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教学目标和重难点01第二节:教学过程02第一章教学设计P303第一节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一二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识点过程与方法目标:方法+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体验一、教学目标P304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知道(了解),理解是如何推导的,掌握,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知道(了解)(如概念、定理、公理、性质,运算法则、计算方法),理解(如公理、定理)是如何推导的,掌握(如计算方法,公式),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的过程(活动),提高的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猜想,操作、归纳、类比、讨论、交流等)的过程(活动),提高(四能、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的能力,体会了的思想,感受到(数学思维)。
提分小技巧初中数学思维:数感,符号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高中数学思维:6个核心素养数学思想: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转化思想,分类的思想,模型思想,代数思想,统计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勤于动脑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探讨,享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感受到(知识点)既来源于生活,也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P304 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并能正确辨别同类项;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能进行同类项的合并;会运用合并同类项将整式化简。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讨论交流等活动,提高运算求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勤于动脑的学习习惯。
P305 三维教学目标理解并掌握圆的标准方程,能应用圆的标准方程写出圆心的坐标和圆的半径。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理解能力、数学运算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数学兴趣得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探索兴趣得以培养,能够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严谨性。
三维教学目标完整版模板总结:P304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知道(了解)(如概念、定理、公理、性质,运算法则、计算方法),理解(如公理、定理)是如何推导的,掌握(如计算方法,公式),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猜想,操作、归纳、类比、讨论、交流等)的过程(活动),提高(四能、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的能力,体会了的思想,感受到(数学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勤于动脑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探讨,享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感受到(知识点)既来源于生活,也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设定教学目标的注意事项(1)表述行为主体时是否以学生为主体。
错误表述:“使学生……”“让学生……”“教师教学生……”。
正确表述:“学生能够……”。
P305P314P306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教学中学生应该主要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它使教学活动内容有了主次关系。
简称“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教学难点学生在本节课中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是教师必须调动一切方法和手段加以解决的问题。
教学重点:探究(概念、性质、法则);理解/掌握(定理/性质推导过程);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定理/性质推导过程、概念);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一二巩固练习新授新课三课题小结五布置作业导入新课四第二节教学过程P308自由选择情境温故故事练习问题直观环节一、导入新课P315导入新课的原则:趣味性;关联性;简洁性;启发性。
P308教学过程---导入模板(一)导入教师活动:教师播放(展示、创设)。
接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提出如下问题:1.;2.;等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并鼓励他们参与讨论。
学生活动:就教师的提问展开独立思考或进行讨论,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这样的过程可以(知识前后联系/激发兴趣/素材准备/启发思考)。
【例1】《勾股定理》(一)情境导入教师活动:教师创设“毕达哥拉斯到朋友家去做客,发现地板砖上的图形也就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具备一定的数量关系”的情境,接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提出如下问题:你们知道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具备怎样的关系吗?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并鼓励他们参与讨论。
学生活动:就教师的提问展开独立思考或进行讨论,引出课题《勾股定理》。
设计意图:这样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2】《指数函数》(一)情境导入教师活动:教师创设细胞分裂的教学情境,每个细胞每次分裂为2个,则一个这样的细胞第1次分裂后变为2个细胞,第2次分裂后就得到4个细胞,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提出如下问题:分裂5次后,细胞的个数为多少?分裂x次后呢?等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并鼓励他们参与讨论。
学生活动:就教师的提问展开独立思考或进行讨论,引出课题《指数函数》。
设计意图:这样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后面学习作素材上的准备。
(一)导入教师活动:教师播放(展示、创设)。
