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服务社会》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服务社会》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要学会爱岗敬业,努力服务社会
对学生常有的惯性思维进行引导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我们中学生怎样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
针对社会热点现象提出拟定活动方案,并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懂得服务社会
课堂小结
学生分小组比赛,对本节课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板书
3.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培养亲社会行为。
播放视频《志愿者——时间篇》
思考:
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感想?
你参加过哪些类似的活动?
引导学生感知服务社会,初步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
从“环保”、“义务植树”、“免费写春联”,“指挥交通”引出服务社会无处不在。
阅读80页探究与分享,思考:
曹师傅的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重点
服务社会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难点
践行服务和奉献社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视频《中国青年志愿者之歌》,引导学生感悟服务社会
学生观看视频
通过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服务社会”
讲授新课
展示自主学习要求:
1.了解服务社会和奉献社会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2.增强关注社会、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我们中学生怎样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
我们要努力学习,增强劳动观念,培养敬业精神,学会全力以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为将来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做好准备。
归纳知识:服务社会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怎样做?
1、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环境保护、社区服务等都是社会公益活动的具体形式。
2、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学生小组之间进行合作
初步感知本课重要知识点
通过视频播放,教师情感引导,让学生加深对服务社会的理解
感知服务社会
引导学生理解“人人都有责任回报社会,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
引导学生理解“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
引导学生理解“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
引导学生理解“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服务社会》教学设计
课题
服务社会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
学习
目标
知识与能力:
服务社会的意义;公益活动的内涵;微公益活动的内涵;奉献社会我们需要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学习青少年能够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服务社会的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培养亲社会行为
学生根据自主学习问题提示,看课本,标疑难点
学生看书思考问题
学生做好笔记
学生列举身边的服务社会现象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观看材料并且思考问题
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且分享答案
学生观看材料并且思考问题
学生根据前面已学知识进行自主归纳
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且分享答案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并且分享答案
学生思考问题
学生根据前面已学知识进行自主归纳
归纳知识:
服务和奉献社会对个人成长有什么重要意义?
1、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
2、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
展示图片,思考:
问题:(1)上述图片中学生的行为是什么的表现?
(2)这三幅图片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无论参加哪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我们都要从实际出发、不要流于形式,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出发,注重实际效果,同时要看情况,量力而行。因此,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1)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
展示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志愿者材料,引导学生思考:
这些志愿者参加该活动后,他们收获了什么?
展示8带来怎样的感受?
(2)结合自己参与志愿服务的经历,谈谈你的收获?
引导学生明白: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我们的视野不断拓展,知识不断丰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不断提升,道德境界不断提高。
展示成龙、李连杰、韩红等当红明星从事公益活动的照片,引导学生意识到,我们身边就有无数从事公益活动的个人。
得出结论:只有积极为社会做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从三个方面理解“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
思考:人生价值在于什么?为什么?怎样实现?
归纳知识点:服务和奉献社会对个人成长有什么重要意义?
公益活动的具体形式
公益活动的要求
拓展志愿者协会小知识
播放视频《中国梦大国工匠篇》,思考:
你有什么感悟?大国工匠精神对我们服务和奉献社会有什么启示?
我们的国家之所以能够繁荣发展,我们的社会之所以能够和谐稳定,就是因为有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他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更应该向他们学习。
拓展知识:拟定一份微公益活动方案——积小善成大德
1.微公益:微小公益;
2.确定本组的微公益主题,制定本组微公益活动策划方案。包括理念、实施过程、预达成的目标等。
3.形式多样,例如“互联网+微公益”;
4.参与方式灵活、操作便捷、不受时空限制、绿色环保等。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讨论交流3分钟后,由每组推荐一名观察员展示分享交流。
结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无一例外地享受着社会所提供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人人都有责任回报社会,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
展示“微尘”材料,引导学生思考:
(1)“微尘”为什么“扩散成一个爱心群体”?
(2)“微尘”的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得出结论: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
只有积极为社会作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