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监理总结报告

环境监理总结报告

伊宁—霍尔果斯输气管道工程环境监理总结报告委托单位:中石油管道联合西部分公司编制单位:中咨华宇环保技术二〇一四年十月目录第1章总论 (1)1.1 环境监理依据 (1)1.2 编制依据 (2)1.3 执行标准 (2)第2章工程建设概况 (4)2.1 工程概况 (4)2.2 施工进度情况 (6)2.3 监理重点 (6)第3章环境概况 (9)3.1 地理位置及对外交通 (9)3.2 地形地貌 (9)3.3 区域地质 (9)3.4 地质灾害现状 (9)3.5 水文特征 (10)3.6 气候 (11)第4章环评报告及批复回顾 (12)4.1 环评报告提出的措施要求 (12)4.2 环评批复中要求 (17)第5章环境监理体系 (19)5.1 环境监理机构设置 (19)5.2 监理方案、工作流程 (21)第6章环境监理开展情况 (23)6.1 声环境 (23)6.2 环境空气 (23)6.3 水环境 (24)6.4 生态环境 (25)第7章监理成果 (28)7.1 监理成果 (28)7.2 环评报告书中施工期环保措施落实情况 (28)7.3 环保投资情况 (29)7.4 环保守法情况 (30)第8章结论与建议 (32)8.1 结论 (32)8.2 建议 (32)前言长期以来,与世界其它国家相比,我国天然气消耗的绝对量、相对量及其价格都处在低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天然气需求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供应缺口却不断增大,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我国天然气价格将处于不断提高的过程中。

因此,发展煤制天然气不仅是煤化工最好的出路,且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伊犁是四大含煤地区之一,其煤炭低灰、低硫、高发热量,煤质活性高,产油率高,具有很高的经济优势。

伊犁地区水资源丰富,煤制天然气项目不存在缺水或与农、牧争水问题,这是我国其它富煤地区所不具备的条件。

伊犁地区煤制天然气项目紧邻西气东输系统(还有规划中的西五线),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大大降低运输成本。

在此背景下,中国石油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建设伊犁地区煤制气项目外输管道工程,将煤制天然气引入西气东输管道系统,解决中南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天然气资源的缺口,实现这一地区多气源、互补互备的联合供气,提高供气保障程度,确保供气安全。

西气东输三线伊宁-霍尔果斯煤制气支线工程即为实现上述目标而建设,作为伊犁地区煤制天然气的外输管道,解决了煤制天然气的出路问题,增加对中南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天然气供应量,将给伊犁地区带来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西部大开发。

2010年11月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华北分公司完成了西气东输三线伊宁-霍尔果斯煤制气支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1年1月中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中油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完成了西气东输三线伊宁-霍尔果斯煤制气支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并于2011年4月取得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厅的环评批复。

于2011年10月开工建设,2013年5月竣工。

根据《西气东输三线伊宁-霍尔果斯煤制气支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西部管道分公司于2011年8月委托我公司在本项目施工过程中进行监理监测,并完成环境监理总结报告的编写。

接受委托后,我公司立即对工程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并实地进行现场监理,收集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本项目环境监理总结报告。

第1章总论1.1 环境监理依据1.1.1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2)《中华人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9.1;(3)《中华人民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1;(4)《中华人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3.1;(5)《中华人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4.1;(6)《中华人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7)《中华人民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2.29;(8)《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2004.8.28;(9)《中华人民国水土保持法》,2011.3.1;(10)《中华人民国节约能源法》,2007.10.28;(11)《中华人民国水法》,2002.10.1;(1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境保护部第2号令,2008.10.1;(13)《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国发[2011]35号文,2011.10.17;(14)《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环境风险的通知》,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5]152号文;(15)《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3号令,2002.2.1;(16)《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国发〔2000〕38号令,2000.11.26;(17)《关于当前经济形势下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环境保护部,环办[2008]85号,2008.10.31;(18)《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监理规》,国家发展和改委员会,2008.12.01 1.1.2 地方法律、法规(1)《维吾尔自治区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新政办发[2007] 175号);(2)《维吾尔自治区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新林动植字[2000]201);(3)《维吾尔自治区生态功能区划》;(4)《中国维吾尔自治区水环境功能区划》;(5)《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全疆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重点治理区划分的公告》。

1.1.3 技术规(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SL204-98);(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4)《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5)《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01);(6)《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HJ/T 91-2002);(7)《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HJ/T 164-2004);(8)《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 55-2000);(9)《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GB50183-2004)。

