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三关民族中心小学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培训计划
为了使我校新上岗教师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较好地掌握学科教学理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熟练教学技能,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学习和科研能力。
根据我校实际,制定《青年教师培养方案》。
一、总体目标。
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学校致力搭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系列平台,确保我校青年教师实现“入门→成熟→成名”教育人生,同时形成我校青年教师成长的长远机制。
二、成长途径。
本学期新考编8名年轻教师定为本阶段学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培养对象,根据每位教师个人特长和学校工作需要,确定一门学科为自己发展的专业方向。
本次计划暂定为三年,学校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以下条件:
1.为青年教师聘请同学科指导老师,结成对子,对青年教师在教材解读、教案设计、课堂实施、论文撰写等方面进行指导。
2.优先组织本计划内的青年教师参加观摩学习活动,优先安排外出培训学习。
3.搭台子,镇级、县级等赛课评优活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计划内的青年教师参赛,在大赛中磨砺,在磨砺中成长。
4.吸纳接受计划内的青年教师参加学校各学科的课题组,为他们的成长提供集体研究学习的平台。
5.学校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必要的经费投入。
三、基本要求。
1.备课:平时要有详细的手写备课。
每课都要有教学后记。
每月独立设计一份教学详案,交指导老师审阅后交教科室存档。
2.听课:每位青年教师每两周至少听指导教师(其他教师也可、学校统一组织的教研活动听课除外)一节课,将听课记录单上交教科室。
3.上课:每学期至少上两次研究课,请指导老师及同年级组的老师听课指点。
4.随笔:勤于笔耕,每学期写一份教学随笔、案例或反思,并上传到学校网站上(不得抄袭、转载)
5.论文:每期写一篇教学论文,力争每学年度有教学论文发表或在省级以上论文比赛中获奖。
6.课题研究:积极参加本学科的课题研究,按照课题管理的相关要求在行动中研究、思考、发现、提升。
7.每次外出培训学习或参加教研活动后,必须写出不少于1000字的学习体会并模仿所听课向教研组成员上公开课一节。
8.勤练语言表达、文字书写、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等教学基本功,使自己的教学基本技能得到学校全体教师的认可。
四、实施措施
1、组建“一对一结对子”的帮带关系,落实教学工作培训。
在学科教学中,由教导处指定一个同年级同科的老教师为指导教师,与一个新任教师结成“一对一”的师徒帮带关系。
特殊情况下指定同科跨年级教师为指导教师。
(1)指导教师要有多年教学经历,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责任感强。
(2)指导教师要指导青年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理解熟悉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材、进行教法的具体指导,全程指导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
a、教学计划的制定及总结的书写;
b、备课及教案书写;
c、作业批阅及学生学习评价;
d、课堂教学过程的指导(说课、听课、评课);
e、了解学情及教学辅导等。
2、定时与不定时检查相结合,敦促青年教师自主学习进步
(1)组织学校校委会、教研组长、年级主任每期针对每位青年教师随堂听课至少一次,听后及时评课,重点指出不足之处。
(2)教科室、教研组长组织该年级教师每期听课至少一节,并针对该课进行评价,指出优缺点。
(3)定时检查青年教师上传至学校网站的随笔、案例或者反思材料,并做好记录。
(4)按时上交材料:每月月底(30号)之前需向教科室上交的材料为:详细教学设计一份(含设计意图);听课记录单两份。
每学期期末上交教科室论文一篇(电子稿);教学随笔一篇(电子稿),外出学习后需上交体会材料(不少于1000字)一份。
(说明:以上上交材料均不能抄袭,将会发表于学校网站。
附:一帮一结对名单
向永仙——郑祖琼赵丹——向秀春
黄江兰——谭喜翠刘华——黄祖菊
李涛涛——邓晓玲杨静——方家玲
王莎莎——谭桂萍谭旭州——秦文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