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病基本知识

骨病基本知识

骨病基础知识培训手册吉林福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营销企划中心二OO七年第二部分:骨病基本知识1、骨病总括骨病是多种骨与关节病的一个总称。

它主要包括骨质疏松、关节炎、脊柱炎、骨质增生、颈椎病、腰椎病、坐骨神经痛、肩周炎等多种急慢性颈肩腰腿疼痛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疾病。

2、什么是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地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

骨质疏松症一般分两大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退行性骨质疏松症又可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老年人患病率男性为%,女性为%。

3、骨质疏松症状(1)疼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

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

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骨小梁萎缩,数量减少,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腰疹肌为了纠正脊柱前屈,加倍收缩,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

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一般2-3周后可逐渐减轻,部分患者可呈慢性腰痛。

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也可出现上腹痛类似急腹症。

若压迫脊髓、马尾还中影响膀胱、直肠功能。

(2)身长缩短、驼背。

多在疼痛后出现。

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着。

每人有24节椎体,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约2cm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

(3)骨折。

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4)呼吸功能下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着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4、什么原因引起骨质疏松?引起中老年人骨质丢失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近年来研究认为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

(1)中、老年人性激素分泌减少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

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致使骨吸收增加已是公认的事实。

(2)随年龄的增长,钙调节激素的分泌失调致使骨代谢紊乱。

(3)老年人由于牙齿脱落及消化功能降低,骨纳差,进良少,多有营养缺乏,致使蛋白质,钙,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

(4)随着年龄的增长,户外运动减少也是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

(5)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骨疏松症与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变异有密切关系。

5、什么是关节炎?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病,它的种类有100多种,其中许多种关节炎会影响不同年龄的人,既使儿童也不能幸免。

其特点是膝关节、髋关节、指关节、足踝关节、脊椎、肩关节等出现疼痛、炎症和僵直。

最常见的关节炎是骨关节炎,这是一种退化性疾病,起因是关节软骨功能变化,从而引起疼痛、功能丧失。

(1)类风湿关节炎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导致关节滑膜炎症的结果。

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 ,甚至残废。

血管炎病变累及全身各个器官,故本病又称为类风湿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早期表现不典型,仅有关节酸痛、胀痛,随着病情的发展 ,逐渐出现关节疼痛加剧及关节畸形、功能障碍,导致残废,甚至发展至类风湿关节炎性肺纤维化、心脏病并引起死亡。

本病是造成我国人群丧失劳动力与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

(2)增生性关节炎也称骨性关节炎、肥大性或退行性关节炎,临床以休息痛、关节肿胀、关节活动受限及畸形为主要症状,是中老年人及重体力劳动者的常见病。

其特征是关节软骨发生原发性或继发性退行性变,并在关节边缘有骨赘形成。

病理变化以软骨变性及软骨下骨病变为主。

增生性关节炎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我们这里重点介绍原发性。

增生性关节炎多发于负重较大,活动较多的关节,如颈椎、腰椎、膝、髋等大关节。

增生性关节炎就其临床特点,与中医之痹证相似,临床治疗多以“痹证”着手。

(3)急性化脓性关节炎为化脓性细菌引起的关节急性炎症。

血源性者在儿童发生较多,受累的多为单一的肢体大关节,如髋关节,膝关节及肘关节等。

如为火器损伤,则根据受伤部位而定,一般膝,肘关节发生率较高。

(4)痛风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突出特点是高尿酸血症和结缔组织结构(特别是软骨、滑膜)的尿酸钠晶体沉着。

原发者多,少数病人由于代谢性疾病如次别嘌呤-咖啡因酶(enzymehypox-anthineguanine)、磷酸核糖基转移糖(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缺乏时产生的高尿酸血症称为继发性痛风。

6、什么是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和炎性疾病。

病变部位主要在骶髂关节、脊柱、脊柱旁软组织及四肢关节。

病理改变为椎间盘纤维环和纤维环附近结缔组织的骨化,椎间动关节和四肢关节滑膜的炎症和增生。

7、什么是骨质增生?骨质增生是指椎骨边缘或关节边缘、关节面及骨突处骨小梁增多和骨密度增高。

因有时其形状象口唇或象鸟嘴,故叫做唇状突起或骨赘,也叫骨刺。

现代医学称为增生性骨关节病。

是骨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8、颈椎病与颈椎骨质增生有何异同点?(1) 相同点:颈椎病和颈椎骨质增生都属于颈部疾患,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当颈椎骨质增生的部分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而引起一系列症状时,即为颈椎病。

而当各种因素使颈脊柱内力和外力的平衡失调,颈椎因力学代偿也可发生增生。

(2) 不同点:颈椎病又叫颈椎关节综合征,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性,周围骨质、小关节及软组织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压迫或刺激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等组织而产生的一组临床综合病症。

