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风娃娃》教案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风娃娃》教案

《风娃娃》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2.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一、激趣导入
1.直接导入:今天,我们认识一位新朋友──“风娃娃”(师板书:风娃娃):这就是风娃娃。

风娃娃长着一张胖乎乎的小脸蛋,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真可爱!
2.读题:想和风娃娃交朋友吗?那就和风娃娃打个招呼吧!
3.(过渡)可爱的风娃娃在妈妈的关心下,长大了,有一天,妈妈说:“孩子,你已经长大了,可以离开妈妈了,你到田野里去吧,在那里你可以帮人们做许多事!”风娃娃娃娃听了,快活地答应了,你们想知道风娃娃做了哪些事情吗?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第一遍读课文,请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生自由读课文。

3.认读生字、词。

(1)小朋友们读书都很认真,课文里的词语你会读吗?(课件出示生词。


(2)认读词语里的生字宝宝。

(课件出示)
①带拼音②去拼音
4.你有好的方法记住生字吗?
5.游戏:生字转盘。

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我们一起玩个游戏。

转到哪个生字你大声就读出来。

6.生字都能认了,课文肯定读得更棒,这次有个要求:请你读完课文以后想一想:风娃娃都到了哪些地方?做了什么事?
7.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田野吹动大风车
河边推动帆船
广场吹跑风筝、衣服,吹断小树
三、研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2段:让我们跟随风娃娃一同到田野去看看吧!
1.自由读第二段:人们喜欢风娃娃还是在责怪风娃娃?说说你的理由。

(风娃娃吹动风车抽水……人们喜欢风娃娃。


2.结合重点句指导读中感悟
①“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使劲向风车吹去。


②“秧苗喝足了水,笑着不住地点头,风娃娃也高兴极了!”
原来风车怎样转?
(1)出示:一架大风车正在慢慢转动,抽上来的水断断续续地流着。

(2)断断续续:你知道是什么意思?(不连贯,水一会儿流一会儿停。


生活中在哪儿感受过?(课文读得不熟练,不流利,就会读得断断续续。


3.风娃娃来帮忙了,他怎样吹?
(1)句子: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使劲向风车吹去。

(2)指导朗读:深深地,什么样子?你能学一学吗?使劲——很用力的。

4.出示句子:秧苗喝足了水,笑着不住地眯头,风娃娃也高兴极了!
(1)指导朗读:
(2)读着读着,我们仿佛都成了小秧苗,正喝着风娃娃送来的甜甜的水呢!可爱的小秧苗,和风娃娃说句话吧!
(二)品读第3段、5—8段。

1.带着小秧苗的感谢,风娃娃又兴高采烈地来到河边和广场,请你仔细读读课文,人们是喜欢风娃娃还是责怪风娃娃?
2.学习第3段:
(1)出示图,你知道他们是谁吗?纤夫。

纤夫正在干什么?(拉船,船很重,他们很辛苦。


(2)出示:他们弯着腰,流着汗,喊着号子,船却走得很慢。

指导朗读,体会辛苦。

(3)引读:风娃娃急忙跑过去,对着船帆吹起来。

船在水面上飞快地行驶。

——
3.填空:风娃娃想:帮助人们做好事,真(容易),只要有(力气)就行。

4.学习第5—8段:
(1)风娃娃这样想着来到了广场——齐读第5段。

(2)出示句子:不一会儿,风筝被吹得无影无踪,孩子们伤心极了。

理解:无影无踪。

你知道了什么?(风太大了。


5.可风娃娃一点儿也不知道,出示句子:他仍然东吹吹……
6.如果你就是那棵受伤的小树,那只断线的风筝、那件被吹跑的衣服,你想对风娃娃说些什么?
7.指导朗读
四、明理小结
1.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时需要风大点,有时又希望风小点。

什么时候你希望风大点儿?什么时候希望风小点儿?
2.听了你们的话,风娃娃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做好事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人们有用。

五、书写生字
1.瞧,风娃娃多能干呀!它用“伤、表、示”写了一句话。

咱们
也来跟风娃娃比一比,学会写这三个生字宝宝。

2.指导书写“伤、表示”。

表:上下结构,上短下长。

3.学生练写。

六、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可爱的风娃娃,风娃娃想给人们帮忙,结果却帮了倒忙。

风娃娃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

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动脑筋想一想。

七、板书设计:
24、风娃娃
田野吹动大风车
河边推动帆船
广场吹跑风筝、衣服,吹断小树
漫话台风
台风并非是个巨大可怕的怪物,而是一种自然现象。

那末,台风是怎样形成的呢?
首先,台风的巨大能量必有庞大的供能者,所以台风一般都形成于广阔的热带洋面上,还要求这足够大的洋面表层不浅于60米的水层温度在26.5℃以上。

