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节脱氮除磷活性污泥法工艺及其设计

第六节脱氮除磷活性污泥法工艺及其设计

PH>8,或PH<6,反硝化速率下降。 ③ 溶解氧 :0.5mg/l以下,厌氧、好氧交替的环境,如存在氧,会抑制
反硝化菌体内硝酸盐还原酶的合成,或氧成为电子受体阻碍 硝酸氮的还原,但另一方面,某些酶系统还需有氧才能成; ④ 温度 :最适宜的温度是20-40℃,低于15℃时代谢速率下降; ⑤ 冬季低温季节:降低负荷率,提高污水的HRT 。
2HNO2
-2H2O
-2H2O
2HNO
2NH2OH
2NH3
② 异化反硝化反应原理
NO3-
NO2NO2-
-H2O
N2
NO
NH2OH N2O
有机体(同化反硝化) N2(异化反硝化)
反硝化菌 ① 反硝化菌属于异养型兼性厌氧菌; ② 以NO3—N为电子受体,以有机碳为电子供体,合成的细胞物质较少 。
反硝化反应的控制指标 ① 污水中的碳源:BOD5/T—N>3-5时,勿需外加碳源 ② PH:主要的影响因素,适当的值为(6.5-7.5),
PH=11时,90%NH3存在
PH升高,去除NH3上升
T上升,去除NH3上升
脱氮塔
脱氮塔技术的特点:除氮的效果稳定;操作简便,容易控制; NH3 二次污染(可回收);使用CaO易结垢(改用NaOH) 水温下降时,效果差
脱氮塔工作影响因素与设计参数
1.PH值——PH升高到10.5以上,去除率增加缓慢 2.水温——水温升高,效率升高 3.布水状态——滴状下落最好,膜状下落,效果大减 4.布水负荷率——填料6m高以上时,其值不超过
180m³/m².d 5.气液比——填料6m高以上时,2200-2300以下为好。
4.6.1.2 生物脱氮原理
概述
活性污泥法的传统功能——去除水中溶解性有机物 N、P只满足生理要求即可,因此对二者去除率低,仅为20-40%;5-20%
污水生物处理中氮的转化过程
1、氨化反应
氨化反应原理
氨化菌
RCHNH2COOH+O2
② 碱度:7.1g碱度(以CaCO3计)/1g氨态氮(以N计),一般碱度 不低于50mg/l
③ PH:硝化菌对PH变化敏感,最佳值8.0-8.4,效率最高 ④ 温度:适应20-30℃,15℃时硝化速度下降,低于5℃完全停止 ⑤ 有机物:BOD应低于15-20mg/l
⑥ 污泥龄(SRT):微生物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θc)
16% CH3OH/gC5H702N
7mg NH4+- N /(gMLSSh)
0.04—0.13 mg SS/ mg NH4+- N
能量转换率为 5%—35%
0.02
0.02—0.07 mg VSS/mg N02--N
能量转换率 10%—30%
2—8mg NO3-—N/(gMLSS·h) 16% CH3OH/gC5H7O2N8
NO3- NO20—0.5mg/l 还原1mgNO3--N,N02--N 生成3.57g碱度
氧的消 耗
最适pH 最适温

增殖速度
分解1mg有机物 (BOD5)需氧2mg
6—8
15—25℃ θ=1.0—1.04
1.2—3.5
氧化1mg NH4+N需氧3.43mg
7—8.5
30℃ θ=1.1
0.21—1.08
氧化1mgNO2-N 需氧1.14mg
分解1mg有机物(COD)需要 NO3-N 0.35mg, N02-N0.58mg,
以提供化合态的氧
6—7.5
6—8
30℃ θ=1.1
34—37℃ θ=1.06—1.15
0.28—1.44 好氧分解的 1/2 —1/2.5
分解速 度
产率
70—87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g BOD/(gMLSS·h)
N>(θc)Nmin,硝化菌最小的世代时间(θc)Nmin
⑦ 有害物质:对硝化反应抑制,某些重金属,高浓度NH4+—N, 高浓度NOx—N,有毒有机物、络合物阳离子。
3、反硝化反应
反硝化反应:指NO3—N和NO2—N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还原 成气态N2的过程。
① 同化反硝化反应原理
+4H
+4H
2HNO3
13.7.1.3 生物脱氮工艺技术
活性污泥传统脱氮工艺
1.三级生物脱氮系统:由三个反应过程(氨化、硝化、反硝化)建立的 脱氮处理系统。
(1)流程说明
“一级”曝气池:去除 COD、BOD,BOD<15-20mg/l 有机氮转化为 NH3 NH4+ ;
“二级”硝化曝气池,NH3 、NH4+生成NO3—N,碱度下降; “三级”反硝化池: 厌氧、好氧交替运行。 投甲醇时,CM=2.47N0(初始NO3—N浓度)
第六节脱氮除磷活性污泥法工艺 及其设计
二级处理技术的局限性
※合成代谢对氮磷的去处率低,水中氮磷过剩 nCxHyOz+nNH3+n(x+y/4-z/2-5)O2 (C5H7NO2)n+n(x-5)CO2+n/2(y-4)H2O
4.6.1.1 氮的吹脱处理
原理
NH3+H2O
NH4++OH-
PH=7时,以NH4+存在
总反应
NH4++2O2 硝化菌 NO3-+H2O+2H+-△F(△F=351kJ)
硝化菌的特点
① 硝化菌——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的统称; ② 硝化菌属于——化能自养菌,可生芽孢的短杆状细菌 .
硝化反应的控制指标 硝化菌对环境条件的变化极为敏感,所以有以下指标:
① 溶解氧: 氧是电子受体,DO不能低于1.0mg/l 硝化需氧量(NOD)——4.57g(氧)/g(N)
生化反应 类型
微生物
去除有机物 (好氧分解)
好氧菌和兼性菌 (异养型细菌)
硝化
亚硝化
硝化
自养型细菌
自养型细菌兼 性菌
反硝化 异养型细菌
能源
有机物
化学能
化学能
有机物
氧源 溶解氧 碱度
O2 1—2mg/l以上
没有变化
O2 2mg/l以上 氧化1mg NH4+-N 需要7.14mg碱度
O2 2mg/l以上 没有变化
RCOOH+CO2+NH3
氨化菌为异氧菌
一般在氨化过程与微生物去除有机物同时进行,有机物去除结束时, 已经完成了氨化反应
2、硝化反应
硝化反应原理 NH4++1.5O2 亚硝酸菌 NO2-+H2O+2H+-△F(△F=278.42kJ) NO2-+0.5O2 硝酸菌 NO3--△F(△F=72.27kJ)
上表为生物脱氮反应过程各项生化反应特征
4、同化作用
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一部分氮被同化为微生物细胞的组分, 按细胞干重计算,微生物细胞中氮的含量约为12.5%,虽然内源呼 吸和溶菌作用会使一部分细胞中的氮又以有机氮和氨氮的形式回到 污水中,但仍存在于微生物细胞及内源呼吸残留物中的氮可以在二 次沉淀池中以剩余活性污泥的形式得以去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