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导:一、面对攀比——人和人比什么?这是一个合作与竞争的时代,人和人每天都处在比较之中,但关键是比什么?怎么比?二、目前学校攀比现象简析第一是比穿戴。
有些学生对穿着十分讲究,喜欢追新潮、穿名牌、扮“酷”耍“派”,似乎这样方能显示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其实,这是一种自信心不足的表现,用名牌来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来充实自己,用智慧来丰富自己。
第二是比用品。
有些同学喜欢追求高档文具、手机(小灵通)、MP3等高档物品,似乎谁用的东西最时尚、最昂贵谁就最能代表潮流,谁就最富有,谁就在同学中最有“地位”。
其实,这是一种虚荣和无为的表现。
第三是比吃的。
课间到小卖部买,晚上催家长送,桌屉放,衣柜藏,品种多样,不吃正餐偏爱零食,一心想吃合口味的,吃馋了嘴,影响了身体。
比吃、贪吃对自身的健康成长无益,有意识地让自己吃点苦受点儿磨难,对自身的成长是有益的。
“吃”、“穿”、“用”是人生活所需,追求生活的高质量并没有错,但是,作为学生,一味讲究“吃”、“穿”、“用”,会迷失自我,丧失志气,分散精力,荒废学业。
三、怎样比才是健康的:(忠告:创造比享受重要。
) 1、比物品不如比人品,人品比物品更重要。
家庭、学校、社会看中的是同学们的人品和能力。
享受自己用劳动创造的价值,要比享受父母或别人的劳动成果快乐得多,幸福得多。
2、“不比穿戴比学习,不比文具比志气,不比吃喝比成绩,不比家庭比能力”。
3、要比就比:看谁的目光最远大,看谁的脚步最坚定,看谁为自己的将来准备得最充分。
4、比不是简单套用,盲目模仿,更不能丧失自我,成为他人的模板。
否则便会如东施的效颦,邯郸人的学步,丧失真实的自己。
比不是争,不是斗,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也莫取。
万物终有尽,名利终虚无。
比更不是搞机关,玩暗算,嫉妒,流言,诽谤,中伤,一旦沦落于此,你就置身于悬崖边,稍一倾斜,便会跌入万丈深渊,碎骨粉身。
5、比啊比,只专注与人比享乐,把荣耀当作冠冕顶在头上的,是浊物。
被别人的长处压得头沉膝盖软的,是懦夫。
从万物中比出差距提炼警觉的,是智者。
不断自省,超越小我,关怀他人艰辛,有大仁大爱者,是勇士,是圣人,他才是比之后最大的赢家。
6、比,是一种竞争,是一种动力。
这种动力是巨大的,它能使人不断向前,不断进步。
设想一下,如果世界上不存在比,人们肯定不会向前,肯定没有一种上进心,这将是致命的。
如果我们不积极进取,将永远停留在古代的那种刀耕火种的时代中。
四、材料 1、古代石崇和王恺比富。
2、成语:东施效颦、邯郸学步 3、目前,全世界都在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制止校园攀比风气的做法也不少。
比如德国考虑统一校服,制止校园名牌追捧者;新加坡明文规定不许中学生穿名牌;英国贵族学校的皇室子弟,必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也必须与平民孩子同甘共苦。
在我国,北京市教委新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将“生活不做攀比”作为重要的一条单独列了出来。
4、新店开张,某老板用3000千人民币卷爆竹来放。
5、比较好的题目:议论文:《攀比心理不可取》《一个比字两把刀》《在比中进步》《善比善终》《都是攀比惹的祸》五、范文:比-境由心造与贤哲比,就要见贤思齐。
学习屈原的痴心爱国,忠诚不二;司马迁的为事业隐忍苟活,超凡大勇;陶潜的回归自然,恬静闲适;李白的飘逸脱俗,朗朗傲骨;杜甫的忘怀自我,忧国忧民;苏轼的旷达洒脱,随遇而安。
