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堡特的语言研究理论述评
"$$% 年第 & 期 观意识强加于语言;语言不仅是个人表现自我的手 段, 还是自我存在本身的一部分。但语言也是一种客 观的存在,它外在于主体,是把一个主体与其他主体 维系起来的渠道;对于任何个人,语言都是一个先他 而在、 代代相继的客体, 此外, 语言作为客体, 持续不 断地对主体产生着反作用。 这就揭示了一种深含在语 “不可变更的二元性 ” 言原初本性之中的 , 即主观和客 观的二元对立。事实上, 洪堡特在他的全部语言研究 中都注意运用辩证法, 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其次,在语言的起源和发展问题上,洪堡特与赫 尔德一样是个无神论者。他认为, 语言的发生和发展 是人类内在精神力量朝不同的方向、 在不同程度上进 行了作用的结果。第一, 在人类起源和语言起源问题 上,洪堡特认为语言学应当依靠经验事实,而不是信 赖那些关于人类及其语言的起源的神话传说, 即使是 初始的语言也必定以群体的形式存在, 一种只为两个 人所用的语言是违背经验常识的。第二, 语言的发生 《论人类语言结构 是一种创造, 是一种精神创造活动。 “在每一 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 》 中指出: 个人身上都必然存在着整个语言。 就像人类的一个民 族始终具有人类性一样,人也始终是人,它并不是从 动物的存在逐渐上升到人的存在……。 我只想把语言 的发生比作这样一种现象:在一个美妙的春夜里,一 棵大树的花朵一下子全部盛开了。在这以后, 语言中 很少再产生新的质料, 而只是利用既存的质料进行构 造、 再构造 ” 此外, 洪堡特曾用闪电来比喻语言的发 &。 “人与世界的接触犹如闪电,从中便产生了语言; 生: 不仅语言的发生是如此,而且,人在思维和讲话的时 候也一直是如此, 丰富多彩的世界和内在的人类心灵 是语言进行创造所依靠的两个支点 ” 洪堡 ’ 。实际上, 特在此是为了强调, 语言的发生是一种创造。因为本 质上统一的人类理所当然具有统一的精神力量, 而这 种精神力量即是一切民族及其语言产生、 发展的源泉 和动力, 语言就是人的创造。民族和语言都为普遍的 人类精神力量所造就。每一民族、 每一语言都是一种 “精神个性 ” 。 洪特堡认为如果说语言具有创造性, 这种创造性 首先就要到赋予语言以生命力的言语活动中去发 现。 语言是连续进行、 永无止境的言语活动的总和, 因 “发生学 ” 此, 它的真正意义只能是 的, 即动态的、 开放 的。语言是精神力量积极自主的活动, 这一观点在洪 “我们不应把语言视为 堡特的著作里反复得到阐述, 僵死的制成品, 而是必须在很大程度上将语言看作一 “语言不是活动的产物, 种创造 ” 而是精神不由自主 (, “创造 ” “生成 ” 的流射…… ” 因此, 也即 。所以, 语言 ), 的创造性首先就意味着精神力量的创造性。 洪堡特在
一
威 廉 ・ 冯 ・ 洪 堡 特 ) 3456758 9:; 6<8=:5>?@ 一个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民主政治家、 (+#+ ! (0’1 , , 学者型的社会活动家和追求完美人性的教育家, 从青 年时代起就有志于多门人文学科的探索,如古典文 化、 诗歌、 美学和文艺理论等, 但随着思想的成型, 他 的研究兴趣逐渐变得专一, 语言成了他的主要研究科 目。洪堡特驰名学界, 主要也是因为其语言学说。 那么, 洪堡特的思想缘何而生?与一般的语言学 家相比, 洪堡特的语言研究具有更为广阔的人文科学 背景。 综观其理论, 他的思想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 是德国文化传统即德意志观念世界的影响, 二是法国 启蒙思想家与语言学家的影响。 特别是洪堡特作为一 个德国人,来自德意志观念世界的影响就更为深刻, 其中尤以康德的思想和德国浪漫主义运动为甚。 洪堡 特非常赞赏和推崇康德, 他把康德哲学看作一种可信 赖的哲学体系, 所以康德哲学从广阔的视角为洪堡特 构筑其学说、 理论提供了基本的土壤。 同时, 德国浪漫 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特别是席勒、 歌德等人的影响 更是巨大,同时从洪堡特的理论看,他也继承了赫尔 德的一些思想, 如: 在定义人的本质、 探讨人的历史发 展时,赫尔德始终把语言考虑在内,而洪堡特也正是 这样做的。并且在研究取向上, 洪堡特与浪漫主义者 $ 收稿日期 % "&&’ ! (" ! ((
