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连云港市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连云港市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连云港市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试卷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3.试卷总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周人“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建立了完善的分封制度及差别明显的“畿服之制”。

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 西周统治疆域比较广阔B. 西周推行了严格等级制C. 中央王朝控制能力不足D. 周人比较重视血缘关系2.如图为中国古代丝织业分布变迁示意图。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 秦汉丝织业中心主要分布丝路沿线B. 唐宋时期丝织业中心遍布黄河流域C. 元至清时丝织业中心均在长江流域D. 古代经济重心转移影响丝织业分布3.《论语•学而》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并由此断定“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由此可见孔子A. 借助政治权威强化伦理秩序B. 依赖人性建立家国社会秩序C. 形成了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D. 主张推己诸人实现社会和谐4.《晋书•卫瓘传》载:“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

与太尉亮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

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

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

’”据此可知A. 卫瓘主要代表士族门阀的利益B. 卫瓘认为察举制具有教化功能C. 官制改革使民俗更加淳朴和顺D. 魏晋以察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5.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当时(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因此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

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出外生事冒险。

材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 农耕经济的领先B. 自然经济的解体C. 资本主义的萌芽D. 重农抑商的风气6.潘旭澜在《太平杂说》中说:(洪秀全)造反之初就砸孔子牌位,将中国文化一律称之为“妖”。

占领南京后,毁夫子庙。

烧寺院古迹,废除私塾院,严禁古书流传。

下诏“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

”洪秀全此举A. 体现其自身的阶级局限性B. 表明其主张“全盘西化”C. 目的是传播资产阶级文化D. 结果实现区域的思想统一7.法国媒体曾刊登一位回国士兵的陈述:“从北堂我们开向皇宫,修士们跟着我们去,他们怂恿我们屠杀、抢劫。

我们奉命在城中为所欲为三天,爱杀就杀,爱拿就拿,实际抢了八天。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撰文记述:“仅在河北任丘县一处,美国基督传教士梅子明以‘用人头抵人头’为口号,就杀害了中国无辜农民680人。

”材料反映的这场战争A. 导致中国领土主权进一步被破坏B. 迫使清政府允许其在华投资设厂C. 将战火从广东扩大到了华北地区D. 使列强获得武装控制京津的特权8.“他们不再热衷于讨论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孰是孰非,转而探索民主社会在中国为什么屡屡失败。

他们确信没有多数国民的民主觉悟,没有一种能赋予民主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心理基础,是不可能真正建设和组织起‘西洋式的社会’的。

”由此推断,材料中“他们”A. 主张维新变法B. 坚持“中体西用”C. 提倡民主科学D. 宣传马克思主义9.孙中山在《北上宣言》中指出:“辛亥之役,吾人虽能推倒满洲政府,曾不须臾,帝国主义者已勾结军阀,以与国民革命为敌。

十三年来,军阀本身有新陈代谢,而其性质作用,则白袁世凯以至于曹锟、吴佩孚,如出一辙。

故北伐之目的,尤在曹吴覆灭之后,永无同样继起之人。

”该宣言的发表A. 说明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进展B. 表明孙中山认清民主革命的任务C.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D. 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10. 下表反映了民国21年-2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占的比重。

对表格数据解读正确的是A. 《中美友好通商互助条约》签订,美国对华出口贸易总体呈攀升趋势B. 英国逐步丧失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对华进出口贸易所占比重日趋下降C. 国内群众反帝爱国运动不断高涨,日本对华出口贸易占比逐渐下降D. 德国加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进出口贸易所占比重增长颇快11.会议期间周恩来与之打交道的几乎包括了当时世界上各种类型国家的代表人物。

他坚决反对美国的干涉政策,也不赞成苏联的僵硬态度,并说服越南放弃不切实际的要求。

力争在周边保持和平环境,绝不再被盟国拖人与美国的战争。

”新中国在此次会议上A. 倡导不结盟的外交政策B. 以“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亚非友好C. 实行全方位的多边外交D. 应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争端12.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对改革计划体制有了更明确的思路,要求“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这一决定A.表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党内共识B.突破了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的观念C.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3.罗马打开了地中海世界的大门后,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涉及异邦人的民商事法律纠纷经常发生。

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立了外事裁判官,审理异邦人之间、异邦人与罗马公民之间的诉讼案。

