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简介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为依据,贯彻“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

通过水平评估进一步加强国家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与指导,促使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重视和支持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促进学校自觉地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规律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评估方案努力体现国家的教育方针及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反映各类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及现阶段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走势与发展方向,特别强调“三个符合度”,鼓励学校从实际出发,办出特色。

[1]评估指标体系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有如下指标体系。

[1]一级指标二级指标1.办学指导思想 1.1学校定位1.2办学思路2.师资队伍 2.1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2.2主讲教师3.教学条件与利用 3.1教学基本设施3.2教学经费4.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4.1专业4.2课程4.3实践教学5.教学管理 5.1管理队伍5.2质量控制6.学风 6.1教师风范6.2学习风气7.教学效果7.1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7.2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7.3思想道德修养7.4体育7.5社会声誉7.6就业特色项目编辑本段评估结论及其标准评估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标准如下:优秀:A≥15,C≤3,(其中重要项目A≥9,C≤1),D=0,特色鲜明。

良好:A+B≥15,(其中重要项目A+B≥9,D=0),D≤1;有特色项目。

合格:D≤3,(其中重要项目D≤1)。

[2]本方案二级指标共19项。

其中重要指标(黑体字)11项,一般指标8项。

二级指标的评估等级分为A、B、C、D四级,评估标准给出A、C两级,介于A、C级之间的为B级,低于C级的为D级。

[1]编辑本段历史沿革事实上,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已组织举行过多次本科教学评估。

其中,公众记忆犹新、印象深刻的是从2003年到2008年持续开展的高校本科教学评估。

[2]1985年,国家教委颁布《关于开展高等工程教育评估研究和试点工作的通知》,一些省市开始启动高校办学水平、专业、课程的评估试点工作。

[2]1990年,国家教委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就高教评估性质、目的、任务、指导思想、基本形式等作了明确规定,这是中国第一部关于高等教育评估的法规。

[2]1994年初,国家教委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对普通高等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从发展过程来看,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相继经历了三种形式:合格评估、优秀评估和随机性水平评估。

[2]2002年,教育部将合格评估、优秀评估和随机性水平评估三种方案合并为一个方案,即《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种。

[2]2003年,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实行“五年一轮”的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制度。

[2] 2003年,教育部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制定了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开始对26所高职高专院校进行试点评估。

[2] 2004年8月,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正式成立。

建立五年一轮的评估制度及成立评估中心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评估工作开始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和专业化的发展阶段。

[2]2010年,国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确定了以学校自我评估为基础,以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评估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控为主要内容的高等教育教学评估顶层设计。

[2]2012年初,教育部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实施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新一轮评估方案基本确定。

[2]•1.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育部网站[引用日期 2012-06-24].•2.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资源观荣退增值观上位.科学网.2012-6-20 8:34:12[引用日期 2012-06-26].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目录一、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三、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四、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一、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一级指标二级指标1.办学指导思想 1.1学校定位1.2办学思路2.师资队伍 2.1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2.2主讲教师3.教学条件与利用 3.1教学基本设施3.2教学经费4.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4.1专业4.2课程4.3实践教学5.教学管理 5.1管理队伍5.2质量控制6.学风 6.1教师风范6.2学习风气7.教学效果7.1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7.2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7.3思想道德修养7.4体育7.5社会声誉7.6就业特色项目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三、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结(一)评估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种,标准如下优秀:A≥15,C≤3,(其中重要项目A≥9,C≤1),D=0,特色良好:A+B≥15,(其中重要项目A+B≥9,D=0),D≤1;有合格:D≤3,(其中重要项目D≤1)。

(二)本方案二级指标共19项。

其中重要指标(黑体字)11项,分为A、B、C、D四级,评估标准给出A、C两级,介于A、C级之四、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一)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

通过水平评估进宏观管理与指导,促使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重视和支持高等学校的教学教育方针,按照教育规律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加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二)评估方案努力体现国家的教育方针及对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和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及现阶段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走势与发展方校从实际出发,办出特色。

(三)本方案适用于各类普通高等本科院校。

根据分类指导原则,类高等学校有特殊要求的将另做补充说明。

(四)附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合格标准[摘自教育本合格标准备注说明:①聘请校外教师经折算后计入教师总数,原则上聘请校外教师数②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亿元的高校,当年新增教学科标即为合格。

③凡折合在校生数超过30000人的高校,当年进书量超过9万册④凡生师比指标不高于表中数值,且其它指标不低于表中数值的⑤办学条件指标测算办法:⑴折合在校生数=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硕士生数×1.5+博士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夜大(业余)学生数×0.3+函授生数×0.1⑵全日制在校生数=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硕士生数+博士生数数+进修生数⑶生师比=折合在校生数/教师总数(教师总数=专任教师数+聘请⑷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具有研究生学位专任教⑸生均教学行政用房=(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行政办公用房面积)/⑹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折合在⑺生均图书=图书总数/折合在校生数⑻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具有副高级以上职务的专⑼生均占地面积=占地面积/全日制在校生数⑽生均学生宿舍面积=学生宿舍面积/全日制在校生数⑾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教学用计算机台数/全日制在校⑿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多媒体教室和语100⒀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⒁生均年进书量=当年新增图书量/折合在校生数※进修生数指进修及培训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学生数。

※电子类图书、附属医院临床教学人员已在相关指标的定量中予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资源观荣退增值观上位新一轮评估最大的转变,就是更合理地处理高校内外部质量评估体系的关系,而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效果将成为最主要的测评指标。

图片来源:■本报记者孙琛辉“教育部正在对评估专家进行集中培训!”“有些学校已经接受过评估了!”……近日,“本科教学评估”一词重新引起了全国高校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新启动的这一轮评估具有怎样的特点?需要克服哪些难题?将在多大程度上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合格”、“审核”两步走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确定了以学校自我评估为基础,以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评估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控为主要内容的高等教育教学评估顶层设计。

2012年初,教育部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实施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新一轮评估方案基本确定。

据报道,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全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机构协作会正在组织参评学校和评估机构相关人员,针对本科教学评估新方案进行分专题培训,并对拟聘任的评估专家进行岗前培训。

但另有资料显示,已有常熟理工学院、厦门理工学院等学校,接受了教育部专家组的本科教学评估。

那么,这次的本科教学评估到底处于一个怎样的阶段?“现在已经在推动的工作是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我们正在紧锣密鼓加紧研究准备试点的是审核评估。

审核评估将对‘985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和老的地方本科院校进行评估。

”在近日于清华大学召开的“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研讨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副主任吴岩在发言中如是说。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针对未参加过教学工作评估的各类新建普通本科学校,包括经国家正式批准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学校。

而合格评估“通过”的学校,才能获得进入下一轮普通高等学校审核评估的通行证。

明确评估的质量主体事实上,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已组织举行过多次本科教学评估。

其中,公众记忆犹新、印象深刻的是从2003年到2008年持续开展的高校本科教学评估。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史静寰指出,相继开展的两次本科教学评估,经历了从资源观、产出观向增值观的转变。

我国高校规模自1999年扩招后迅速扩大,统计数据显示:从1999年到2009年的十年间,全国有研究生院的高校学生人数增长了1.2倍,而没有研究生院的普通本科院校学生人数增长了6倍,高职高专学生人数增长了8倍。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很多高校的物质条件、制度建设、人才建设乃至心理准备程度,都没有达到承担这样大规模教育任务的能力。

为保证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上一轮本科教学评估针对这个现实而急迫的问题,设计了紧扣高校教学基本设施、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的评估指标体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