也是相当一致的: 一方面, 他们都热衷于讨论文学、 美 学和哲学问题,另一方面对于语言都有特殊的兴趣, 既关心较为具体的语言问题,也探讨语言起源、语言 本质、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语言与民族等抽象的语言 问题。可以这样说, (* 世纪的语言哲学是在浪漫主义 的土壤上成熟起来的。 洪堡特语言研究气势恢宏博大,主要是因为:第 一, 他的研究对象涉及范围广, 不是一种或一类语言, 而是世界语言; 第二, 其研究始终立于哲学的高度; 第 三,洪堡特并非为语言而研究语言,而是把语言研究 “人的研究 ” 看作 的一个部分, 历史、 宗教、 人类学等方 “人的研究 ” 面也都包含在这种无比广泛的 之中。 可以 说, 洪堡特是继康德、 赫尔德之后, 从理论和实践两方 “人的研究 ” 面从事过 , 比较过民族、 文化的异同。 他不 仅是一个伟大的语言理论家,普通语言学的奠基者, 更为重要的是, 他试图找到一条能够更好地把握人类 差异的捷径,这条捷径就是语言学,即他是把对语言 的研究看作一条达到终极目标的有效途径, 这个终极 “人的研究 ” “人的研究 ” 目标就是 , 这种 在洪堡特看来 则必须依靠“对一切国域、一切时代的所有民族进行 考察和比较 ” !。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 年 ( 期
洪堡特的语言研究理论述评
方
) 复旦大学
珏
上海 "&&2’’ ,
摘
要:二十世纪,哲学的发展由近代哲学转向了现代哲学,即从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形而上学
“语言的转向 ” , 语言成为现代哲学关注的 转向了生活世界。其中, "& 世纪的西方哲学也经历了一场 问题。与英美分析哲学强调语言的分析、 逻辑功能不同, 文化哲学主要研究语言的文化特性, 并进而 从语言的文化特性来说明人的本性问题。就语言哲学而言, 威廉・冯・洪堡特最早地设想和从事了 这一研究。本文试图从洪堡特的语言哲学理论入手, 分析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揭示其理论的现 代意义。 关键词: 语言哲学 精神力量 创造性 文章编号: (&&0 ! ’1’+ ) "&&2 , &( ! &&"# ! &2 中图法分类号: -. ! &# 文献标识码: /
! "# !
方
珏
洪堡特的语言研究理论述评
语言・文字学研究 实上, 语言和智力特性是从不可企及的心灵深处相互 协调地一同产生出来的 ” 这种发生上的同源性决定 &, " ! “语言与精神力量一道生 了语言和思维的密切关系, 长起来, 受到同一些原因的限制, 同时, 语言构成了激 励精神力量的生动原则。 语言和精神力量并非先后发 生, 相互隔绝, 相反, 二者完全是智能的同一不可分割 的活动 ” 首先, 语言对思维的影响, 这种影响可以用 ’。 " ! 洪堡特的语言世界观来概括, 它的直接理论依据是基 于这样一个观点:语言不仅仅是表达手段,而且更主 要的是认知手段。 洪堡特首先肯定了语言自一开始就 “语言是构成思想的器官 ” 参与了思想的形成, 他认 (。 " ! “……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 为, 人 用语音的世界把自己包围起来, 以便接受和处理事物 的世界。我们的这些表述绝没有超出简单真理的范 围。人同事物生活在一起, 主要按照语言传递事物的 方式生活, 而因为人的感知和行为受制于他自己的表 象,我们甚至可以说,他完全是按照语言的引导在生 活。 人从自身中造出语言, 而通过同一种行为, 他也把 自己束缚在语言之中; 每一种语言都在它所隶属的民 族周围设下一道樊篱, 一个人只有跨过另一种语言的 樊篱进入其内, 才有可能摆脱母语樊篱的约束。 所以, 我们或许可以说, 学会一种外语就意味着在业已形成 的世界观的领域里赢得一个新的立足点。 在某种程度 上说,这确是事实,因为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属于某 个人类群体的概念和想象方式的完整体系。 