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高三历年真卷汇总复习高考地理试卷[016]7

高考地理高三历年真卷汇总复习高考地理试卷[016]7

高考地理高三历年真卷汇总复习高考地理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0分,共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第1、2题.1.(4分)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4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问题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中亚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部,中亚国家与我国之间已形成由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读我国与中亚部分地区略图,完成第3、4题.3.(4分)我国与中亚国家之间大力发展铁路运输,体现其优势的是()①适宜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②修建总成本低③运输快捷,灵活方便④受气象灾害影响相对较小.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4.(4分)某贸易代表团7月从吐鲁番出发沿铁路前往中亚考察,有关沿线的自然环境描述正确的是()A.自咸海至阿拉木图呈现草原向荒漠的变化B.在乌鲁木齐看到坡上有植被、顶部有积雪的山峰C.锡尔河自上而下到河口水量不断增加D.从阿拉木图往北走看到山地针叶林分布的海拔高度不断上升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第5、6题.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城市化水平(%)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全国1。

052。

571。

001。

00青海0。

8647。

440。

140。

95河南0。

8242。

437。

741。

07黑龙江0。

9356。

901。

000。

29浙江1。

6563。

200。

832。

56 5.(4分)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A.人均GDP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C.人均GDP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6.(4分)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如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

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读图完成7﹣8题.7.(4分)对图中四地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流水侵蚀B.②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砂砾洪积C.③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泥沙冲积D.④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泥沙堆积8.(4分)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A.①B.②C.③D.④水分盈亏量是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反映气候的干湿状况.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盈余,气候湿润;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亏缺,气候干燥.如图为我国两地年内平均水分盈亏和湿度曲线图.读图,完成第9、10题.9.(4分)某农作物喜温好湿,能够正常生长和安全结实的气温要求是≥20℃,最短生长期为4个月。

评价该农作物在两地的生长条件,正确的是()A.①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B.②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C.①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D.②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10.(4分)①、②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和高山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D.高原和高山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11.(4分)地球上某点,每天该点经过昏线的地方时不断前移,则该点所在地与时间段匹配正确的是()A.澳大利亚悉尼,5月B.美国华盛顿,1月C.南非好望角,9月D.印度孟买,4月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56分)12.(26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4)题材料一图为材料二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之国”、“风车之国”,围海造田的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七分之一.荷兰实施一项“退耕还海”工程,位于其南部西斯海尔德水道两岸的部分堤坝被推倒,使得填海造陆得来的土地被海水淹没.(1)北海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气产地.简述北海油气田开采的有利和不利条件.(2)若图1中P处发生原油泄漏,其扩散的方向是,原因是受影响.对受影响国家造成直接危害的产业部门是.(3)简析图2区域围海造田有利的自然条件.(4)简述荷兰实施“退耕还海”的生态意义.13.(30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材料一:如图为云贵两省部分区域及相邻地区略图.材料二云南瑞丽试验区是沿边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支柱产业主要包括红木加工、农矿产品物流、摩托车组装等.贵州贵安新区是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支柱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制造、航空制造、大数据处理等.材料三图中准静止锋是我国自然地理的重要分界.如表为图中安顺和昆明的气候统计数据.安顺(海拔1392m)昆明(海拔1891m)月份12111212平均气温(℃)6。

54。

35。

88。

28。

19。

9降水量(mm)17。

623。

024。

211。

815。

815。

8降水日数(日)11。

216。

515。

43。

84。

44。

6(1)写出丽江古城旅游业发展主要的不利区位因素及古建筑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2)从对生产要素依赖的重要性角度,比较瑞丽试验区和贵安新区支柱产业的差异,并分别简述两区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3)安顺和昆明位于准静止锋两侧,比较两地冬季气候差异,并解释其原因.高考地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0分,共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第1、2题.1.(4分)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将长江水调往北方,使长江的入海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南水北调东线流经经济发达的我国东部地区,水污染较严重.南水北调工程是为了缓解北方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水质的优劣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解答】解:南水北调工程使华北地区的水量增加,地下水位抬升,将土壤中的盐分带到地表,会加剧土壤的盐碱化问题,排除①;丙段至戊段经过山东丘陵,在丁以南不能自流引水,排除③,这样就将A、B、C三项均排除;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过京杭运河将长江水输送到北方地区,可以增加丙地大运河段的水量,改善航运条件;并缓解华北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故选D。

故选:D。

【点评】该题考查了南水北调,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所给的图表,结合课本知识,可用排除法作答.2.(4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问题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分析】南水北调工程使华北地区的水量增加,地下水位抬升,将土壤中的盐分带到地表,会加剧土壤的盐碱化问题,丙段至戊段经过山东丘陵,在丁以南不能自流引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过京杭运河将长江水输送到北方地区,改善航运条件,并缓解华北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解答】解:南水北调工程将长江水调往北方,使长江的入海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排除B;由于河流水量减少,河口附近水位降低,会使海水侵入河道的频率增加,排除C;海洋潮汐现象与日、地、月的运动有关,排除D.南水北调东线流经经济发达的我国东部地区,水污染较严重。

南水北调工程是为了缓解北方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水质的优劣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故选A。

故选:A。

【点评】该题考查了南水北调,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所给的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作答.中亚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部,中亚国家与我国之间已形成由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读我国与中亚部分地区略图,完成第3、4题.3.(4分)我国与中亚国家之间大力发展铁路运输,体现其优势的是()①适宜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②修建总成本低③运输快捷,灵活方便④受气象灾害影响相对较小.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分析】铁路运输具有安全程度高、运输速度快、运输距离长、运输能力大、运输成本低等优点,且具有污染小、潜能大、不受天气条件影响的优势,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运输所无法比拟的.缺点是建设成本高,灵活性较差.【解答】解:铁路运输的优点是运输量大,适宜长距离大宗货物的运输;铁路运输受气象灾害的影响相对较小,故选C.铁路修建铺设铁轨的成本较高,排除②;铁路运输受铁路线路的限制,灵活性差,灵活快捷的运输方式是公路运输,排除③。

故选:C。

【点评】该题考查了交通运输线的选择,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所给的图表,结合所学知识,从中提取解题信息,可用排除法作答.4.(4分)某贸易代表团7月从吐鲁番出发沿铁路前往中亚考察,有关沿线的自然环境描述正确的是()A.自咸海至阿拉木图呈现草原向荒漠的变化B.在乌鲁木齐看到坡上有植被、顶部有积雪的山峰C.锡尔河自上而下到河口水量不断增加D.从阿拉木图往北走看到山地针叶林分布的海拔高度不断上升【分析】该线路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布规律,以水分为基础,从沿海向内陆降水越来越少,自然植被由森林向草原再向荒漠过度,特别在北半球中纬度大陆表现得最为明显.故图中咸海附近为亚欧大陆中部,植被类型为荒漠;天山受西风的影响会有来自大西洋的水汽影响;锡尔河是流入到咸海的河流,随着农业的灌溉用水、蒸发量较大,使水量不断减少,随着纬度的增加温度不断下降,故植被带分布高度逐渐下降.【解答】解:A、咸海至阿拉木图呈现荒漠向草原的变化,故不符合题意;B、天山海拔较高,受西风吹来的大西洋的水汽与北冰洋水汽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多,山坡上有植被,山顶有积雪,乌鲁木齐看到坡上有植被、顶部有积雪的山峰,故正确;C、锡尔河随着农业的灌溉用水、蒸发量较大,使到下游的水量不断减少,即为自上而下到河口水量不断减少,故不符合题意;D、阿拉木图往北走看到山地针叶林分布的海拔高度不断下降,因为纬度越高,热量越少,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