与他们比,找出差距,然后乐意向他们靠“齐”,这样你怎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又怎能不在心灵上获得自由和坦荡?在比较后追寻的过程中你的灵魂开始逐渐超越低俗,走向高贵,净化了的灵魂也便描上了美丽的色彩,也会如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明澈如诗,清新如画。
与身边的人比,你一样可以和他们比。
比什么?比谁能在单调平凡的工作中寻找到乐趣并为之不懈努力。
比谁能够为梦想而坚持努力,奋斗不息,让微笑一直自信的绽放。
比谁肯为干渴焦躁的旅人捧上自己的甘泉,把一份清凉和甘甜留给他人。
比谁能在困厄中仍为急难中的陌路人,伸出自己的双手,温暖他们冰凉的内心。
比谁可以超越物欲、名利,不为外物所羁绊,率性而为,走向真善美。
这样,比是虹,它能使你心灵的天空越加夺目;是明月,将你的心灵之乡洗得更明净;是阳光,把你的心房照耀得更光明坦荡。
比是什么?比是惊雷,它既可以把你震醒鼓舞你在理想的天空里飞翔,却也可以压得你一蹶不振匍匐在地上。
比是旋风,它既可以吹开你的襟怀让你拥抱整个世界,却也可以使你关闭心门令你心胸狭隘芥蒂难容。
比是暴雨,它既可以涤荡你的灵魂使之清亮澄澈散发出缕缕清香,却也可以往你的心灵里猛灌浑浊与邪恶,无情与幽暗。
在生活中,比像一朵朵小花,也像路边不起眼的小草,随处可见。
比既是双刃剑,一不留神,就会刺伤自己,也会刺伤别人,所以就要看和谁比,怎样比。
花,只有一点元气,即使生于荒山野岭无人过问,也要开得艳丽夺目;树,即使生于悬崖边上石缝罅隙之间,也会深深扎根于大地拼命绽放青翠绿意。
瀑布,哪怕跳下去要粉身碎骨,也要一路欢歌跌宕成壮美的风景。
高山,即使巍峨直插云天,也一样沉默无言包容一切石砾。
山水花草每天都在那里美丽,与它们相比,只要你以欣赏的眼光,你就会汲取到营养,高山之敦厚沉稳,瀑水之灵动激越,花草之率性本心,树木之扎实岿然。
双眸怎能不纯净,胸怀怎能不坦荡,心灵怎能不恬静?与动物相比亦如此。
如果谦卑而虔敬地看待一切生灵,你可以从狗身上汲取到忠诚,可以从牛那里品味到吃苦耐劳,从羊跪乳感受到可贵的感恩之心,从乌鸦知反哺体会到真挚的孝心,从母猴丧子哀断肠体验到伟大的母爱,从鸟失伴侣哀鸣而死感慨忠贞的爱情,怎能不生人不如这些动物之思?乐在不比我们从小到大,不知比过多少次,和别人比,和自己比,比成绩,比胆子,比腕力,比酒量,比工资,比父母的官阶,比情人老婆的容貌,比住房的面积,比儿女的聪慧等等,还有等等。
比赢的喜笑颜开,比输的垂头丧气。
不比就不知道自己的不足,就不会想到努力上进,迎头赶上;不比就不知道自己的优越,就不能增强自信知足常乐。
有时候啊,比还是一种气概,不是说“敢为天下先”嘛,不是说“狭路相逢勇者胜”嘛,云云。
而我,“年富力强”的时候,仿佛真是应该好好拼一拼,比一比,比出“真我的风采”来。
可我还真没那出息。
首先,我拿什么跟别人比?我中学时成绩不错,但只在本地算不错;现在所教的班级也很少考年级第一。
我胆子小,一般不敢独在晚上看恐怖片。
我力不能缚鸡,不信?那就改成力不能杀鸡,我的确没杀过鸡,也不吃鸡。
我白酒三两就醉,啤酒则三瓶。
我的工资在与我同样工龄的同事中是最低的。
我妈没工作,我爹到已退休。
我没情人,老婆脸上有痣有斑,身材不苗条。
我们单位目前至少有十户人家的住房比我家的宽,装修得比我家的豪华的更不用说。
我女儿爱玩好吃穿,不喜欢读书写字。
你要问我其他的,比如我楼下的冯老师字写得好,另一栋楼的柴老师学问深,还有几个老师搞第二职业,特能赚钱,这些都是不光我连很多人都无法比的。
其次,我说过了,我是个懒鬼,要比就要多做事。
要超过冯老师、柴老师就要比他们多花时间写字和看书。
说到挣钱,我虽也可以开个带坑蒙性质的作文辅导班,或者普通话培训班,或者书法兴趣班,但那我还有多少时间来玩魔兽争霸,来喝酒,来上网看美女?如果这样,我是要被憋死的。
