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ppt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ppt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一)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划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划
• 第一节 国内外土地整理概述 • 第二节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概念与内容 • 第三节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编制
第一节 国内外土地整理概述
国外土地整理的发展简史
• 德国:土地整理的任务是农村地产的重新调 整,其目的在于改善农业和林业和生产条 件与劳动条件,促进农村和人口密集地区 的发展和自然平衡的保护。
狭义的土地整理主要指的是农村土地整理。
实质:调整土地关系和 合理组织土地源自用农地整理特点: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并提高耕地质量为 中心,通过对田、水、路、林、村实施综合整治开 发,改善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条件,居住环境和生 态环境。
内容:(1)农田整治 (4)土地结构调整 (2)农地改造 (5)宜农荒地的开发 (3)地块调整 (6)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1)选定土地整理范围
先易后难
确定整理区范 围和边界
(2)整理区实地调查 内容:①整理区的土地利用现状;②道路、沟渠、
塘库等基本设施状况;③农村居民点分布状况与房屋 建筑状况;④地形地貌水文状况;⑤农业生产情 况;⑥人口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
土地整理规划的内容
(3)土地整理潜力分析
土地面积的增加、 土地利用率的提 高、土地产出率
土地利用程度较高,结合退田还湖、平垸行洪和移民建 人均耕地少,宜农 镇,加快农田和农村居民点整理。 土地后备资源不足 以建设促保护,通过土地整理建设
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高标准基 本农田
地区 省市
土地利用特点 开发整理方向
东北区
黑龙江省、吉 林省和内蒙古 自治区东部的 呼伦贝尔盟、 兴安盟、通辽 市和赤峰市
• 2000年全国启动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 2001年首批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正式启动。 • 行政推动为主,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程度低。 • 土地整理产业化发展。
第二节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概念与内容
土地整理 土地复垦 土地开发
土地整理标识
基本农田标识
土地整理的概念与内涵
广义的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 用规划或城市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 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 况进行综合整治和调整改造,以提高土地利用率 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 程。包括农地整理和市地整理。
西南区
四川省、贵州 省、云南省、 重庆市、广西
壮族自治区
区内农用地资源 结合粮食主产区建设,加大
丰富,利用粗放, 农田尤其是基本农田整理力
水土流失比较严 度,提高耕地质量;归并农
重。
村居民点、治理“空心村”, 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快重点
矿区土地复垦,逐步恢复矿
区生态环境。在保护好森林、
草地、天然湿地的前提下,
单一指标评价法
以整理后可增加的有效耕地面积代表整理 潜力。 普遍采用
以整理后耕地生产能力提高程度代表潜力。 在中低产田整理潜力评价中应用较广
• 俄罗斯:土地整理的主要任务是调整土地关 系,组织土地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着重 研究解决生态、经济和社会问题。
• 荷兰认为:土地整理是依据规划目标,高 效率地通过土地所有权和土地用途的变更 程序实现规划目的的行为。它关系到土地 规划、评估、税收、土地的获取、土地的 占有和使用以及土地登记和地籍管理等各 个方面,土地所有权和用途的交换与变更 是这一领域的中心环节。
• 20世纪70年代全国“农业学大寨”,土地整理工 作受到重视,土地整理以平整土地、合并田块、 新建新村和完善道路、沟、林为主要内容;
我国土地整理的发展历程与态势 :
• 20世纪80年代,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与发展,土地整理工作的重点又转到了土地权属 关系的调整上来;
• 90年代至今,土地整理成为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提高耕地质量的重要途径。
土地整理的特性
政府行为的主导性 整理目标的多元性
经济目标、社会目标、生态目标
整理过程的长期性 整理工作的复杂性
广泛涉及法律、社会、经济、自然和科学技术等 方面
整理区域的差异性
全国土地利用分区
6. 西北区 7. 青藏高原区
5.西南区
3. 东北区
4. 中
1. 东
2.环渤 海区
部南
五沿
省海
区区
的 提高
耕地整理潜力评价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
耕地整理潜力分析
耕地整理的对象 包括三个方面:①利用率较低的耕地,
表现为地块规模小,分布散乱,中间夹杂 分布着较多的其他闲散地;②产出率较低 的耕地,表现为单位面积的产出量低;③ 利用率和产出率都较低的土地。 评价方法 单一指标评价法 多指标综合评价法
适度开发宜耕土地后备资源
山地多,人均耕 地少,宜农土地 后备资源不足, 水土流失比较严 重。
结合退耕还林、治理水土流 失,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力度, 对平坝区实施综合整理,对 具备修建水平梯田条件的缓 坡耕地进行“坡改梯”改造。 结合国家重点水利建设项目 的实施,做好移民安置中的 土地开发整理工作。
土地整理规划的内容
地区 省市
东南沿 海区
上海市、江苏 省、浙江省、 福建省、广东 省、海南省
环渤海 北京市、天津

市、河北省、
山东省、辽宁

中部区 河南省、湖北 省、湖南省、 安徽省、江西

土地利用特点
开发整理方向
人均耕地少,建设 本区要以农田整理、农村居民点整
占用耕地数量较大,理和土地复垦为重点。突出内涵挖
土地后备资源相对 潜、集约利用,以增加有效耕地、
匮乏
提高土地质量为目标。
人均耕地低于全国 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为目标,重点 平均水平,土地后 实施“田、水、路、林、村”综合 备资源相对不足, 整理,加大对重点工矿区和砖瓦窑 土地利用比较粗放,厂的塌陷、挖损和压占等废弃土地 “空心村”量大面 的复垦力度,因地制宜适度开发宜 广,工矿废弃地多 耕土地后备资源。
• 日本称为土地整治和整备;
• 韩国称为土地调整
我国土地整理的发展历程与态势 :
• 20世纪50年代 重新分配土地,即将地主的土地 分配给贫下中农,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目标
• 20世纪50年代后期过人民公社化,将土地收归集 体,集中起来进行耕种,土地整理的主要内容是 变更土地的权属关系;
• 20世纪60年代受自然灾害与“文革”影响,土地 整理工作处于停滞阶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