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通论》课程习题集答案植物保护通论》课程习题集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二O一一年植物病理学部分一、名词解释:1.致死温度:导致生物体热死的最低温度或是导致生物体冻死的最高温度。
2.致病性和抗性:一种生物具有的引致植物病害的能力;指植物具有的抵抗不利环境的某些性状。
3.植物病原的致病性: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并诱发病害的特性。
4.植物病害:植物由于致病因素影响,生理和生化功能受干扰,生长发育受影响,在生理和组织结构上出现病变,表现各种不正常状态,甚至死亡。
5.真菌的生活史: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孢子的过程。
6.杂草:能够在人工生境中自然繁衍其种族的植物。
7.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综合考虑生产者、社会和环境利益,在效益分析基础上,从农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协调应用农业、生物、化学、物理等多种有效防治技术,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危害允许水平一下。
8.营养胁迫:9.温度胁迫:超过植物生长所需温度对植物造成的胁迫。
10.体外保毒期:指病毒离开寄主生物,在寄主生物体外能存活的时间。
11.水分胁迫:植物水分散失超过水分吸收,使植物组织含水量下降,膨压降低•正常代谢失调的现象。
12.生理小种:同种病原物的不同群体在形态上没有什么差别,存在差异。
一在生理生化特性、培养性状、致病性等方面般情况下,不同小种对同种作物不同品种(或不同种、属)之间的致病性不同的生物类群。
13.全寄生性种子植物:没有叶片或叶片退化为鳞片状,无足够叶绿素,不能正常光合作用,导管和筛管与寄主植物相连,从寄主内吸取全部或大部分养分和水分。
14.侵染过程: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可侵染部位接触,并侵入寄主植物,在植物内繁殖和扩展,然后发生致病作用,显示病害症状的过程。
15.潜伏侵染:有些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后,由于寄主和环境条件的限制,暂时停止生长活动而潜伏在寄主体内不表现症状,但当寄主抗病性减弱,有利于病菌生长,病菌可继续扩展并出现症状。
16.局部侵染和系统侵染:病原物局限在侵入点附近,形成局部的感染;病原物从侵入点向各个部位蔓延,甚至引起全株性的感染。
17.寄生物和寄主:依靠从其他活的生物中获取养分的生物;被寄生的生物。
18.寄生和腐生:依靠从其他活的生物中获取养分;从动植物尸体或腐烂组织获取营养维持自身生活。
19.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只有处侵染,没有再侵染的病害;一个植物生长季中具有初侵染和再侵染的病害。
20.初侵染和再侵染: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在植物一个生长季中最初引起的侵染;初侵染植物上病原物产生的繁殖体,经过传播,有侵染植物的健康部位过程。
21.病害循环:侵染性病害从寄主植物的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22.病程: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可侵染部位接触,并侵入寄主植物,在植物内繁殖和扩展,然23. 半寄生性种子植物:有叶绿素,能光合作用,但根多退化,导管直接与寄主植物相连,从寄主内吸取水分和无机盐。
后发生致病作用,显示病害症状的过程。
24. IPM :综合治理 二、判断题一种真菌的生活史在一种寄主上完成,称为单主寄生。
(10. 细菌接触感病植物后通过主动侵入、伤口或植物表面的自然孔口等途径侵入。
(11. 细菌接触感病植物后通过伤口或植物表面的自然孔口等途径侵入。
(12. 同一种真菌需要在两种以上的寄主上才能完成生活史的称为转主寄生。
13. 同一种真菌能在两种以上的寄主上完成生活史的称为转主寄生。
(14. 没有病征的病害就是病毒所致。
( F )15. 寄主植物的抗病性是稳定遗传,永不改变的。
(16. 腐生物不会导致植物病害。
( F )17. 单年流行病害既有初侵染,也有再侵染。
(18. 大面积种植感病作物,遇到大量的强致病病菌就会爆发病害大流行。
(19. 病原物的致病性是稳定遗传,永不改变的。
( F )1. 子囊孢子是真菌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
(2.植物病原微生物都是寄生物。
( F )3. 植物病毒是一类有传染性的原核微生物。
(4. 植物病毒病没有病征。
( T )5. 真菌性病害一般呈系统性表现症状。
( T )6. 原核生物是指含有原核结构的单细胞生物。
7. 一种真菌只能在寄生一种寄主植物,称为单主寄生。
(8. 9. 细菌属于原核单细胞微生物。
( T )20.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成正相关。
(F )21. 病毒在寄主细胞内才能增殖,因此病毒导致的病害都是系统性病害。
(22. 病毒导致的病害往往是系统发病。
(T )23.病毒不能通过寄主植物的种子传播。
(F )三、选择题1.表现颗粒状物病征的病害属于:( A )A、真菌性病害B、细菌性病害C、病毒病害D、前三种都可能2.属于真菌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是( D )A、芽孢子B、厚壁孢子C、游动孢子D、子囊孢子3.属于严格专性寄生的病原物是:( C )A、线虫B、细菌C、病毒D、都不是4.积年流行病害:(A )A、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B、既有初侵染,也有再侵染C、以上都不对上都对5.杂草分为耕地杂草、杂草类、水生杂草等,是按照杂草的(D)进行的。