这话一点也没说严重。
再次,我为什么要跟别人比?谁规定的?我是宝贵的,因为我是我,独一无二的我。
比,就要“见贤思齐”,“齐”了就没有我了。
我思想素质又不好,比赢了怕人嫉妒,比输了怕陷入自卑的泥潭。
况且有句话叫“人比人,气死人”,我气死了,谁偿命?所以我觉得应该再加点内容:气死活该,气死为天下笑,哀哉!所以就不要去比了。
喝酒,我先声明我酒量小得很,我先醉了,倒了,就没人陪你喝了。
你是不是应该帮我点,大家一起醉才好玩呢?你就要比?那你去跟坛坛罐罐比吧。
`你酒量比我小?行,我帮你点,但你不许骗人喔。
怎么,你已付钱了?好的,但我并没欠你一顿哦。
欠了?好吧,下次我付。
哈哈,我这人怎么这么好玩?好玩明天咱们又玩嘛。
我抽的是五元一盒的,以前还是两元的呢,来一支?你的是十元的?好,先抽好的,我的先省着。
十元的的确好抽啊,抽玩了就是我的五元的好抽了。
你也该评职称了,又不是跟谁争,你看人家小张的工资现在反而比你高了。
说我?说得对,谢谢您,等我有空了一定评。
哎,今天下午你有空吗?有空咱们打打国球,喝点啤酒怎样?你说你姐家开馆子半年的收入够咱们挣十年?是,这帐这么算也对,干脆,我们也辞职去开馆子?说什么呀你,咱们又不是没吃没穿没玩。
对了,这才是我的好老婆,有进步!晚上请你和啤酒。
哥们写点歪诗陋文,那是消遣,是排遣,求什么点击率呀。
你看,这里不是有几个知音吗?你的一个也没有?这有什么?我就很欣赏你写的嘛,我的这首不也没人回贴?可我自己就很喜欢。
你说的话不可能别人句句都爱听嘛。
……用我的劳动换来烟和酒,把我的心情化为诗与歌,在人群中,我活着,乐着,乐在不比,这就是我的生活。
【写作导引】材料明显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晴雯总是在不该“比”的地方与他人比,故郁闷而死,由此可以看出命题者对此种“比”是持否定态度的。
第二部分的“比”,比出了霸气,比出了豪气,比出了风采,足见命题者对此种“比”是持肯定态度的,故写本题应该辩证思考:一、“比”是人的一种本能,但要懂得哪些该比,哪些不该比,要辩证地看待比,该比时必须比,不该比时决不比。
二、联系当今社会现实,论述盲目“攀比”的危害,比如它让人丧失自信,产生心理疾病,助长社会不良之风,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三、写出“比”的另一面,不讲攀比,而比奉献,比良心,比责任感等等,并由此呼唤传统人文精神的回归。
四、“比”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比,对“比”要持从容的态度,“比”只是人们行事的一种手段,要做到“身在比中,心在比外”,这也是做人的一种境界。
【佳作展示】梦随风万里,比在从容中一考生万古清风,长河涌流,有人在权势中倒下,有人在金钱中沉沦,有人在红尘中坠落,为什么?为了比——比谁位高,比谁权重,比谁洒脱,比谁富有,而声声马蹄,又踏碎了多少人的春秋大梦。
只有在风中,在困境里,比才是一种精神,比才是一种境界;在“比”中凸显人的魅力,彰显精神的高度。
氤氲墨香,带着青草的味道,庄子是狂者,是“万古长如夜”中杀出的伟大剑客,因为他不比钱财爵位,不比位高权重,他比诗情,比人格,比精神高度。
一位含笑的老者,面临双重诱惑,前面是微波粼粼的濮水,以及水中从容不迫的游鱼,身后则是楚国的相位。
只为“留骨而贵”,只为晓梦中“迷蝴蝶”,他的不比,足以让那些蝇营狗苟的人黯然失色。
一谪二贬的苏子,只想与别人比一下心境的高度,醉心为赋,在江之清风与山之明月间徜徉。
有此种境界,谁还能看到权势的阴影?是光明之后的黯淡,还是光明之前的隐影?“浅山道人独何事,半夜不眠听钟鼓”,这种闲情逸致,只属于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