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B D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 分钟) 2019.12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国际单位制中选定了七个基本物理量,下列能测量国际制单位为kg 的基本物理量的仪器是( )2。
在物理学史上,正确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且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个观点的物理学家及建立惯性定律的物理学家分别是( ) A .亚里士多德、伽利略 B.伽利略、牛顿C .伽利略、爱因斯坦 D .亚里士多德、牛顿3。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静止叠放了三个苹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1号苹果由于放在最上面,所以1号苹果没有发生弹性形变 B.1号苹果受到的支持力是由2号苹果的弹性形变产生的C.1号苹果对2号苹果的压力和3号苹果对2号苹果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 力和反作用力 D.2号苹果对3号苹果的压力与3号苹果对2号苹果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4.如图所示,一架无人机执行航拍任务时正沿直线朝斜向下方匀速运动.用G 表示无人机重力,F表示空气对它的作用力,下列四幅图中能表示此过程中无人机受力情况的是( )5.如图所示为运动员立定跳远脚蹬地起跳瞬间的受力示意图,正确的是( )A DCB6。
人在沙滩上行走时容易下陷,则下陷过程中( ) A.人对沙滩的压力大小大于沙滩对人的支持力大小B.人对沙滩的压力大小小于沙滩对人的支持力大小 C.人对沙滩的压力大小等于沙滩对人的支持力大小 D。
人对沙滩的压力大小一定等于人的重力大小7.运动员用双手握住竖直的滑杆匀速上攀和匀速下滑时,运动员所受到的摩擦力分别是f1和f2,那么() A.f1向下,f2向上,且f1=f2ﻩ B.f1向下,f2向上,且f1>f2 C.f1向上,f2向上,且f1=f2ﻩﻩ D.f1向上,f2向下,且f1=f28。
里约奥运会男子跳高决赛的比赛中,加拿大选手德劳因突出重围,以2米38的成绩夺冠。
则( )A.德劳因在最高点处于平衡状态ﻩ B.德劳因在下降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ﻩ C.德劳因起跳以后在上升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ﻩ D.德劳因起跳时地面对他的支持力等于他所受的重力9.如图所示,带支架的平板小车沿水平面向左做直线运动,小球A用细线悬挂于支架前端,质量为m的物块B始终相对于小车静止在小车右端.B与小车平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若某时刻观察到细线偏离竖直方向θ角,则此刻小车对物块B产生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为(重力加速度为g) ( )A。
mg,竖直向上 B.mg,斜向左上方 C。
mg tan θ,水平向右 D.mgError!,斜向右上方10.篮球从某一高度静止下落,并与地面碰撞后反弹,最后运动到最高点。
下列图象最有可能符合实际的是( )11。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和m的物块由相同的材料制成,且M〉m,将它们用通过光滑的轻质定滑轮的轻细线连接.如果按图甲放置,则质量为m的物块刚好匀速下降.如果两物块互换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它们的共同加速度大小为(重力加速度为g)( ) A.B.Error! C. D。
上述均不正确12。
如图所示,物体A和B质量分别为m A、mB且相对静止,以共同的速度沿斜面匀速下滑,则( A.B 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 B.B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大小为mBg sinθ C。
B受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m A+mB)gsinθD。
取走A物后,B 物将匀加速下滑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3。
图示为跳水运动员正在进行训练,在研究运动 员从高处下落到水面的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B。
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会感觉水面加速上升 C.前一半时间内的位移比后一半时间内的位移小D.前一半位移用的时间和后一半位移用的时间相等14。
A、B、C三个物体如图所示放置,所有接触面均不光滑.有一水平力F作用在物体C上,使A、B、C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A.B对A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B。
B对A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C.C对A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D.C对A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15。
如图甲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对B物体施加一水平变力F,F-t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
两物体在变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且始终相对静止,则 ( )A.t0时刻,两物体之间的摩擦力为零 B.t0时刻,两物体的速度方向开始改变C.t0~2t0时间内,两物体之间的摩擦力逐渐减小D.t0~2t0时间内,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方向始终与变力F的方向相同16.如图在光滑地面上,水平外力F拉动小车和木块一起作无相对滑动的加速运动.小车质量是M,木块质量是m,力大小是F,加速度大小是a,木块和小车之间动摩擦因数是μ,则在这个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A. B.ma C。
D。
