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大菜系1

四大菜系1


• 当这道菜献到宴席上时,“衍圣公”孔祥珂(七十五代衍 圣公)不太满意,他认为此菜味道虽好,但其名不雅,也 不含蓄。当了解到所用银杏是取之“诗礼堂”院内古树之 上时,当即取名“诗礼银杏”。 • 在我国古代人的认识中,银杏树是永远不会衰老的长生之 树,而围绕银杏树还流传过许多神秘动人的传说。“衍圣 公”将“诗礼”与银杏连在一起,既可借此纪念孔氏先祖 的“诗礼垂训”,又可假银杏的长生不老之意,表达衍圣 公府“诗礼传家’,世代不衰”的心愿,一名双关。由此, “诗礼银杏”成为孔府菜中的珍品。 • 其实,“诗礼银杏”不仅寓意深远,而且还是一道风味别 具的佳肴,成菜呈琥珀色,口感酥烂香甜、醇美,清鲜淡 雅,且有开胃健脾、营养丰富的优点,这就难怪要受到圣 人之家的青睐了。
பைடு நூலகம்
九转大肠
此菜是济南传统名菜,以猪大肠为原料,配 以药材,红烧而成,味型咸甜酸辣香,成菜 色泽红亮,大肠软嫩,肥而不腻,久食不厌。 相传清光绪年间济南县东巷北首有一处 “九华楼”饭庄,老板杜九龄,是个富甲一 方的商人,一生信佛,非常崇拜佛家的“ 九 九归一”之说。有一次,他到一个做肉食的 朋友家去喝孩子的满月酒,酒后朋友回礼并 额外送给他一挂猪下水。回到九华楼,杜九 龄找来大厨于长宝,让他做个肥肠尝尝,于 长宝回到厨房,左思右想反复试做,都不好 吃,他又去肉铺买了一些大肠回来继续做, 反复试制多次,终于做出了一道色、香、味、 形俱佳的大肠菜。杜九龄听到消息,立刻赶 了过来,见到盘中油亮金灿的猪大肠,夹起 一块送入嘴中,连声称香极了,于是决定第 二天宴请生意场上的朋友尝此菜并为之定名。 次日,宾客们来到九华楼,店小二张罗着先 上一些别的菜,就在客人们翘首以待的时候, 大肠上了桌。人们品尝过后,纷纷称赞好吃, 但未知其名,席中一位杜九龄的老朋友。由 于杜九龄信佛,酷爱九字,提议就叫“九转 大肠”,此提议得到认可。此后,此菜声名 鹊起,并遍及山东各地,成为名菜。
我国菜系划分 按省划分八大菜系 鲁、粤、川、苏、 我国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于气候、地理、历 史、物产及饮食风俗的不同,经过漫长历史演变而形成的一 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和风味,并被全国各地所承认的地 方菜肴。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其中最有影响和代表性 的也为社会所公认的有:鲁、川、苏、粤、等菜系,即被人 们常说的中国“四大菜系”。鲁、川、苏、粤四大菜系形成 历史较早. 一个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历史与独到的烹饪特色分不 开的。同时也受到这个地区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资源特 产、饮食习惯等影响。有人把“四大菜系”用拟人化的手法 描绘为:苏菜好比清秀素丽的江南美女;鲁菜犹如古拙朴实 的北方健汉;粤菜宛如风流典雅的公子;川菜就象内涵丰富 充实、才艺满身的名士.
• 康熙皇帝赐名的杭州名菜——八宝豆腐 • 据《随园食单》记载:“王太守八宝豆腐”原为宫廷御膳菜,康熙皇帝作 为恩赏,赐于尚书徐健庵,尚书的门生楼村先生又将此法传给其孙王太守, 故名。建国后,杭州的名厨师根据此书记载,对其进行研究仿制,发展成 富有特色的杭州名菜。 • 八宝豆腐又叫太守豆腐,是出自清朝的宫廷名菜,现闻名于江浙地区。 • 据史载,康熙皇帝十分喜爱吃质地软滑,口味鲜美的清淡菜肴。有一 次他到南方巡视时,暂住在苏州曹寅的织造府衙门里。这曹寅就是《红楼 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为了接驾,伺候好皇上,曹寅多方苦寻,终于用 重金从苏州“得月楼”酒家请来了名厨张东宫。要求他做出清淡、爽口、 有苏州特色的菜,为了让皇帝吃了高兴。张东宫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 最后做出一道色、香、味诱人的佳肴。 • 这道菜极合康熙口味,皇帝品尝以后,极为满意,此菜鲜美可口,因 为它是用豆腐和八种食料配成的,皇帝便赐名为“八宝豆腐羹”。 • “八宝豆腐羹”是江南名菜。它的做法是将虾仁、鸡肉、火腿、香蕈、 蘑菇、莼菜、松子、香葱等配料切成细小的丁状,与特制的嫩豆腐片一起, 入鸡汤烹制而成。此菜色泽艳丽。汤鲜味浓,鲜嫩滑润,异香扑鼻。 •
川菜起源:川菜发源于我国古代的蜀国。它的形成和发 展经历了从春秋至西晋的雏形期,隋唐到五代有教大的发 展,特别是秦汉两代,物产丰富的“天府之国”得到更大 发展,两宋时出川传至各地,至清末民国初年形成菜系四 个阶段,之后,从辛亥革命到抗战,中国烹饪各派交融, 给川菜以深刻的影响,使之更加丰富。
川菜特点川菜讲究色、香、味、形,尤其在“味”上 风格独特,以味型多样、变化精妙、用料之广、口味之厚 为其主要特色。辣椒’胡椒.花椒.豆瓣酱为主要原料, 川 菜的基本味型清、鲜、醇、浓并重。川菜的复合味型有数 十种,主要有麻辣味、酸辣味、鱼香味、咸鲜味、白油味、 椒盐味、家常味、怪味等等,其中以长于麻辣著称于世。 不少四川名小吃,在从前是挑但的、提兜的、摆摊的、开 铺的相商小贩创出来的,所以有些著名的川菜就直接以姓 氏作招牌。
• •

