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病人
(2)心理护理:针对疾病做好知识宣教,向 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目的、必要性、预后效果。 通过介绍同种病例治愈的例子,介绍手术专家, 让患者与病区内同类患者交谈等方法,增强患 者治愈疾病的信心和决心,取得患者及家属的 配合。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合并有心脑血管疾 病及其其他内科疾病的患者,术前应请相关内科 会诊,给予相关治疗,控制症状,待稳定后进行 手术治疗。术前须做皮牵引、骨牵引的患者,应 注意观察皮牵引皮肤是否有水泡,骨牵引针眼有 无出血及发红现象,患肢远端的血液循环情况,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给予相应处理。
6.功能锻炼
主要以肌力、关节活动度和步态训练为主,分三个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 术后第1-2天,主要以患肢肌肉静力收缩运动和远端关节的活 动为主,目的是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1)踝关节主动背伸,跖屈运动 仰卧位,最大限度地进行踝关节背伸及跖屈运动,每个动作 保持10秒后,再放松。 (2)股四头肌、腘绳肌训练 仰卧位,患肢外展30°保持中立位,膝下可垫一软枕,主动 下压膝关节,足跟尽量向前,保持大腿肌肉收缩状态10秒,然后 放松。 (3)臀肌收缩运动 平卧位伸直腿,上肢舒适地放着身体的两侧,收缩臀部肌肉, 保持10秒,放松。以上每个动作持续作10~12分钟每次,2~3次每 天。
股骨颈骨折病人 护理
主诉:外伤致右髋部疼痛、肿胀、畸形伴活动受限2天. 现病史:患者于2天前走路时不慎摔倒,伤及右髋部,即感右髋部疼痛、畸 形、肿胀伴功能障碍。被人救起后急送往当地医院,拍X片示:“右股骨颈 骨折,骨折线清晰,折断明显移位”。该院建议手术治疗置换关节,患者及 家属为求进一步治疗,特来我院,我门诊医师以“右股骨颈骨折”收入院。患 者自入院以来,一般情况可,无寒战及高热,无头痛及头晕,大小便正常 体征:患者平车推入病房,右下肢短缩约2cm,向内畸形,局部压痛明显, 可触及骨折端,闻及骨嚓音,有异常活动,主动活动不能,被动活动疼痛 加剧。右足背动脉搏动尚可,右足感觉正常,末梢血运可。
术前护理?
(1)患者准备:做好辅助检查、如血尿便常 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x线片 等。常规备血、做皮试。要求吸烟者禁烟, 指导患者进行引体向上运动及床上排便,将 教会下肢功能锻炼、关节活动方法以及正确 使用拐杖,设法消除患者过度紧张恐惧心理。 拟定合理护理计划。评估全身情况。肥胖患 者术前应劝其减轻体重,因过度肥胖的患者 术后增加出血、脱位的几率,避免患肢肌肉 注射。
3.第三阶段 术后6天-3个月,在锻炼髋关节活动度和加强四头肌力量训练 的同时做好下床和步态训练。目的是增加患者身体平衡性和肢体的协调性, 防止意外发生。 (1)从侧卧到坐位训练,嘱患者双手拉住床上拉手或用力在床上撑起。曲 健肢伸患肢,移动身体至健侧床沿,护士在健侧协助,托住患肢移至床边 让小腿自然下垂,注意屈髋不能大于90°,患肢外展。 (2)坐坐位到展位训练:护士站在患侧辅助患者,让其健侧用力着地,递 给拐杖或步行器,利用双手和健肢的支撑力站起,患肢根据个体差异可不 负重或部分负重,负重的力量逐渐递增,从开始的20-30KG,直到可以完 全负重。 (3)站位到行走训练:行走时健侧在先行,患肢跟上,在移动步行器向前。 (4)平衡能力训练:为了患者的安全,在行走前让患者在床尾或用双手扶 步行器站立,两腿分开与肩同宽,护士在患者身后左右摇晃其腰部,以了 解患者的平衡能力,然后借助步行器行走。整个过程速度要慢,防止体位 性低血压和休克的发生。 (5)上下楼梯拐杖行走法:上楼梯时健侧在上,拐杖和患肢留在原阶,下 楼梯时,患肢和拐杖先下,再则是健肢跟下,但不易登高。 (6)训练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指导患者独立完成各项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动 作,如穿裤,穿鞋,穿袜,上下床等,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适应性
全髋关节置换术?
