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毕生致力于我国的教育事业,他的人格魅力和教育思想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宝贵财富和重要资源。
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三大教育思想使我备受启迪。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知道语文学科不仅关系着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而且关系着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它是学生学好各科的前提。
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成绩,而且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多年来,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努力践行着他的教育思想,努力让语文教学更加生活化,让生活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
一、师生关系生活化要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必定要构建生活化的师生关系。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师生关系的生活化就没有生活化的语文教学。
如今的学生民主平等意识普遍增强,陈腐的教师权威已然不再适应新的形势,因此构建生活化的师生关系成了真正教书育人的前提。
作为教师,一要了解学生。
包括学习成绩、在校表现、兴趣爱好及、家庭情况及内心世界等。
现在大多数的学生是独生子女,几代人宠着,七八个人围着,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那么他们的行为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和我们那一代人相比定会有所不如,这就要求我们不能苛求,用成人的心理和眼光对待他们,保持一颗童心,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这样才容易被学生接受。
这是构建生活化师生关系的基础。
二要尊重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表现在一言一行中,教师的点滴言行都会影射在学生的心里,通过和老师的接触,学生能深切地感受到老师是否关注自己,尊重自己。
“严师出高徒”这句话从古自今对人们的影响就很大,如今看来不免有简单粗暴之嫌,往往不知不觉就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学生对老师的教育产生反感。
三要宽容学生,青春期的初中生生理心理发育还没完全成熟,犯错在所难免。
学生犯错正是教师施行教育的最佳时机,但得注意方式方法,惩罚是教育,宽容也是教育,而且宽容往往比惩罚更有收获。
当然,遇到原则性问题一定要做到宽而有度,这样才能让学生刻骨铭心,进而更加尊重老师。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其内涵十分丰富,强调的是教育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
语文来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生事物的不断涌现,教学内容要不断补充、更新,加入一些新鲜时文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初中语文课本中涉及到的很多人和事和学生有着一定的时空距离,这就会导致学生对文本认识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偏差的后果。
这样既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所以,作为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必须开辟广阔的生活渠道,使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回到自然与生活中去,让丰富多彩的生活再现于语文课堂。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6课《孤独之旅》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课文向读者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战胜恐惧和孤独而成熟、坚强的成长过程。
这篇文章是以第三人称进行写作的,且小说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Zh他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就是教学生自己会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这使我备受启迪.多年来,我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努力实践陶行知这一教育思想,增强主体意识,让每个学生都走进教学的全过程,努力培养学生语言学习的能力.一、用“严”和“爱”相结合去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严师出高徒”这句话从古至今对人们的影响都很大。
我在刚参加工作时也惟“严师出高徒”而信之。
因此在工作中,我也用一个“严师”的姿态来管理学生,对学生总是扳着个脸,一脸的严肃。
学生上课只要不认真听讲,我就大声训斥;作业做错了不问青红皂白就撕去重做,我认为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怕我,认真的学习。
可一段时间下来,我变成了“孤家寡人”,学生见到我就跑,向班干部了解情况,报喜不报忧。
怎么会这样?难道我做错了吗?我可是按流传了很多年的古训来做的。
我深深的反省自己,怎样才能了解学生的心里在想什么?他们有什么意见和要求?于是我找来我的数学课代表询问为什么同学们见到我就跑,对我躲躲闪闪的,有什么话也不和我说。
一开始,数学课代表支支吾吾,后来她说:“老师,我们总是看不到你的笑容,总怕说错或做错了什么,怕你发火。
”我惊呆了,在学生心目中,我就总是“阴天。
”难道“严”错了吗?我该如何做?第二天,我早早来到学校,诚心的找过去那些受过严厉批评的学生谈心,让他们放下包袱。
当天的班会课,我让同学们给我提意见和建议,我老老实实地坐在下面认真地听和记笔记,开始只有偶尔的议论声,慢慢地发言激烈起来。
对于同学们给我提的意见和建议我当面承诺一定虚心接受,并请同学们监督。
在以后的工作中,同学们有什么事情,不再对我躲躲闪闪,也愿意和我商量。
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我首先肯定他的优点和长处,并且让他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给他指明他的努力方向。
经过工作中的反思和改进,我和学生的关系也更融洽了。
现在我也深深的体会到,只有“严”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严”和“爱”结合在一起,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会得以构建。