轻者头、颈、肩臂麻木痛,重者可致肢体酸软乏力,甚至二便失禁、瘫痪。

颈椎骨质增生是一种状态,表现为颈椎在生长、发育及其完成功能的过程中,某些部分失去正常的形态,出现异常。

骨质增生的形式多种多样,因所在部位不同而各有其不同表现。

增生程度轻或骨质增生不在关键部位时可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

总之,颈椎病是一个大概念,它包括颈部椎间盘病变、小关节紊乱、软组织损伤、骨质增生等一系列病变。

而颈椎骨质增生只是颈椎病变的一种状态,当骨质增生轻微或不在关键部位时可不出现症状。

但颈椎病和颈椎骨质增生二者关系又是密切的,有着相互包容相互影响的关系,所以临床上一些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骨质增生的方法可以互相通用。

9、骨质增生都是病吗?单纯的骨质增生只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的生理反应,即是人体自卫、代偿、再生、修复和重建的正常功能,通常不属于疾病的范畴。

而只有在具有骨质增生的同时,又有相应的临床症状或体征,如伴随出现腰部的疼痛,活动障碍等,才能被称作骨质增生症或骨性关节病,有人为腰椎的骨质增生进行统计,发现20岁以下者无增生,21-30岁者为%,31-40岁者为%,41-50岁为%,51-60岁为%,而60岁以上者为%,说明腰椎的骨质增生是随年龄而增加的,且为人体的一个必然的生理反应。

所以,骨质增生并不一定都是病。

10、什么是颈椎病?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

颈椎病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其他型,临床常表现为颈、肩臂、肩胛上背及胸前区疼痛,臂手麻木,肌肉萎缩,甚至四肢瘫痪。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多。

该病具有发病率高,治疗时间长,治疗后极易复发等特点。

颈椎病是多种疾病的根源,其退行性病变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并非一日之寒。

11、颈椎病致病原因颈椎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相当复杂。

其发病因素多种多样。

但下列因素在颈椎病的产生和复发中起着重要作用:1)年龄因素:就像一台机器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部件的磨损也日益增加,颈椎同样会产生各种退行性变化,而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化是颈椎病发生发展中最基本和最关键的基础。

另外,小关节和各种韧带的退变也有重要的作用。

2)慢性劳损:是指各种超过正常范围的过度活动带来的损伤,如不良的睡眠、枕头的高度不当或垫的部位不妥,反复落枕者患病率也较高。

另外,工作姿势不当,尤其是长期低头工作者颈椎病发病率特高。

再者,有些不适当的体育锻炼也会增加发病率,如不得法的倒立、翻筋斗等。

3)外伤:在颈椎退变、失稳的基础上,头颈部的外伤更易诱发颈椎病的产生与复发。

病人往往在轻微外伤后突然发病,而且症状往往较重,合并骨折、脱位者则给治疗增加困难。

4)咽喉部炎症:当咽喉部或颈部有急性或慢性炎症时。

因周围组织的炎性水肿,很容易诱发颈椎病症状出现,或使病情加重。

5)发育性椎管狭窄:椎管狭窄者更易于发生颈椎病,而且预后也相对较差。

6)颈椎的先天性畸形:各种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椎体融合、颅底凹陷等情况都易于诱导颈椎病的发生。

7)代谢因素:由于各种原因所造成人体代谢失常者,特别是钙、磷代谢和激素代谢失调者,往往容易产生颈椎病。

8)精神因素:从临床实践中发现,情绪不好往往使颈椎病加重,而颈椎病加重或发作时,病人的情绪往往更不好,很容易激动和发脾气,颈椎病的症状也更为严重。

9)环境因素、气候潮湿、寒冷。

12、颈椎骨、关节及主要循环动脉的正常解剖结构一、椎骨椎骨的一般形态椎骨由前方的椎体和后方的椎弓组成。

椎体和椎弓围成椎孔,各椎骨的椎孔连接起来(椎体之间,椎弓之间分别借软骨和韧带封闭),构成容纳脊髓的椎管。

椎体呈短圆柱状,椎弓呈弓形,由一对椎弓根和一对椎弓板构成,椎弓根是椎弓连于椎体的缩窄部分,根的上下缘各有一个切迹叫椎上切亦和椎下切迹,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通过。

椎弓根后方的骨板为椎弓板,两侧的椎弓板在中线结合构成棘突,在正中线上突向后方或后下方。

横突、由椎弓根和椎弓板相接处伸向两侧,上关节突、下关节突,为椎弓根和椎弓板连接处分别伸向上方和下方的各一对突起,各关节突都有关节面,下位椎骨的上关节突和上位椎骨的下关节突组成关节突关节。

(一)颈椎椎体小,呈椭圆形。

椎孔较大,呈三角形,横突有孔称横突孔,有椎动、静脉通过,第七颈椎的棘突特长,可在皮下摸到,故称隆椎,常做为计数棘突的标志。

第一颈椎又名寰椎,呈环状,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由前、后方和两个侧块构成,前弓短、后弓长。

前弓后面与第二颈椎的齿突相关节。

侧块的上关节面与枕骨髁相关节,下关节面与第二颈椎的上关节面相关节。

第二颈椎又名枢椎,其特点为自椎体向上伸出一指状突起,称为齿突,与寰椎前弓后面相关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