1.2 编制依据(1)《西气东输三线伊宁-霍尔果斯煤制气支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中油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2)《关于伊宁—霍尔果斯输气管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新环字函(2011)310号。

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厅(3)《西气东输三线伊宁—霍尔果斯煤制气支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华北分公司1.3 执行标准根据评价区域环境功能,所采用的评价标准如下:1.3.1 环境质量标准本项目环境质量标准执行情况见表1.3-1:表1.3-1 环境质量标准1.3.2 污染物排放标准本项目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情况如下表1.3-2:表1.3-2 污染物排放标准第2章工程建设概况2.1 工程概况2.1.1 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西气东输三线伊宁-霍尔果斯煤制气支线工程2、项目性质:新建项目3、建设规模:2014年达到煤制天然气设计输量81×108m3/a,管道管径1219mm,设计压力12MPa;管道本身具有300×108m3/a输气能力。

4、建设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西部管道分公司5、建设地点:起自伊宁市干沟村七队西北约900m处的伊宁首站,终止于霍城县大柳树村南约1km处的霍尔果斯末站(在西二线霍尔果斯首站基础上扩建)。

6、占地面积:永久占地48.13hm2。

7、项目投资:总投资为121729元。

8、设计单位: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华北分公司9、施工单位:石油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10、检测单位:天维无损检测、佳城油气管道质量检测公司2.1.2 工程建设容本工程包括线路工程、站场工程及线路附属工程。

线路工程包括输气管道工程及河流、公路、铁路穿越工程等;工艺站场包括首末站;线路附属工程包括线路截断阀室、标志桩、里程桩、阴极保护测试桩、转角桩、警示牌等。

本工程主要工程量见表2.1-1。

表2.1-1 工程主要建设容2.1.3 工程占地及拆迁情况(1)工程占地。

施工便道大约长15 km,平均占地宽为6m,占地面积为90000 m2,折合亩数135亩。

伴行路大约长33km,平均占地宽为12m,占地面积为400980 m2(其中错车道4980 m2),折合亩数601.5亩。

管道占地分为永久征地和临时占地。

永久征地主要为线路截断阀室、标志桩、伴行路等容;临时占地主要为管道施工作业带、施工便道等容。

(2)房屋拆迁。

本工程由于局部路由与村镇等过近,为保证管道的运营安全,存在一定的房屋拆迁,统计见表2.1-2。

表2.1-2 线路工程房屋拆迁统计表2.1.4工程变更情况:本工程包括线路工程、站场工程及线路附属工程,实际建设容与设计一致。

2.2 施工进度情况(1)2010年11月,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华北分公司编制完成《伊宁-霍尔果斯输气管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2011年1月,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给予《关于伊宁-霍尔果斯输气管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3)2011年1月,中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中油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编制完成了《伊宁-霍尔果斯输气管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011年4月经维吾尔自治区环保厅新环自函[2011]310号文批复通过;(4)2011年5月工程开工建设,2013年5月竣工;(5)2013年9月工程竣工投入试运行。

2.3 监理重点2.3.1 声环境保护目标管道沿线附近声环境保护目标如表2.3-1:表2.3-1 管道沿线声环境保护目标2.3.2 大气环境保护目标管线5公里围,大气环境保护目标如表2.3-2:表2.3-2 管道沿线大气环境保护目标2.3.3 水环境保护目标本工程的穿越工程中包括河流穿越,穿越采用大开挖方式投资最省。

针对工程项目中对河流的穿越工程进行监理,以保证项目对周围水源不造影响。

1、大、中型河流穿跨越本管道工程与伊犁城市燃气管道并行,河渠、冲沟大中型穿越与之基本一致;大中型穿越共7处,穿越长度合计2660m,详见表2.3-1。

表2.3-3 管道工程河渠、冲沟大中型穿越统计2、小型河流、干渠穿越本管道工程有河流、沟渠小型穿越48处,穿越长度548m;冲沟小型穿越16处,穿越长度560m;均采用大开挖形式穿越。

详见表2.3-2。

表2.3-4 管道工程河渠、冲沟小型穿越统计2.3.4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本工程沿线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管线两侧各300m带状围线基本农田、自然植被等,具体如表2.3-5。

表2.3-5 管道工程沿线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第3章环境概况3.1 地理位置及对外交通伊宁-霍尔果斯输气管道起自伊宁首站,终止于霍尔果斯末站(在西二线霍尔果斯首站基础上扩建),沿线经过伊宁市、霍城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