这样,在适当的条件下才可能由广大的区域汇集超巨大的能量。

其次,要有必要的扰动,比如热带涡旋等。

而这个必要的扰动要发生在赤道两侧5度纬距之外,因为大于5度处的“地
球自转偏向力”才可以使气流向右方(北半球)偏转。

不致直接流入低压中心迅速把低涡填塞,而是气流绕中心向右作逆时针运行。

另外,若发展成台风并维持下去,还需要有较深厚的整层大气的气柱的“一致行动”,高层低层气柱壁都作此旋转运动,所以中心气柱变暖是必要的。

要满足上述条件而形成台风,在理论上主要有这样一些观点:一是热带海洋上,空气处于不稳定状态,当有对流性云体出现或在较大范围出现小低压扰动,则可能导致台风生成;二是南北半球较大规模的气流汇合,即一定规模的越赤道气流与东北信风汇合,在北纬5度以北形成扰动;三是近年来我国山东省气象台和气象研究所研究认为海底火山等地热活动可能是形成扰动和热气柱,使处于临界状态的热带海洋大气生成台风的因素之一。

台风在北太平洋生成后,多向西北西或西北或偏西方向移动,但是也有个别摆动前进的,或打转的。

它们或登陆我国或靠近我国沿海在海上转向东北。

这些行踪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和西风带的引导气流影响。

在我国登陆的台风中,有据可考的风力最强的台风大约是1973年14号台风,9月14日在海南岛琼海登陆时风速达72米/秒,相当于19级以上的风力,使直径90厘米的钢筋水泥柱刀削似地折为两截,吹飞的瓦片嵌入椰子树干达两寸多深。

不过,台风也并非无坚不摧。

海岛上的大部分椰子树可称得上抗台卫士,它根深、干固、无枝,羽状叶坚韧、直接长在树干上,狂风
折不断树干也撕不碎羽状叶——这也是大自然的造化。

而宝贵的热带经济林木橡胶树却是怕台风的。

70年代海南岛橡胶树受台风危害率积累达44%。

所以,以椰林作为橡胶树的防风林确是个好办法。

还有西沙岛上的抗风桐,虽无椰子树那样强固的树干和羽状叶,但是有着极强生命力的较矮的枝干群体,也是防台风的好材料。

细弱的稻子,也并非绝对的弱者,若形成较好的群体,如“矮脚南特”则可利用自身的韧性、群体的“互助”和地表面的粗糙度保护自己,遇台风一般也不倒状。

人类适应台风的办法很多,西沙岛上为适应台风多、风力大和海岛的特点,不少建筑为圆形、平顶,这样一则抗风,二则可以接纳雨水作淡水使用。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三国时代,在赤壁这地方发生了一次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叫“赤壁之战”。

曹操号称拥军百万,雄居北方,想并吞南方。

东吴、西蜀就联合起来,一起对抗北魏。

东吴的统帅周瑜和西蜀的军师诸葛亮在一起研究攻打曹操的方案。

他们决定利用曹操狂妄自大的轻敌情绪,采用火攻的作战方案。

周瑜用反间计,让曹操杀死曹军中熟悉水战、可以抵挡他们的将领蔡瑁、张允。

周瑜又叫庞统假作献计,骗曹军把战船连在一起。

周瑜又打黄盖,让这老将用“苦肉计”去诈降曹操。

实际上,黄盖
在船中装满了容易燃烧的物品,准备以诈降的方式冲向曹营,发起火攻。

一切都安排好了,就缺一个很重要的条件――要向北岸曹军放火,必须依仗着东南风才能办到。

当时正当隆冬季节,天天都刮西北风。

周瑜忧急成病,卧床不起。

只有军师诸葛亮心中有数。

他自称有个秘方可以治好周瑜的病。

诸葛亮拜访周瑜,把药方写了出来: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四句韵文道破了周瑜的心事。

周瑜急切地请教诸葛亮有什么办法,可以借东风。

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他通过气象观察,心中就有了办法。

他对周瑜说,自己能呼风唤雨,借三天三夜东南风来帮助周瑜放火。

周瑜立即命人筑了一个土台,叫“七星坛”。

诸葛亮在“七星坛”上祈求东南风。

到了预定的日期,果然东南风大作,周瑜就顺利地执行他的火攻计划。

东风狂吹,火光冲天,赤壁之役,曹操吃了败仗,从此奠定了“鼎足三分”的局势。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比喻样样都准备好了,就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什么风凉?
什么风暖?
什么风整天打转转?
什么风呀戏海水?
什么风能把船掀翻?
秋风凉,
春风暖,
旋风整天打转转, 龙卷风呀戏海水, 台风能把船掀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