掌握外语 的成就之所以没有被清楚地意识到, 完全是因为人们 或多或少总是把自己原有的世界观, 甚至原有的语言 观, 带进了一种陌生的语言。 ” ) 语言是处在人与自然 " ! 之间的一个独特的世界, 人在很大程度上必须通过语 言的世界才能认识自然的世界,而由于语言的不同, 各个民族认识到的自然世界也就有所不同。所以, 语 言作为认知手段制约着人的认识活动。 洪堡特从认识 论的角度对语言世界观问题作了阐述, 并将这个问题 作为语言研究的中心任务明白地提了出来, 认为语言 “威力 ” 的差异即世界观的差异。其次, 语言的 和精神 “强力 ” 的 。 洪堡特的语言世界观强调的是语言对思维 的影响, 即作为外在于人的客体语言可以被视为一种 独立自主的力量, 它制约、 引导着人的感知和认识, 强 调语言有异于、独立于心灵的一面,同时他也强调语 言本性的另一面, 即语言隶属于、 依赖于心灵。 语言就 “事实是, 是这样一种特殊的存在, 语言客观地、 独立 “另一 自主地发挥作用 ” 对人的主观认识产生影响, *, " ! 方面它恰恰在同一程度上受到主观的影响和制约 ”
二
《论人类语言结构的 洪堡特一生著述甚丰, 其中
$ 作者简介 % 方珏 ) (*+* ! , , 女, 安徽旌德人, 复旦大学哲学系 "&&’ 级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西方哲学研究。
! "# !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 》 汇集了他数十年来 关于语言问题的思考,充分显示出其语言研究的特 点: 人类学、 民族学的探索与语言哲学的讨论相融贯, 宏观理论的阐发与具体入微的分析相结合, 印欧语言 《论 的研究和非印欧语言的研究相补充。 可以说, 他写 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 》 的 目的,正是要“在语言差异和民族划分这两种现象相 互可说明的范围内考察它们与人类精神力量的创造 活动的联系 ” 是贯穿在整 ! 。精神力量及其创造活动, 部书中的基本解释原则。 “语言 ” 首先, 我们来分析洪堡特对 的界定。可以 说, 洪堡特是 &’ 世纪最富有哲学头脑, 最执著地追求 辩证精神的语言学家之一, 这可以在他对语言的论述 中得以体现。 洪堡特是将语言视为一个充满种种矛盾 对立、 但又不失其终极统一性的研究对象: 第一, 语言 是普遍的、 一般的, 又是特殊的、 个别的, 即语言既是 同质的又是异质的。 洪堡特深信, 人类语言是统一的、 “人与人到处是同一的, 同一的, 由于 因此, 语言能力 “人 在任何个人身上都可以生长起来 ” 正是基于对 ", 类本性是统一的 ” 才 # 和人类语言具有普遍性的认可, “人类语言是统一的 ” 决定了语言的统一性。 对洪堡特 而言首先是一个哲学上的命题, 它意味着人类语言的 统一性是人们对语言本质进行反思后得到的结论, 并 由此出发进而阐述了这种统一性的对立面—— — 语言 的差异。 语言差异在洪堡特的学说中应该说只具有相 对的意义, 是统一之中的差异。对于语言的个别性和 “在语言中, 普遍性, 洪堡特这样认为, 个别化和普遍 性协调得如此美妙, 以致我们可以认为下面两种说法 同样正确:一方面,整个人类只有一种语言,另一方 面, 每个人都拥有一种特殊的语言 ” 在洪堡特那里, $。 “语言 ” “一 ” “多 ” 对 的界定, 即区分语言的 与 是对语言 本质作哲学反思的第一步, 因为语言从表面上看千差 万别, 样式各异, 但其本质归根到底是统一的, 所以, 无论研究哪一种语言都要把它看成人类语言的表现 形式之一。第二, 语言依赖于自我, 又独立于自我。洪 堡特认为, 语言是一种观念的、 精神的存在, 它依赖于 语言使用者的精神创造活动。在这一创造过程中, 主 观性不可避免地跟所有对客观事物的感知交织在一 起。 人正是用他创造语言的那种行动将自己置于语言 的支配之下, 这说明语言从人创造世界的主观角度说 是一种世界观, 语言从制约人对世界的认识的客观角 “这里提出的两 度说也是一种世界观, 因而洪堡特说: 种对立的观点, 即语言有异于、 独立于心灵和隶属于、 依赖于心灵,实际上可以统一起来,说明语言的本质 特性 ” 因为每个人作为思 % 。语言是一种主观的存在, 维的主体都产生着语言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将某种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