适应症
01
1994年美国国立健康研究所在针对全髋置换 的共识性声明中指出:全髋关节置换术适用 于几乎所有患髋关节疾病而引起慢性不适和 显著功能障碍的病人。然而在年轻病人中这 并非解决髋关节疼痛的唯一手术方式 以往认为60-75岁最适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现在高龄本身并非手术禁忌症
髋关节组成?
髋臼 股骨头
股骨头血供? 小凹A 滋养A升支 旋股内外侧A
病因?
特别是女性,骨质疏松使股骨颈脆弱。加之髋 周肌群退变,平地滑倒都可至股骨颈骨折。
01
老年人
一般因严重的外伤,如车祸或高处坠 落伤等。
02
青壮年
分类哪些?
01
头下骨折----易坏死
按 骨 折 线 部 位 分 类 :
.牵引的护理 1.术前护理 3.观察局部血运皮温 4.预防压疮 2.术后护理 5.功能锻炼 6.有效咳嗽排痰 3.出院指导 7.注意三不:不过度负重, 不做盘腿动作,不坐矮凳
.
体位?
牵引需采取中立、患肢外展20°~30°、内收 的位置。患足需中立位。限制患肢外旋位置。 避免被褥压在牵引装置上,以免影响牵引效果。 为防止患肢外旋可同时穿"丁"字鞋。
(4)术前训练指导:为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 生,术前应指导患者屈伸踝关节和足趾关节运 动,做大腿及臀部肌肉训练,以预防深静脉血 栓的形成、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指导患者学 会做扩胸运动和深呼吸,以增加肺活量,防止 术后坠积性肺炎,同时,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 以适应术后生活。
术后护理?
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脱位
发生率为0.6%~7%,脱位原因与关节类型、 手术人路途径、术后搬动不正确、早期功能锻炼 不得当及病人自身条件有关。 护理工作中应注意保持患者正确的体位。观察脱 位的要点是:患肢疼痛剧烈,双下肢长度不同 (患肢缩短),成过度外旋位。 一旦发生脱位,应立即使患肢制动,并通知医生 进一步处理。
预防褥疮
引流管的护理
预防并发症
01
02
03
04
05
06
患肢护理
饮食指导
功能锻炼
1.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回病房后以“轻、缓、平”原则将患者移至床上,观 察伤面是否有渗血、渗液,体温超过38.5℃以上,提示有 感染的可能,应及时报告医师及早处理。术后禁食6h,头 偏向一侧,注意患者的意识状态,如患者出现躁动,给予 肢体制动,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及皮肤的温度、感觉、 足趾运动,保持关节的稳定,观察术后引流管的情况,发 现异常及时告知医师,及时给予处理。
预防便秘
由于卧床时间长,活动受限,肠蠕动慢, 加之蔬菜水果吃的少,床上排便不习惯等因 素,极易发生便秘。 向患者讲解床上排便及多吃粗纤维的食物, 多饮水。 每日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协助患 者养成饭后半小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 畅。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深静脉血栓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 症。 表现为:下肢肿胀,皮肤颜色紫绀,皮温升高,甚至 出现胸闷、呼吸困难。 预防的原则:术后早期活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也 可给予肢体按摩;低分子肝素钠可起到较好的预防血 栓的作用。 护理工作中应注意患肢的感觉、色泽、肢端动脉搏动 情况,如出现下肢肿胀、肢端温度降低、皮肤发绀、 疼痛加剧,应警惕栓塞的发生 。
