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县紧急医学救援竞赛题库单选题1.当日平均气温为32。
正常成年人每天必须饮水(a)La.5 b, 9 c, 10 d 32.救生口哨是一种近距离音响联络用品,其在密林中的联络距离约为(b)米?A.100 b 300;c 500 d 10003. 在特殊环境中,如果没有求救联络用品可以充分利用周围的物品来发送求救信号。
在国际上通行点燃(b)堆火进行求救。
A 2 b 3 c 4 d 54. 矿工佩戴隔离式自救器。
撤退时,最好按照每小时(d)公里的速度行走,呼吸要均匀,千万不要跑。
A 1~2 b 2~3 c 3~4 d 4~55. 洪涝灾害,极易引起水源严重污染。
饮水来不及消毒,易引起消化道疾病的暴发流行。
病毒性肝炎容易在灾后(a)发生。
a 1个月左右b 2周左右c 2个月左右d 1周左右6. 海上能见度较好的情况下,肉眼可以发现(b)海里外的救生筏a 1b 2c 3d 0.57.当中心温度低于(c)℃时,血管会硬化。
a 31b 26c 28d 248. 过滤式防毒面具能保障人员在毒气浓度不高于(c)环境中进行工作。
a 1%b 5%c 0.5% b 15%9.依据《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应急工作规范》疾控机构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及后备应急队员(以集中培训方式计):培训次数≥(b)次/年a 2b 4c 6d 810. 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在执行国际紧急医学救援任务时使用的名称为(d)。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学救援队b 中国国际医学救援队c 中国政府国际医学救援队d中国政府医学救援队12. 国际紧急医学救援队中救援人员占总人数的比例为(b)。
a 90%b 85%c 70%d 65%13. 国际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选择,原则上年龄不超过(b)岁。
a 45b 50c 55d 6014. 国际紧急医学救援队组建在物资配备方面,要求生活物资能保障30~60名救援队员野外独立生存不少于(b)天。
a 7b 10c 14d 2015. 国际紧急医学救援队物资包装要求,箱子重量通常不超过(d)公斤。
a 20b 40c 80d 12016. 国际紧急医学救援队物质包装颜色识别方面,对门诊物资采用(a)颜色标示。
a 红色b 灰色c 黄色d 绿色17. 在接到任务之指令后,相关省份卫计委和单位应当在(a)时间内完成国际紧急医学救援各项准备,具备开赴受灾国实施紧急医学救援工作的条件。
a 12小时b 24小时c 36小时d 48小时18.医学救援队在营地建设方面,X线帐篷需要与其他帐篷有(a)米的最小安全距离,并设置放射隔离屏风。
a 2b 3c 5d 1019. 依据《国际紧急医学救援工作指南》在验伤分类中,黄色代表(b)。
a 急危重b 普通急诊c 轻症d 濒临死亡20. 国际紧急医学救援队到达现场后,检验队人员应立即安装试剂、耗材,接通水电,并启动仪器。
做好定标、质控等使检验仪器(b)小时内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并报告救援队长。
a 2b 3c 5d 621. 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卫生公共事件被划分为(a)级a 4b 5c 6d 722. 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际传播需要建立的系统不包括(d)a预警报告系体系 b调查监测体系 c 风险评估体系 d舆情监督体系23. 国家建立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与报告网络体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a法定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网络 b症状监测网络 c出入境口岸卫生检疫监测网络d 各地公布的举报电话24. 下列哪项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信息管理遵循的原则?(a)a 统一领导b 网络直报c 分层管理d 逐级审阅e分级处置25. 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直报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a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可通过《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上直接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提高报告的及时性。
b 县及县以上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事件报告后,应逐级及时审核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c 县及县以上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向同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d 县及县以上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网络直报的信息进行汇报,统计,分析。
e 检验、检疫机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环境保护、监测机构,教育机构,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后,应当及时通过网络直报。
26. 划分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危险区域的根据不包括(b)a 引起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源性质b 突发公共事件引起的中毒人员数量c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地现场周边环境d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地气象条件e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人口分布。
27. 关于突发公共事件现场个人防护原则阐述错误的是(b)a 所有参加援救的人员应在充分防护的前提下开展援救工作b 正确选择和使用个的防护装置可以保证参加援救人员的安全c 个体防护装备的使用必须经过现场风险评价d 从事现场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系统的、个体防护培训和定期演练e 必须选择防护性能与危害水平相当的防护设备。
28. 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原因不明时现场防护措施描述错误的是(b)a 应按照事件可能出现最严重危害的要求进行防护b 防护服应为衣裤分体,方便救援人员行动c 防护服具有高效的液体阻隔性能d防护服的防静电性能好e使用后应先封存防护服,等待事件性质明确后再按相应污染类别的要求进行处理。
29. 以下哪类卫生应急物资最应采取实物储备形式?(c)a 毒物的实验室检测试剂b C级防护服c 抗蛇毒血清d 常用急救药品 e现场指挥所需办公用品。
30. 缺氧环境一般是指环境中氧气浓度低于(d)%a 6b 10c 16d 18e 2131. 对于生命及健康有即时危险的岗位,以及到化学事故中心地带参加救援的消防人员。
均需达到A级和B级防护要求,防护服的使用时间最多为(b)分钟。
a 20b 30c 45d 60e 1203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组织主要有哪几个不同功能的系统组成?(c)a 指挥决策系统、监测预警系统、应急处置系统、物资保障系统、专家咨询系统。
