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的自我管理》

《小学生的自我管理》

《小学生的自我管理》张北镇中心小学武京虎苏霍姆林斯基指出。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班级管理不应是老师约束学生,而是学生自我约束,现代班级教育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着力培养学生自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作为班级的主人,只有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去,才能营造一个自信、快乐、和谐、实力强大的班集体。

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完整人格培养、个性充分发展,是21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共同趋向。

实行素质教育,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培育学生完整人格,这是班主任肩上责无旁贷的重任。

我认为,班主任在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仅靠一个或几个教师严格管理,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小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

一、学生自我管理的意义。

所谓"小学生自我管理"是指小学生自己主动采取的用来控制和协调班集体、小组、个人以及各种环境、物质因素的行为。

它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1、实行小学生自我管理是班集体教学的基本要求。

自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提出"班级授课制"的集体教学形式以来,世界各国的各类教学活动基本上都采用了这一形式。

集体教学的优点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其不足之处是难以顾及到集体中每一位成员的具体情况。

自我管理是小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弥补了集体教学模式中管理上的不足。

可以说,班集体教学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小学生的自我管理。

数十名学生组成的一个班级,光靠班主任、科任教师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的。

引导全班的每一位同学,发扬主人翁精神,个个都成为班集体管理工作的积极参与者,班集体方可能成为健康完整的有机体。

2、引导小学生自我管理,可以提高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

从根本上说,儿童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内外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而引导小学生自我管理正是其内部因素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途径,使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

3、引导小学生自我管理,可以培养儿童独立的个性。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合格二字有着无比深广的含义。

怎样才算是合格人才呢。

那就是具备现代化的、合理的智能结构,还应该具备独立完善的个性的人才。

"独立"不仅指不依赖父母,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更重要的是指不迷信书本,具有开拓创新的思维能力。

在班级管理中有效地实行自我管理,有利于儿童认识自我,了解他人,明确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为培养"社会化"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生自我管理的引导。

班主任除了要锻炼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外,还应该善于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1、强化小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

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小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

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引导自我管理首先要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一方面,我们要对孩子们们进行生活学习的独立性教育。

我在朝会、少先队活动中宣传"自己的事自己做",并举行各类小竞赛激趣,强化意识。

课外,我又主动与家长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保证了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

另一方面,我又爱护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成就强化。

一般说来,少年儿童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他们乐于遵守纪律,乐于配合教师的工作,也乐于为集体服务。

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

那么究竟该如何调动积极性呢。

基本的途径是给予正面强化。

例如我实行了每周两天的"无批评日"制度,使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巩固了进行自我管理的意识。

2、在活动中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引导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教育是要将"捕鱼"的本领传授给学生,不是直接将"鱼"给他们,即通常所说的"授之渔",而不是"授之鱼"。

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途径,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正式的课堂教学一般不包含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于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就成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

首先要制订严密的活动计划,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只能给予学生一定指导,而不能一手包办整个活动,而且还应该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

最后要重视对活动结果的评价。

强调其活动的深远意义,致使其长期发挥效力。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应该认真抓好班级管理工作,充分发扬民主,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真正扮演好引路人和协调者的角色。

第二篇: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易俗河镇二中:刘炎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可这“最小的主任”管的事却是琐碎而复杂的。

大至教育教学工作,小至扫把、粉笔之类鸡毛蒜皮的小事,样样少不了班主任操心。

在小学班主任这方百花争妍的教育领地,我辛勤耕耘、播种,付出了不少艰辛和汗水,也收获了丰盈的果实。

在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充满信任,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

因此,作为班主任,要努力引导学生发挥各自的主体作用,使班级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集体,成为学生个性成长的集体,成为学生社会性发展的集体,还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家”的温馨,让他们在以班级为“家”的自我管理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班级的自主管理中成长呢。

一、了解学生,关注学生作为“家”的一份子,不仅要让学生们相互了解,作为班主任老师,更应该把每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了解他的方方面面,也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发挥他们的自主性管理的意识。

