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编制依据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主要依据目前国家对建设工程质量、工期、安全生产、文明施工、降低噪声、保护环境等一系列的具体化要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家现行建筑工程施工与验收技术规范》、《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住宅楼招标文件》、《施工招标评定标办法》,《住宅施工图》、《答疑会纪要》以及根据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现行工程等有关配套文件,结合本工程实际,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编制。
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按照建设单位招标会通知精神和内容要求,经公司专题会议研究后,进行了认真而详细的编制,未提之处均按照施工图纸设计、国家现第二章工程概况2.1建筑物概况本工程为某单位住宅楼工程,位于成都市文化路,总建筑面积3709m2,6层。
平面形式呈为“一”字型,总长47.64m,总宽12.9m,总高20.2m。
该工程主体结构为砖混结构,基础为砖砌大放脚条形基础,埋置深度为1.5m。
砖基础上部设钢筋混凝土地圈梁。
实心砖墙承重,层层设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内外墙交接处、外墙转角处、楼梯间设抗震构造柱;卫生间、厨房、大梁及楼梯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其余楼盖和层面采用预应力空心板。
外墙采用干粘石;室内楼地面为水泥砂浆楼地面;天棚及内墙装修采用混合砂浆抹灰,仿瓷涂料罩面。
屋面工程采用加气混凝土块保温层,SBS改性沥青卷材防水,上铺架空隔热层。
设备安装及水、电、暖工程等配合土建施工。
2.2地质及环境条件本工程所处位置地形平坦,地下水位在基底以下1m,地下水对建筑物无侵蚀作用,场地内地基承载力为87KN/m2,本地区土壤最大冻结深度为28cm,雨季为7、8、9三个月,冬季为12月份到第二年的2月份。
施工期间主导风向偏南。
建筑施工场地较为狭窄,南面及西面为已建建筑,东面和北面为围墙,中心绿地可以作为施工场地占用。
2.3施工工期自2014年3月1日开工,可适当考虑工程开工准备(3天)和验收(5天)时间。
2.4施工技术经济条件2.4.1施工中需要的电、水均从城市供电供水网中引入。
2.4.2预应力空心楼板由工厂预制后汽车运至现场,门窗由工厂加工制作,然后由汽车运至现场。
2.4.3各种施工机械、运输机具、劳动力供应均可根据工程情况调配,满足施工要求。
第三章项目组织机构第四章施工方案4.1总施工程序基础工程→砖砌体工程→模板工程→钢筋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楼面工程→脚手架工程→屋面工程→楼地面工程→装饰工程4.2基础工程施工4.2.1施工顺序:土方→混凝土垫层、砖基础→地圈梁、构造柱→回填土。
4.2.2土方开挖的施工根据本工程的情况,基础土方采用人工开挖,先挖至距基础持力层上100mm 后,再进行人工捡底,基坑如有超挖,必须遵求甲方、监理意见进行回填。
因场地狭窄,土方将全部运出场外。
1)排水:开挖时,如遇地表水,采用明排水方法施工。
视现场具体情况,采用集水坑小水泵排水。
2)地槽开挖施工应有序进行,不得随意切断场内临时排水沟道,开挖某处地槽前应将要切断的临时排水沟道改道后再行施工,以免造成现场排水不畅。
3)垫层砼浇好后,在垫层上抄平并弹好中心线,经检查合格,做好隐蔽验收资料,再砌条石基础、关模扎筋浇地圈梁。
条石基础的组砌要严格按规范和设计图纸的要求施工,施工时,砂浆打座灌缝应密实,组砌得当,收阶合理,不得有松动、通缝,漏灌砂浆等现象。