此后的罗马共和国A. 异邦人的贸易纠纷受万民法调解B. 万民法与公民法的区别不复存在C. 居民在罗马活动都受公民法保护D. 异邦人普遍享有了罗马的公民权14.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

伏尔泰把孔子的儒家学说看作他心目中的自然神论,认为这种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原则的“理性宗教”足以取代盛行于西方的带有迷信色彩的“神示宗教”。

伏尔泰此举主要是为了A. 抨击否定君主政体B. 为新教作舆论宣传C. 借古讽今促进启蒙D. 推动中西文化交流15.下列近代世界经济史图示紧扣研究性学习主题。

据此推断,该研究主题应是A. 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B. 民主进程呈现渐进性C. 实现了选举权利平等D. 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17.霍金在《时间简史》中写道:“他提出了革命性的思想,即引力不像其他种类的力,它只不过是时空不是平坦的这一事实的结果,而早先人们假定时空是平坦的。

”文中的“他”A.建立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B.揭示自然界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C.奠定了现代物理科学研究的基础D.开创物理学进入微观世界的研究18.1917年2月,彼得格勒爆发了民众骚乱、工人罢工和反战游行,沙皇下令解散国家杜马(议会),但杜马领导人拒绝执行这一命令。

沙皇尼古拉发现他不再能够强迫杜马服从自己,于是3月15日让位给他的兄弟米哈伊尔,而米哈伊尔又于第二天放弃了王位。

材料表明当时俄国A. 沙皇与杜马代表不同阶级利益B. 国家政权再次走向了更迭C. 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得以确立D. 由此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19.美国里根总统在1981年颁布行政命令,以“收益高于成本”原则审核现行管制企业的规章,撤销和放宽了60多项管制条例。

此后,联邦政府将原先负责的食品券和抚养未成年子女家庭补助等40多项补助项目交给州和地方政府承担,减轻社会保障责任。

这表明美国联邦政府A. 减少国家干预,减轻政府负担B. 放松经济管制,恢复白由放任C. 放弃社保责任,缩减福利规模D. 扩大政府职能,转移福利开支20.“完全拋弃了自然主义的态度,动摇了西方绘画中以模仿为职能的根基,将绘画引向一个更新奇、更加渗透着强烈情感的主观世界,为 20 世纪西方现代诸美术流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

”下列作品中属于文中所述美术流派的是. A《自由引导人民》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C《向日葵》D《格尔尼卡》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60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

其中第21题~第23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4题为选做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21.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和欧洲文艺复兴同属早期启蒙文化,有着相似的历史使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

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二欧洲文艺复兴的使命之一是摆脱宗教教义的束缚,冲破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烦琐和空疏,把人们的视线由虚渺的“天界”拉向真实的“人间”……从这一意义上说,由“虚”走向“实”,是欧洲文艺复兴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化动向。

无独有偶,在中国的明清之际,也兴起了清算明代学术的空疏。

——冯天瑜《从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文化到近代新学》材料三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与欧洲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潮分属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

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社会批判的产品,后者却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有些学人将这两种形态的文化等量齐观,显然不太恰当。

如果要在欧洲文化史上选择一个段落同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文化作比拟,无论从产生的背景还是从所包含的内容而言,都以欧洲封建社会存在的最后几个世纪(14~17世纪),即严复说的西方“古学”转向“新学”的阶段发生的文艺复兴运动较为相当。

——冯天瑜《从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文化到近代新学》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黄宗羲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批判对象与文艺复兴有何不同?(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和明清之际思想家针对“空疏的学风”分别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卅“同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文化作比拟……文艺复兴运动较为相当”的理由。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未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试从影响角度加以说明。

22.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时间大事五月五、六日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事开紧息会议,决以实力赞助学生。

五月七日上海举行国民大会。

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

五月二十日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

六月五日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昙免曹、章、陆。

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摘编自彭明《五四这动史》材料二 1924年国民党的改组对孙中山重振声威大有帮助,可以统一所有的革命力量在孙中山的领导之下。

国民党重视并开展民众这动,也是在改组之后出现的新现象。

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时趋高涨,各界民众反帝爱国的积极行动越来越踊跃。

民众运动的开展,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

--摘编自朱英《北伐之前的国民党与民众这动》材料三 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