因此,我经常与他们进行双边、双向及多向的沟通,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他们交谈,了解他们的一切行为活动,了解他们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互相帮助,互相关爱等内容,并及时抑制他们的错误思想,鼓励他们认真对待新环境中的学习和生活。

课堂上,我也很注意观察学生,及时捕捉他们的喜怒哀乐,正确调控他们的情绪,用相信人、发展人的眼光看待他们。

抓住有利时机,给予表扬,树立起了他各方面的自信心,逐渐改掉坏毛病教师只做有心人。

此外,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我还经常与家长保持电话联系,必要时进行家访,介绍学生在校的表现及思想情况,对家长提出具体的要求,并让家长多关注他们的孩子,配合好班级工作。

二、建设班级文化,创造温馨的“家”。

班级是学生每天活动最长的地方,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会使学生高兴来学校,还能呵护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从班级这个“家”中感受到温馨。

在班上,我让他们参与到办板报、布置教室的活动中来,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为学生的个性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使整个班级充满了成长的气息,勃发了生命的活力。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

“凡属于养成习惯的事反复讲未必有用。

一句老话,要能游泳,必须下水,老师的任务就是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练成游泳的本能。

”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好胜心强,喜欢新鲜事物。

因此,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各种条件,组织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课外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每次组织活动之前,我总是有意识地让学生集思广益,精心设计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班队活动,创造积极参与的氛围,使动脑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勇敢坚强的毅力,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班级中的一员,是“家庭”中的一员,人人都应该为班级工作,为“家庭”添砖加瓦。

此外,我还经常利用一些课外活动指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责任感和义务感,提高他们的自觉性和自制力。

这些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的班级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在班级中主人翁的地位,发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培养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形成良好班风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很多学生深受家长的溺爱,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不少学生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加上小学生自控力较差、反复性强、活泼好动,很难形成良好的班风。

针对学生好强好胜的特点,我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如在小组评价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每个小组成员都力争为自己的小组争取荣誉,在小组精神的带动下,班级的凝聚力增强了。

以“一帮一”、“同桌同学互帮互学”,大家齐心协力,互帮互助的学习,不仅同学进步,自己也在帮助同学的同时巩固了知识。

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找到了归属感。

五、建立班级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

如今的小学生,有很强的自我意识、自尊心,他们渴望得到尊重,渴望被别人承认,渴望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

根据这些特点,本着“尊重学生,提供机会,平等相待”的原则,我在班级管理中建立了班级岗位责任制,并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班干部竞选制。

班级设立各种各样的岗位,如劳动委员、学习委员、早读检查员、卫生检查员、学习组长、安全管理员等,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挥各自的潜能。

还建立“常务班长”“值日班长制度”,要想担任“常务班长”必须通过竞选,竞选人要进行竞选演讲,并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经大家投票选举而产生的。

全班学生轮流担任“值日班长”,保证人人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

有些一直被认为“差生”的同学,通过当寻执政”,纪律意识明显增强,学习明显进步。

几位平时因为成绩差,不守纪律而抬不起来的同学,在担任值日班长期间,展现了自己出众的组织才华和能力,这使他们找回了自尊,增强了自信,发现自己原来也很棒。

我想是的,要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差异,就必须给孩子们提供不同的帮助,让孩子们在班集体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需要我们班主任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努力引导学生发挥各自的主体作用,使班级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集体,成为学生个性成长的集体,成为学生社会性发展的集体,还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家”的温馨,让他们在以班级为“家”的自我管理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三篇:浅谈小学生的自我管理一、学生自我管理的意义。

所谓小学生自我管理是指小学生自己主动采取的用来控制和协调班集体、小组、个人以及各种环境、物质因素的行为。

它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1、实行小学生自我管理是班集体教学的基本要求。

自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提出班级授课制的集体教学形式以来,世界各国的各类教学活动基本上都采用了这一形式。

集体教学的优点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其不足之处是难以顾及到集体中每一位成员的具体情况。

自我管理是小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弥补了集体教学模式中管理上的不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