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数学四上条形统计图教材分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数学四上条形统计图教材分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第7单元条形统计图
一、教学内容
二、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三、具体内容
1. 例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首先呈现的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

然后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表示出数据,就出现了统计表和象形图。

在此基础上,给出条形图。

引发学生对“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进行对比。

意在使学生通过整理与比较,凸显“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的特点。

2. 例2: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2个单位)。

例2是通过调查同学们最喜欢的一种早餐,呈现了两个条形统计图。

通过分析、比较,直观地体验到“以一当二”的必要性。

接下来,教材以4个问题呈现了数据分析的过程。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以一当二”来描述数据的方法,特别是体会“当人数出现单数时,可以用半格来代表一个人”的方法,从而解决认知上的难点。

“做一做”处理。

3. 例3: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多个单位)。

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加,“以一当二”的条形图会有局限性,形成认知的矛盾冲突,接着教材提出:“如果用每个格表示2辆汽车,要画很多个格,太麻烦了,怎么办呢?”通过对上面数据的观察和思考,
感受引入“以一当五”条形图的必要性。

最后,通过第3个问题,进一步说明“以一当几”应该结合数据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教学建议
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经历统计过程。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就需要让学生完整地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学会提出用数据表达的问题,通过收集、整理、展示数据以及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方法分析数据,进而回答问题、做出判断。

2.注意体现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从两个方面来体现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一是与统计表、象形图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条形图可以直观清楚看出各类数据的多少;二是不同条形图之间的对比。

如,采用纵向条形图还是横向条形图需要根据实际问题的具体要求来决定,有时是为了版面安排的需要,有时是为了更准确地描述数据。

让学生在对比中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特点的认识,学会灵活运用统计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鼓励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

统计的核心是数据分析,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从数据中提取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

学生对数据的读取可分为三个层次:①数据本身的读取,包括用能够得到的信息来回答具体的问题,这些问题图表中有明显的答案;②数据之间的读取,包括插入和找到图表中数据的关系例如做比较(例如,比较好、最好、最高、最小等)和对数据进行操作
(例如,加、减、乘、除)等;③超越数据本身的读取,包括通过数据来进行推断、预测、推理,并回答具体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