二、真情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良好的师生关系对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有很大促进作用。
要构建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对待学习上较差的学生,教师更要多鼓励,多关心,多引导,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不断提高。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以他的真情对待老师,师生的关系才融洽。
就如我们班有个叫陈连运的学生,脑子很聪明,基础也不差,但就是不认真学习。
每次作业、单元检测都做得不是结果忘了点小数点,就是运算过程中运算符号抄错。
对于这一切又总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破罐子破摔,同学们也瞧不起他。
为了鼓励他,使他有进步,每当他做对题目的时候我总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同学们也认同。
这样他在学习上有了自信心。
并且做题也越来越细心了,更令人高兴的是他在一次单元检测的时候得了优,在发试卷的时候,我故意大声说:“陈连运—优。
”当同学们听到陈连运同学得了一个优时,都不约而同得发出“好”的声音。
我趁势问全班的学生“你们认为陈连运同学有进步吗?全班同学齐声回答“有”。
当把试卷发到他手中的时候,我问陈连运:“自己感觉怎么样,有进步吗?”他激动得说:“有”。
从这以后他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再也看不到那种拖拖拉拉的样子。
对于不懂的问题也问老师和同学,和同学老师交流的也多了。
同学们也改变了以往对他的看法。
三、对学生充满信心,相信学生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艺术的本质就在唤醒、激励、鼓舞。
”如果教师对学生点滴的成功、小小的优点给予赞美,可以使他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他的成就感,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作为教师应该相信每一位学生是有发展前途的,可以获得成功的。
我在课堂上很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时时的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
我相信,教师对学生的信心,是学生不断发展的源泉。
因此,我在对待今年刚接手的一名学生就是充分相信了他,才使他有了不断的发展进步。
他叫王仕杰,很调皮捣蛋,教这个班的每个老师都拿他没办法,特别在课上,无视班级纪律,班干部根本管不住他,甚至连我刚开始时都拿他没办法。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他很不合群,并且他对自己也没有什么自信心。
我发现后,深感内疚,作为他的班主任,面对一名后进生,就束手无策,放任自流,很不应该。
从此以后我逐渐地改变自己对他的看法,开始关注他,发现以往的大声批评不仅不能改变他,而且还会使他越来越产生对老师和同学的敌对情绪。
我为此问题思考了很久,认为这样的学生应该用鼓励、引导可能效果更好。
在后来的课上我不但没有轻视他,而且时常鼓励他,对他取得一点点的进步,我都要在全班面前表扬他。
经过一段时间后,他慢慢地开始变了。
我尝试地让他当值日组的组长,起先很多同学不服,怎么让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当组长,很不服气,但我还是坚持我的做法,效果是出人意料的好,不仅他自己值日做得好,整组都管理的不错,并且学习也有了进步。
一段时间过后,同学们开始喜欢他了,老师们也逐渐改变了对他的看法,他自己也日渐开朗自信了。
往往做为老师只注重学生不够成熟的一面而忽视了学生具有成人不所知的丰富的世界这个事实,所以老师对学生的批评往往是多于表扬的。
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认为,我批评学生是为了他好,是为了能让他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但常常因没有了解学生的特殊心态而一味地批评指责,结果常适得其反,造成学生对老师的教育产生反感,不但不接受批评,反而是自暴自弃。
我班里有个学生对于学校的生活反应非常冷漠,教他的所有的老师都认为他厌学,上课他只是一味的在制作一些东西,下课也很少和同学交往,回到家,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是置之不理,在老师们的轮番教育、批评声中他变得越来越无所谓,父母已经心灰意冷,许多老师也决定放弃。
就在一次课间,科学老师拿着他自制的一盏小台灯给我展示,虽然很简陋,但是这使我的眼前一亮,我想这一个小制作就足以证明他对生活、学习还是充满了希望的。
针对他爱好小制作这一点,我请科学老师与我合作一起来辅导他的动手能力,并且我们约定对于他任何微小的进步都给予及时的表扬。
果然,在老师的指导下,他的小制作也越来越好,在一次全镇的科技创新制作比赛中他获得了一等奖,我抓住机会在班级里好好的表扬了他一番,在和他的交流中鼓励他不放弃其他文化科目。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最后的升初中考试中,他以令人满意的成绩升入初中,真正找回了自信和自尊。
而我,在适时的表扬中博得了他对我的信任,我们之间可以说不仅是师生关系更是朋友关系。
有人说:"批评一百次,不如表扬一次,表扬一百次,不如给他一次成功的体验。
"我们相信成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重要的是能让学生重新认识到生活的可贵,真正意识到自己责任的所在,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同时更促进了他们形成积极的独立的人生态度。
四、教师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不是知识的装载者。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是建立在互动性的交往过程中,通过师生情感沟通,使教师通过联系学生的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
这样师生关系会得以升华。
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由发挥,自由想象,踊跃发言,从而使课堂教学气氛非常活跃。
我在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五年级数学第九册第二单元应用题这一节的教学过程中,我没有进行程序式的讲解,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
我首先让学生自己分析、解答应用题,并且以相互比赛的形式看谁做的又对又快,我只是起一个指导的作用。
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竞争参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