• •

“德州脱骨扒鸡”——龙颜大悦赞为奇 德州扒鸡,盛誉全国,驰名天下,其源于明代,创于清朝,传于民国,盛于当今,距今已有三 百余年的历史。 德州城,春秋时代曾是有鬲氏之国,距今已有四千年。秦始皇设县治,立德州也有两千二百年 的历史了。 明末清初,随着漕运繁忙,德州成为京都通达九省的御路,经济呈现繁荣。德州市面上出现了 烧鸡,开始是贾姓人家名叫贾健才,后来比较有名的是外号叫“徐烧鸡”的徐恩荣家世世代代,还 有西方庵张家的前辈等等。 清朝的德州城虽不如以前繁华了,但烧鸡的制作技艺却传了下来,而且有了新的发展。康熙三 十一年,即公元1692年,制作烧鸡的贾健才艺人,锅里煮着烧鸡,因有急事外出,由于小伙计的过 失,将烧鸡煮过了火,怎么办那?贾艺人赶紧从锅里捞出煮过火的烧鸡,拿到门脸上一摆,香味四 溢,引来了过路行人,很快将一锅鸡卖完了,贾健才一琢磨又改进了工艺,这就出现了扒鸡的原始 做法,即大火煮,小火焖,延长时间,用现在的说法就是先文后武,武文有序。贾家煮鸡有名了, 贾自己也想不出个名堂来。有一天,请邻街的马老秀才,给鸡起个名,当老秀才看了看煮好的鸡, 问了问做法,尝了尝鸡,顺口亨出:“热中一抖骨肉分,异香扑鼻竞袭人,若问老夫伸拇指,入口 齿馨长留津”。诗成吟罢,脱口而出:“好一个五香脱骨扒鸡呀”!贾艺人于第二年,即1693年, 把扒鸡提到元宵灯会上去卖,销路大开,名声大振。从此,德州城出现了烧鸡、扒鸡同产同销的火 爆局面,并延续了若干年,直到建国后烧鸡才渐渐隐去,贾家的烧、扒技艺不仅在德州城内,就是 周边州、府、县、镇也有了名,一提起德州烧鸡、德州扒鸡都伸大姆指,交口称赞,制作方法也随 着鸡香传到了省外各地。 据德县志国民二十四年卷四记载:寒禄堂御题记事:在城内吕家街清康熙四十一年南巡驻跸山 姜书屋,田侍郎雯谨以香鸡菜薯侍驾,食之大悦,索阅其著念其居官清廉无过御笔书此笔姿遒洵为 珍品现悬田氏宗祠。说的是三百年前,京杭大运河,载来了龙船,接来了康熙大帝,在河西岸建造 的行宫,准备第四次迎接皇帝的驻跸,可是这一次执意不住行宫,却要到城内吕家街他启蒙老师田 雯家去住。帝这次南巡途中,是奉母命专程登门看望老师的,所以,来到德州下了龙船,直接住进 了田氏书房《山姜书屋》。(田雯(1635—1704)字纶霞,号山姜,晚号蒙齐,德州市人,清康 熙三年,即公元1664年,考中进士。)来到田家,田雯虽早已得知皇帝要来,但还是有些局促,在 惊喜之余,问安之后,准备以家宴为皇帝接风洗尘,心想拿什么招待皇帝呢?田一生清寒,只爱读 书,家中既无山珍海味,也无名厨伺候,他想到了自己家乡的名产——德州扒鸡。于是派专人上街 买来了刚出锅的热扒鸡,端上餐桌,康熙见一又鲜又香卧凤在盘,自然有几分高兴,等吃到嘴里一 嚼,那真是香满口,味满屋,增加了食欲,在老师家不妨随意吃起来,边问边吃边吟:“真乃神州 一奇也”。龙颜大悦,又命侍侯文房四宝,乘兴御笔亲书匾额《寒绿堂》赐予田雯。三百年后,在 吕家街就有了“寒绿胡同”。居京的爱新觉罗家族,宣统皇帝之弟溥杰先生为德州扒鸡题词“神州 一奇”(现存于德州扒鸡集团有限公司扒鸡文博管内)。
鲁菜的特点:鲁菜是“北食”的典范,源出 于古称齐鲁之邦的山东,比粤菜更为古老。 其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宗师孔子 关于“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不得其酱不食, 不时不食”的饮食名言。 明、清两代,鲁 菜已经成为宫廷膳食的主体,对京、津、东 北各地的饮食结构和特征有较大影响,现今 的鲁菜主要由济南和胶东两地的地方风味组 成。菜品大方朴实,适应性强,讲究调味纯 正,口味偏于咸鲜,具有鲜嫩香脆的特色.十分 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清汤色清而鲜,奶 汤色白而醇。
麻婆豆腐
辣子鸡丁
赖汤圆
• 江苏菜,简称苏菜。由于苏菜和浙菜相近,因此 和浙菜统称江浙菜系。主要以淮扬、苏锡、徐海 三大地方菜组成,以淮扬菜为主体。早在二千多 年前,吴人就善制炙鱼、蒸鱼和鱼片。一千多年 前,鸭已为金陵美食。南宋时,苏菜和浙菜同为 “南食”的两大台柱。 • 苏菜特色:擅长炖、焖、蒸、炒,重视调汤,保 持原汁,风味清鲜,浓而不腻,淡而不薄,酥松 脱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
糖醋鲤鱼
诗礼银杏
德州扒鸡