4)回填土采用蛙式打夯机进行,夯实遍数不少于4遍,回填应分层夯实,每层厚度控制在250mm以内,回填土的质量要求严格按设计规定执行。
回填必须进行回填土的质量检验。
土方回填时,应在基础两边同时进行。
土方使用坑槽边的预留的土方。
回填材料利用基槽开挖的预留土方,不得夹杂有垃圾及有机物。
回填时,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先在管道两侧人工填土夯实,并在管道两侧同时进行,至管顶500加以上时,方可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
回填夯实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检验。
夯实后的干土质量密度合格率不小于90%。
回填土应在基础验收后进行。
回填土含水率应经测定,不宜过湿或过干。
过干不易夯实,过湿容易造成“弹簧土”。
如发现有“弹簧土”,应及时挖出,重新换土回填。
5)基础工程完成后,用经纬仪放出各条轴线墨线,用水平仪侧出基础设计表面标高,经建设、质检、监理、设计等有关单位共同对基础进行全面验收,作出鉴定并签字后,才能进行主体施工。
主体施工前应将开挖基槽剩下的土外运出场,以免影响主体的砌筑。
4.3主体工程4.3.1施工工艺说明1)本工程的主要工程为砌砖墙和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工程。
施工工艺流程:24砖墙→外墙脚手架→里脚手架→现浇圈梁、单梁、楼板、楼梯→钢筋砼多孔板、楼板灌缝。
水电安装穿插进行。
2)施工方法:自下而上,逐层施工。
砖墙砌筑工程同脚手架工程采用平行施工。
工程为砌砖墙和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工程.砌墙采用“三一”砌筑法。
-6轨道定式塔式起重机作为运送3)具配合:为了使主体工程顺利进行,选用QT1材料及配件的主导垂直运输机械。
4)施工配合:水电安装做出交叉配合施工的安排,统筹好安装与装修以及管线预埋之间的交叉配合安装各专业之间的产叉配合,以及安装与装饰之间的交叉配合。
根据安装工程进度计划,结合土建和装饰的实际进度,提出交叉配合的施工项目、时间和要求,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4.3.2砌体工程1)材料及主要机具:材料:砖、水泥、砂、掺合料、其它材料;主要机具:大铲、刨锛、瓦刀、扁子、托线板、线坠、小白线、卷尺、铁水平尺、皮数杆、小水桶、灰槽、砖灰子、扫帚等。
2)操作工艺:工艺流程:抄平→放线→摆砖样→立皮数杆→挂准线→铺灰→砌砖。
3)砌砖墙:(1)组砌方法:砌体采用一顺一丁、梅花丁或三顺一丁砌法。
(2)砖柱不得采用先砌四周后填心的包心砌法。
(3)排砖撂底(干摆砖):一般外墙第一层砖撂底时,两山墙排丁砖,前后檐纵墙排条砖。
根据弹好的门窗洞口位置线,认真核对窗间墙、垛尺寸,其长度是否符合排砖模数,如不符合模数时,可将门窗口的位置左右移动。
若有破活,七分头或丁砖应排在窗口中间,附墙垛或其它不明显的部位。
移动门窗口位置时,应注意暖卫立管安装及门窗开启时不受影响。
另外,在排砖时还要考虑在门窗口中边的砖墙合拢时也不出现破活。
所以排砖时必须做全盘考虑,前后檐墙排第一皮砖时,要考虑甩窗口后砌条砖,窗角上必须是七分头才是好活。
(4)盘角:砌砖前应先盘角,每次盘角不要超过五层,新盘的大角,及时进行吊、靠。
如有偏差要及时修整。
盘角时要仔细对照皮数杆的砖层和标高,控制好灰缝大小,使水平灰缝均匀一致。
大角盘好后再复查一次,平整和垂直完全符合要求后,再挂线砌墙。
(5)挂线:砌筑一砖半墙必须双面挂线,如果长墙几个人均使用一根通线,中间应设几个支线点,小线要拉紧,每层砖都要穿线看平,使水平缝均匀一致,平直通顺;砌一砖厚混水墙时宜采用外手挂线,可照顾砖墙两面平整,为下道工序控制抹灰厚度奠定基础。
(6)砌砖:砌砖宜采用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的“三一”砌砖法,即满铺、满挤操作法。
砌砖时砖要放平。
里手高,墙面就要张;里手低,墙面就要背。
砌砖一定要跟线,“上跟线,下跟棱,左右相邻要对平”。