A、形态B、生物学特性C、植物系统D、生境6.表现霉状物病征得病害属于:( A )A、真菌性病害B、细菌性病害C、病毒病害D、前三种都可能7.属于真菌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是( D )A、芽孢子B、厚壁孢子C、游动孢子D、担孢子8.能通过伤口侵入寄主植物的病原物可能是:(- 3 - D 、以A、病毒B、细菌C、真菌D、都可能A 、形态B 、生物学特性C 、植物系统D 、生境 10 .表现锈状物病征得病害属于:( 真菌病害 )A 、病毒病害B 、细菌性病害C 、病毒病害D 、前三种都可能 11 .属于真菌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是( D )A 、芽孢子B 、厚壁孢子C 、游动孢子D 、卵孢子 12.能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寄主植物的病原物可能是:(A 、病毒B 、细菌C 、真菌D 、都不是13 .杂草分为一年生杂草、二年生杂草和多年生杂草,是按照杂草的(A 、形态B 、生物学特性C 、植物系统D 、生境 14.属于真菌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是(15 .表现脓状物病征得病害属于:(16.能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寄主植物的病原物可能是:(A 、病毒B 、细菌C 、真菌D 、都可能 17 .下属概念属于植物病害病征的是:( BA 、变色B 、霉状物C 、畸形D 、萎蔫18 .属于真菌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是( B )19.测试病毒致死温度的时间是:( C )A 、芽孢子B 、卵孢子C 、结合孢子D 、子囊孢子A )进行的。
B )进行的。
A 、真菌性病害 B 、细菌性病害C 、 病毒病害D 、前三种都可能A 、卵孢子B 、厚壁孢子C 、子囊孢子D 、 担孢子A 、 1 分钟B 、 5 分钟C 、 10 分钟D 、 30 分钟A、病毒B、细菌C、线虫D、都不是21 .下属概念属于植物病害病征的是:(B )A、萎蔫B、脓状物C、坏死D、腐烂22 .属于真菌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是(C )A、卵孢子B、卵孢子C、游动孢子D、担孢子23.植物表现长势不良,叶片发黄,最大的缺素可能是:(A、缺NB、缺PC、缺KD、缺Ca24.主要通过伤口途径侵入寄主的是:(A、病毒B、细菌C、真菌D、线虫25 .下属概念属于植物病害病状的是:(A、粉状物B、霉状物C、畸形D、锈状物26.属于真菌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是(A、结合孢子B、卵孢子C、担孢子 D 、节孢子27.下述生物属于原核生物的是:(A、真菌B、细菌C、病毒D、线虫28.主要通过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途径侵入寄主的是:(A、病毒B、细菌C、真菌D、线虫29.表现粉状物病征得病害属于:(B )A、细菌性病害B、真菌性病害C、真菌性病害D、前三种都可能30.属于真菌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是(A )A 、结合孢子B 、厚壁孢子C 、游动孢子D 、芽孢子31 .属于腐生的病原物是:(32 .单年流行病害:( B )B 、既有初侵染,也有再侵染C 、以上都不对D 、以上都对四、简答题: 1. 植物细菌病害的发生特点。
答:受害组织表面常为水渍状或油渍状;潮湿条件下, 病部有黄褐色或乳白色、胶粘、似水珠装的菌脓;腐烂型病害患部往往有恶臭味。
2. 简述植物线虫对植物的危害机理和线虫病害的主要特征。
答:线虫的穿刺吸食对寄 主细胞有刺激和破坏作用;症状:植株矮小、叶片黄化、局部畸形和根部腐烂。
3. 简述植物病害形成的 3 因素在病害形成中的相互关系。
答:环境、寄主、病原物。
4. 简述细菌病害的防治要点。
答:①培养壮苗,要求植株强壮;②移栽时主要保护植物不要有伤口;③要控制环境条件。
5. 简述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特点和病因种类。
答:①侵染病害:具有传染性;田间有明显的发病中心,分布有一定规律;有明显病变过程。
②不具有传染性;发病无规律,发病迅速。
6. 简述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特点。
答:不具有传染性;发病无规律,发病迅速,不具 有明显发病中心。
7. 简述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程序。
答:从病害特点、发病范围、周围环境、病史等方 面进行分析,可帮助诊断。
8. 简述病害长期预报和短期预报的主要依据。
9. 简述病毒病害的特点和主要的传播途径。
A 、病毒B 、细菌C 、线虫D 、真菌A 、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10.简答植物病原菌致病的物质基础和病害对植物的生理功能造成的不良影响。
11.简答植物病害症状的概念和类型。
答:①病征:病原物在植物病部表面形成的构造;包含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索状物、脓状物。
②病状:植物自身外部表现出的异常状态;包含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12.简答植物病害的诊断、鉴定程序。
13.简答真菌的特征和安氏( Ainsworth )分类系统中真菌门的五个亚门名称。
答:①特征:真菌是一类营养体通常为丝状体,具细胞壁,异养型,以吸收的方式从外界获取营养,通过产生孢子体繁殖的真核生物。
②亚门: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
14. 简答杂草对作物的危害方式。
答:光照竞争、CO2 利用竞争、水分竞争、矿质营养元素竞争。
15. 简答柯赫氏法则的步骤并分析柯赫氏法则在哪些条件下不适用。
答:①步骤:感病植物上伴随有病原物;在培养基上可分离和纯培养;回接表现相同症状; 再分离培养得到相同病原物。
②使用条件:仅适用于侵染性病害。
16.分别简述植物病原真菌、细菌和病毒的主要侵染途径。
答:①真菌: 直接侵入、自然孔口侵入;②细菌:自然孔口、伤口侵入;③病毒:伤口侵入五、论述题:1.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的主要特征。
答:①真菌病害:坏死、腐烂、萎蔫,少数为畸形。
病斑上有霉状物、粉状物、粒状物。
②细菌病害:受害组织表面常为水渍状或油渍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