诗礼银杏是孔府菜中的一道珍品。在讲诗礼银杏的故 事之前,我先介绍一下“诗礼堂”的由来。大家都知道,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教子学诗习礼的故事 被后人称作“诗礼垂训”。记载孔子言行的《论语》就 记录过这件事,并且是孔子的儿子孔鲤自己亲口讲的。 所以“诗礼传家”成为孔家延续两千余年的传统。为纪 念孔子教子学诗习礼的“庭训”,孔子后代于明弘治十 七年(公元1504午)在孔子故宅内建造了“诗礼堂”。 • 诗礼银杏就来源于“诗礼堂”院内的两棵银杏树,这两 棵银杏树栽植于宋朝年间,历经千余载,但仍然是枝叶 茂密,遒劲挺拔。特别是那棵雌银杏,浓荫半院,千百 年来春华秋实,至今仍然果实累累。据传说,这两株银 杏之所以茂盛不衰,是因为受了孔子圣灵的护佑,尤为 令人惊叹的是,这银杏树所结的果实,特别胖大饱满, 而且香甘异常。孔府厨师便取了树上的银杏,趁鲜去净 壳及果内脂皮,入开水锅中氽过,除净异味,放入用白 糖、蜂蜜调制的汤液中,煨至酥烂时盛盘,谓之“蜜腊
• 乾隆遇美味——“沙锅鱼头豆腐” • “肚饥饭碗小,鱼美酒肠宽;问客何所好,豆腐烧鱼 头”。这是过去挂在杭州王润兴饭店中的一付对联。这 “豆腐烧鱼头”还有一段与乾隆皇帝有关的趣闻。 • 有一年初春,乾隆下江南来到杭州。有一次他穿便服 上吴山私游,中午时分恰遇大雨,躲避于山腰间一户人家 的屋檐下,他又冷又饿,便推门入室以求午餐,主人见状 十分同情,将家中仅有的一块豆腐,一半用来烧菠菜,一 半与鱼头在沙锅中烧炖了炖,给乾隆就餐。饥肠辘辘的乾 隆,觉得菜饭味道特别好,回京后还念念不忘这顿美餐。 他第二次来杭时,正逢春节,为了报答王小二一餐之赠, 乾隆赐银助小二在河坊街吴山脚下开了一家饭馆,又亲笔 题了“皇饭儿”三字(这就是王润兴饭店的前身)。王小 二精心经营,专门供应鱼头豆腐等菜肴,顾客慕名而来, 生意十分兴隆,沙锅鱼头豆腐也成为历久不衰的杭州传统 名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