b指挥决策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应急处置系统、物资保障系统、善后重建系统c指挥决策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应急处置系统、物资保障系统、专家咨询系统d指挥决策系统、监测预警系统、应急处置系统、物资保障系统、善后重建系统e指挥决策系统、专家咨询系统、应急处置系统、物资保障系统、善后重建系统33.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在(b)的统一协调下,根据职责和预案规定,做好物资技术储备,人员训练培训,监测预警等工作,快速有序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反应。
a 卫生部b 各级人民政府c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d 各级疾控机构 e各级应急办公室34. 对于重点涉外机构或单位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c)进行报告管理和检查指导。
a 卫生部b 外交部c 省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d 所在市疾控机构e 所在区级疾控机构35. 全国应急预案体系中的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及有关部门预案均由(b)颁布实行。
a 卫生部b 国务院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e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36. 2010年7月28日发生在南京市栖霞区南京塑料四厂拆迁工地可燃气体爆炸事件,该事件属于下列哪类事件?(b)a 自然灾害b 事故灾害c 公共卫生事件d 社会安全事件e 经济安全事件37. 突发事件发生后,国务院设立全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由(a)组成。
a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军队有关部门b 国务院有关部门c 卫计委d 国家军委e 全国人大38.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排除和确诊,疑似病例的是(a)a 医疗机构b 疾控机构c 卫生监督机构d 卫生行政部门e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39. 下列哪项不是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编制的目的?(d)a 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b 提高政府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c 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危害d 杜绝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e 保障公共的生命财产安全4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要采取(b)方式,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a边指挥,边核实,边调查,边处理b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
c 边指挥,边核实,边抢救,边调查。
d边指挥,边核实,边调查边抢救,边处理。
e边指挥,边核实,边调查,边抢救,边处理,边报告41. 下列本地人民政府在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采取的措施中不当的是(b)。
a 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可以对本行政区内甲类传染病疫区实施封锁。
b 限制或者停止邻近行政区域集市、影剧院演出,以及其他人群聚集活动。
c 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人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
d 组织有关部门在交通站点和出入境口岸设置临时交通卫生检疫站。
e 维护社会稳定,严厉打击造谣传谣,哄抬物价,囤积居奇,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罪和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42.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应由哪个部门制定?(a)a 卫生部制度,国务院批准b 卫生部制定发布c 国务院制定d 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e 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制定43. 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规定,(d)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a 国务院b 国务院相关部门c 省级人民政府d 各级人民政府 e卫生行政部门44. 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规定,(c)负责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作出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大决策。
a 国务院b 卫生部c 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d 各级地方人民政府e 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45. 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规定,(c)设立卫生应急办公室负责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日常管理工作。
a 国务院b 国务院办公厅c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d 中央办公厅e 军队有关部门46. 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规定,(d)根据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提供的监测信息。
按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及时分析其对公众身心健康的危害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及做出预警。
a 国务院b 卫生部c 各级地方人民政府d 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e 以上均是47. 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不属于卫生行政部门职责的是(c)。
a组织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已处理。
b 进行事件评估c 实施交通卫生检疫d 根据需要组织开展应急疫苗接种、预防服药e 发布信息与通报48. 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评估,提出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级别,其责任主体为(b)。
a 地方人民政府b 卫生行政部门c 医疗机构d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e 卫生监督机构49. 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规定,不属于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医疗机构的职责的是(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