三、实验题(2小题,每空2分,共16分)17.(8分)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1)在安装刻度尺时,必须使刻度尺保持______状态(2)他通过实验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弹力大小F与弹簧长度x的关系图线,由此图线可得该弹簧的原长x0=_____cm,劲度系数k=_____N/m(3)他又利用本实验原理把该弹簧做成一个弹簧测力计,当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时,该弹簧的长度x=_____cm18.(8分)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在水平固定的长木板上,小明用物体A、B分别探究了加速度随着外力的变化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打点计时器、纸带图中未画出).实验过程中小明用不同的重物p 分别挂在光滑的轻质动滑轮上,使平行于长木板的细线拉动长木板上的物体A 、B,实验后进行数据处理.(1)为了测量弹簧秤的劲度系数,小明做了如下实验:在弹簧秤下端挂一个50g 的钩码时,指针示数为L 1=3.50cm ;挂两个50g 钩码时,指针示数为L 2=5.10cm ,g取2/8.9s m g =,该弹簧秤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小明根据甲图的实验方案得到了物体A 、B的加速度a 与轻质弹簧秤弹力F的关系图象分别如图乙中的A 、B所示,小明仔细分析了图乙中两条线不重合的原因,得出结论:两个物体的质量不等,且A m _____B m (填“大于"或“小于”);两物体与木板之间动摩擦因数A μ_____B μ(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多选)对于甲图所示的实验方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A .若将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左端适当垫高,可以使乙图中的图线过原点OB .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后释放物体C.实验中重物p 的质量必须远小于物体的质量D.实验中弹簧秤的读数始终为重物p的重力的一半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32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9。
(10分)如图所示,放在粗糙斜面上的物块A和悬挂的物块B均处于静止状态,轻绳A O绕过光滑的定滑轮与轻质弹簧的右端及轻绳BO 的上端连接于O点。
轻质弹簧中轴线沿水平方向,轻绳的O C段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60°,斜面倾角α=30°,物块A 和B 的质量分别为m A=5 kg ,m B =1.5 k g,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500 N/m,重力加速度g =10 m /s2求:(1)弹簧的伸长量x(2)物块A 受到的摩擦力Ff 的大小和方向20.(10分)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m=1 kg的小物块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的A点,从t=0时刻开始,物体在按如图乙所示规律变化的水平力F作用下向右运动,第3 s末物块运动到B点时速度刚好为零,第5s 末物块刚好回到A点,已知物块与粗糙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g取10 m/s2)则:(1)前3 s内物块速度与加速度大小发生了什么变化(定性说明大体变化即可)(2)AB间的距离为多少(3)物块在0~3 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多少21.(12分)如图甲所示,质量为2kg的木板B静止在水平面上.某时刻物块A(可视为质点)从木板的左侧沿木板上表面滑上木板,初速度v0=4m/s.此后A和B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1)A与B上表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2)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3)A的质量高一物理第三次月考试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23456789101112D B B C A C CCD D C C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3141516BCADADBCD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8分)17.(8分)(1)________(2)____________(3)________ (1)竖直(2)4 50 (3)1018。
(8分)(1)________(2)______ ______ (3)________(1)30.6N/m(2)小于 大于(3)AB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30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9。
(10分)解析(1)以结点O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并正交分解,如图甲:据平衡条件有kx-F sin 60°=0①(2分)Fcos 60°—mBg=0②(2分) 由②解得F==30 N,(2分)代入①解得x==m=3Error!cm。
(2分)\f(Fsin 60°,k)(2)以物块A为研究对象,若摩擦力F f方向沿斜面向下,对A受力分析并正交分解,如图乙:据平衡条件有F—m A gsin 30°-F f=0(2分)解得F f =F -m Agsin 30°=(30-5×10×) N =5 N(2分)12方向沿斜面向下.(2分)20.(10分)解析 (1)小物块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2)在3~5 s 时间内物块在水平恒力F 作用下从B 点由静止匀加速直线运动到A点,设加速度为a ,AB 间的距离为x 则F -μmg =maa == m /s 2=2 m/s 2由x =Error!a t2得x=4 m(3)由v=Error!得v =Error! m /s 21.(12分)(1)由图象可知,A在0~1 s 内的加速度210112/v v a m s t -==-对A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1mg=ma 1解得:μ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