟散。
2、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
3、(孙)策亦亲戚待之。
4、吾义固不杀人。
5、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
6、乡邻之生日蹙。
7、日割月削,以趋于亡。
8、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B、名词作状语的用法,至今仍保留在现代汉语中的某些成语和双音词中,成为凝练的结构,填词并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