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一般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
为保证清水墙面主缝垂直,不游丁走缝,当砌完一步架高时,宜每隔2m水平间距,在丁砖立楞位置弹两道垂直立线,可以分段控制游丁走缝。
在操作过程中,要认真进行自检,如出现有偏差,应随时纠正,严禁事后砸墙。
清水墙不允许有三分头,不得在上部任意变活、乱缝。
砌筑砂浆应随搅拌随使用,一般水泥砂浆必须在3h内用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在4h内用完,不得使用过夜砂浆。
砌清水墙应随砌、随划缝,划缝深度为8~10mm,深浅一致,墙面清扫干净。
混水墙应随砌随将舌头灰刮尽。
(7)留槎:外墙转角处应同时砌筑。
内外墙交接处必须留斜槎,槎子长度不应小于墙体高度的2/3,槎子必须平直、通顺。
分段位置应在变形缝或门窗口角处,隔墙与墙或柱不同时砌筑时,可留阳槎加预埋拉结筋。
沿墙高按设计要求每50cm预埋ф6钢筋2根,其埋入长度从墙的留槎处算起,一般每边均不小于50cm,末端应加90°弯钩。
施工洞口也应按以上要求留水平拉结筋。
(8)隔墙顶应用立砖斜砌挤紧。
(9)木砖预留孔洞和墙体拉结筋:木砖预埋时应小头在外,大头在内,数量按洞口高度决定。
洞口高在1.2m以内,每边放2块;高1.2~2m,每边放3块;高2~3m,每边放4块,预埋木砖的部位一般在洞口上边或下边四皮砖,中间均匀分布。
木砖要提前做好防腐处理。
钢门窗安装的预留孔,硬架支模、暖卫管道,均应按设计要求预留,不得事后剔凿。
墙体拉结筋的位置、规格、数量、间距均应按设计要求留置,不应错放、漏放。
4)安装过梁、梁垫安装过梁、梁垫时,其标高、位置及型号必须准确,坐灰饱满。
如坐灰厚度超过2cm时,要用豆石混凝土铺垫,过梁安装时,两端支承点的长度应一致。
4.3.3模板工程1)材料及主要机具:木板(厚度为20~50mm)、定型组合钢模板(长度为600、750、900、1200、1500mm,宽度为100、150、200、250、300mm)、阴阳角模、连接角模。
方木、木楔、支撑(木或钢),定型组合钢模板的附件(U形卡、L形插销、3形扣件、碟形扣件、对拉螺栓、钩头螺栓、紧固螺栓)、铅丝(12号~14号)、隔离剂等。
打眼电钻、搬手、钳子。
2)作业条件:弹好墙身+50cm水平线,检查砖墙(或混凝土墙)的位置是否符合,办理预检手续。
模板拉杆如需螺栓穿墙,砌砖时应按要求预留螺栓孔洞。
3)柱模板安装:柱模板采用定型组合木模。
按照轴线,按柱设计的位置,安装组合模板,就位后先用铁丝与主筋连接临时固定,按照墙体马牙槎的预留位置,在两侧粘贴一层海绵条,使模板与墙体接缝严密,以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漏浆。
柱模板安装完后,要检查并纠正位移和垂直度,再由下而上安装柱箍。
4)梁、梁模板安装:圈梁、梁模板采用木模。
安装梁模板前先安装钢管支柱,应采用双排支柱,间距为600—1000mm,支柱间设置斜撑和水平拉杆,以保证稳定性。
按设计标高调整支柱标高,铺梁底木模板,并拉线找直找平。
对于梁长超过4m的应按梁跨的1‰—3‰进行起拱。
绑扎圈梁、梁钢筋时,校正位置和保护层,经检查合格后,清除垃圾杂物即可安装两侧模板。
侧模安装完成后、拉通线校正侧模,并用Ф48钢管加固。
5)板模安装:顶板模板采用木质胶合板,支撑体系采用木支柱,支柱要垂直,并适当拉接,以确保支柱稳定,支柱间距应控制在800—1200mm范围内。
支柱及连接杆搭设完毕后,再铺设木方,木方间距为20—25cm,加固牢靠,拉通线找平,模板要从一个方向铺设,尽量用大块模板,减少拼缝,不足处用小块补齐,拼缝要严密,与节点间连接的四周梁侧模要顶紧,楼面模板铺设完毕后,应用水准仪测量模板标高进行校正,同时检查支柱是否牢靠,同时在柱筋上标注混凝土板厚度控制线,便于控制混凝土厚度,标高校正完后,在支柱之间加设水平拉杆及斜撑,一般离地面20—30cm处设一道,然后向上每1.5m左右一道,并将楼面清扫干净.注意水电空调孔道预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