接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提出如下问题:1.;2.;等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并鼓励他们参与讨论。
学生活动:就教师的提问展开独立思考或进行讨论,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这样的过程可以(知识前后联系/激发兴趣/素材准备/启发思考)。
(一)问题导入教师活动:教师利用大屏幕展示西宁到拉萨的情境问题,接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提出如下问题:你能试着列出算式吗?类比数的运算如何化简算式呢?学生活动:就教师的提问展开独立思考,引出课题——《合并同类项》。
设计意图:这样的过程可以进行知识的前后联系,启发思考。
(一)导入教师活动:教师播放(展示、创设)。
接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提出如下问题:1.;2.;等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并鼓励他们参与讨论。
学生活动:就教师的提问展开独立思考或进行讨论,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这样的过程可以(知识前后联系/激发兴趣/素材准备/启发思考)。
(一)问题导入教师活动:教师利用大屏幕展示情境问题:已知隧道的截面是一个半径为4m的半圆,车辆只能在道路中心线一侧行驶,一辆宽为2.7m,高为3m的货车能否驶入这个隧道?你能利用之前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能否画出平面图形。
学生活动:就教师的提问展开独立思考,引出课题——《圆的标准方程》。
设计意图:这样的过程可以进行知识的前后联系,启发思考。
P315一二巩固练习新授新课三课题小结五布置作业导入新课四第二节教学过程P308教学过程---新授模板P308(二)讲授新课1. 初步感知,以旧引新(环节一:初步感知,学会…)教师活动:教师提出________(关于第一个知识点的问题)等目标问题。
教师组织学生根据目标问题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或同桌之间交流,教师进行巡视指导,交流讨论结束后,找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教师评价,学生互评或自评。
学生活动:根据问题探究出结论或预设:________(一般都是知识点本身的内容)。
2. 自主探究,得出结论(环节二:动手操作,探究… )教师活动:教师再次抛出问题________(第二个知识点的问题),给予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思考并抢答或自主探究再回答,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结果作相应评价或让学生自评或互评。
学生活动:通过自主探究,学生回答出________。
3. 总结归纳,知识应用(环节三)教师活动:教师组织学生梳理和总结本节新课的重难点并展示相关例题……引导学生完成并展示。
学生活动:________。
设计意图:环节一:初步感知,学会…教师活动:教师提出________(关于第一个知识点的问题)等目标问题。
教师组织学生根据目标问题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或同桌之间交流,教师进行巡视指导,交流讨论结束后,找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教师评价,学生互评或自评。
学生活动:根据问题探究出结论或预设:________(一般都是知识点本身的内容)。
P310【例】《合并同类项》1.探索同类项概念教师活动:教师通过PPT出示探究1中的题目,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再请两位同学上黑板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并思考如下的问题:能够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的式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教师巡视指导,针对结果,进行评价。
学生活动:学生陈述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的算式都含有一个公因数,发现100t+252t中字母t代表的是一个因数,因此根据乘法分配律得到:100t+252t=(100+252)t=352t。
设计意图:采用多媒体,将问题通过多媒体呈现出来,节省教师的板书时间,将问题形象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
2. 自主探究,得出结论教师活动:教师再次抛出问题________(第二个知识点的问题),给予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思考并抢答或自主探究再回答,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结果作相应评价或让学生自评或互评。
学生活动:通过自主探究,学生回答出________。
3. 总结归纳,知识应用(环节三)教师活动:教师组织学生梳理和总结本节新课的重难点并展示相关例题……引导学生完成并展示。
学生活动:________。
【例】《合并同类项》1.探索同类项概念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性的评价,并请类比这样的方法,继续完成第二组题目。
三位同学上黑板板演,其余同学在下面完成,小组内对答案并进行订正。
教师提示注意分配律的使用并提出:仔细观察给出的3个多项式中的两项,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小组代表做好情况汇总,准备小组发言,时间为5分钟学生活动:一小组发现它们都有共同的字母。
二小组补充字母的指数相同;三小组:不同意二小组的意见,纠正应该是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同类项及合并同类项的定义。
设计意图:学生采用小组讨论法,进行问题的探究,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意识、语言表达和信息共享意识。
【例】《合并同类项》2.探索合并同类项法则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观察前面的几组算式,提出:多项式合并同类项前后有什么变化?能总结合并同类项的运算法则吗?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并积极发言,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在合并同类项时,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问题,层层提问,利用提问法和引导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并进一步的讨论,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作用。
环节一:初步感知,学会…教师活动:教师提出________(关于第一个知识点的问题)等目标问题。
教师组织学生根据目标问题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或同桌之间交流,教师进行巡视指导,交流讨论结束后,找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教师评价,学生互评或自评。
学生活动:根据问题探究出结论或预设:________(一般都是知识点本身的内容)。
P312【例】《圆的标准方程》环节二:探究新知1.圆的标准方程教师活动:教师通过PPT展示图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圆心A的坐标为(a,b),半径为r,圆上的任意一点M的坐标为(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