规范细致的护理是预防出现褥疮的根本措施。 卧气垫床,定时翻身,一般2h翻身一次。 注意保持患者身体皮肤及床铺的整洁、干燥及平整。 对于受压骨性突出部位,可进行按摩,以促进局部 血液循环,同时可选择柔软物将其垫起,以减缓局 部压力。 对骨折后不便翻身的,应定时对受压部位进行手法 按摩,一旦发现受压部位发红,应引起注意,可行 局部热敷,酒精擦拭及理疗,但对感觉障碍的应避 免烫伤。
2.患肢护理
保持患肢的功能位,正确变换体位可防止出现术后并发症, 为患者早日康复奠定基础。患肢的功能位是指,既可固定关节, 又利于减轻切口张力,减轻疼痛,方便肢体活动和利于肿胀消退 的位置。 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功能位应做到“三防”:防过度屈曲和伸直, 术后在膝关节下垫一软枕;防内旋,术后穿防旋鞋或做下肢牵引, 保持患肢外展30°中立位;防内收,两下肢间垫一软枕保持肢体外 展位,防止人工假体脱位。 术后48 h内严密观察患肢末梢血运变化,如患肢皮肤青紫、皮温 低、足背动脉消失或减弱,应及时处理。术后2—3 d拍x片,了解 人工关节置换情况。搬运病人或使用便盆时要特别注意,应将骨 盆整个托起,切忌屈髋动作,防止脱位。如病人发生髋关节剧烈 疼痛,应立即报告医生,进一步明确有无脱位。
术后并发症
02
1.股骨上段破裂。发生率为6.0%——15.3% 。
2.人工髋关节脱位。人工髋关节脱位是全髋置换术 的早期主要并发症 。 3.严重疼痛 。
4.感染。感染发生率为2.1% ~10.3%。 5.假体松动。假体松动是人工关节置换失败的最常 见原因,也是术后返修术的主要原因。
保守治疗护理
4.饮食指导
应多食与骨折修复关系密切 的钙、磷、维生素C、维生素D 且易于消化的食物,如豆类、鱼、 瘦肉、牛奶、水果、蔬菜等,加 强营养,有利于骨折愈合。
5.预防并发症
感染 预防坠积性肺炎 预防尿路感染 预防便秘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脱位 预防褥疮
感染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感染的几率由早期 10%~15%控制在目前的1%左右。感染多 发生在术后早期,是造成手术失败的主要原 因之一。主要为血源性感染。
经颈骨折----易坏死
03
基底骨折----较易愈合
01
不完全骨折
02
按 移 位 程 度 分 (
Garden
无移位的完全骨折
)
03
部分移位的完全骨折
04
完全移位的完全骨折
症状和体征?
01
畸形
02
疼痛
03
肿胀
04
功能障碍
05
患肢缩短
如何治疗? 皮牵引 骨牵引 内固定
02
保守治疗
01
手术治疗
股骨头置换
牵引的护理?
皮牵引重量不宜超过6kg; 骨牵引者,(1)准备好牵引架、牵引带;(2)患者 取仰卧位,躯干、骨盆及下肢在同一轴线上,患肢外展 20~30°,患足呈中立位,防止内外旋转;其牵引重量视 情况适当调节,维持量一般为体重的1/7。(3)预防骨牵 引针眼感染 保持针眼干燥、清洁,针眼处不需覆盖任何 敷料,每日用75%酒精滴针眼2次,针眼处有分泌物或痂 皮需用消毒棉签将其擦去防止痂下积脓。在牵引期间鼓 励患者早期功能锻炼,预防肌肉萎缩及深部组织静脉炎。 3~4周后去掉牵引,可练习抬腿,自由活动患肢。并继 续逐日练习股四头肌收缩等活动。如果肌力好,可适当 扶拐下床锻炼,患肢不负重。 3个月左右复查X线片,遵医嘱指导后可下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