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 (2)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 (2)
“我”——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3.以什么为线索展开小说情节?
“我”的见闻与感受。
请按照“课、 前—上课—下课”的 结构将课文分为三部 分。
情节梳理
一、课前
二、上课 三、下课
(1—6)
(7—23) (24—29)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平时 今天
气开 总始有上一课阵的喧时闹候,,安跟安星静期天静,
这样。
( 懊悔 )
默读课文,结合下面问题初步 感知课文内容:
1、请用“这是……的最后一课”谈自己 读文后的感受。
2、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
3、以什么为线索展开小说情节? 4、请按照“课、前—上课—下课”的结 构将课文分为三部分。
1.请用“这是……的最后一课”谈自己读文 后的感受。
2.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
2、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字帖 督学 C惨白 肃静
B 思量 墙璧 D戒尺 赚钱
B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最后一课》体裁是小说,A作者是德国作家都德。
B 《最后一课》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
课中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韩麦尔等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丧时的
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注意字形和读音。
字帖( tiè ) gĕng住( 哽 ) 强迫( qiǎng) yào匙 ( 钥 ) 懊悔( ào ) 祈dăo ( 祷 )
根据意思,填入正确的词语。
1、觉得十分奇怪。
( 诧异 )
2、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
告自己的愿望。。
( 祈祷 )
3、来回慢步行走。
( 踱来踱去)
4、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理自恨不该
氛就是在街上也能 的早晨一
听到。
样。
课前学生开课
学 桌啦,关课桌
生
啦,大家怕吵 捂着耳朵大声
背书啦。
课前都已在 自己的座位 上了。还有 镇上的人。
平时
今天
拿着大铁戒尺在桌 踱来踱去,胳膊底
子上紧敲着,“静 下挟着那怕人的铁
一点,静一点……”戒尺。
Hale Waihona Puke 老平到时会“遭我老”师会的迟责
今天迟到,老师却 很温和地叫
师骂平时老师穿
“我”“快坐好” 今天老师穿着只在督
戴一般
学来视察或发奖的日
子才穿的漂亮礼服。
巩固达标检测
1、下列词语中红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郝叟hǎo sǒu 诧异chà 哽住gĕng
)
A
B 懊悔ào 祈祷qí 夹着 jiá
C惩罚chĕng 板凳dèng 捂wǔ
D钥匙yào chí 喧闹 xuān 踱 duó
C《最后一课》的主人公是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
D韩麦尔先生为上这“最后一课”,穿戴上只有在隆重的场
合才穿戴的衣服,这是他热爱祖国的表现。
布置作业
• 读完都德的《最后一课》,你一定感触 颇深,请发挥想象,以《下课以后》为 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利 用环境描写或心理描写表现人物。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都德
都德,法国小说家。1868年出 版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 获得巨大成功,以此确立了在法 国文坛上的地位。
“普法战争”期间,他的《最后 一课》、《柏林之围》由于具有深 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 巧,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
他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写有 12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
《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时期,1870 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但 由于当时法国政治执行了一条卖国主义路 线,战争失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 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土。普鲁土政 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 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 两个州的学生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 本文写的就是韩麦尔先生给学生上最后一 堂法语课的情景。
小说的知识
小说:属于叙事性文学体裁,以刻画 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 节和具体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 叙事作品。
按篇幅、容量分: 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
小说要素
人物形象——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 理、神态、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 环境描写——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
自然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 地点等,可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 感情。 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