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3年《力》课件2 沪科版
2013年《力》课件2 沪科版
总结: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 受力物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 也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例题1:划龙舟时,为什么船桨向后划水,船 就会向前进? 答: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船桨向后划 水时,船桨对水施加一个向后的作用力,水 也会给船桨施加一个向前的作用力,所以船 就前进了。
例题2:穿着旱冰鞋的小孩用力推黑板时, 为什么他自己也会后退? 答: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小孩给黑板 一个作用力,黑板也会给小孩一个反作用 力,所以会后退。
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一节 力
思考:
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施力物体
受力物体
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排斥、吸引 等都叫力的作用。 注意:1、力的作用要有两个物体; 2、力的作用不一定要相互接触。 3、彼此直接接触的物体,他们之间如果没 有推、拉、吸引等作用,不会产生力。
二、力的相互性
三、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形变运动速度 运动方向
四、判断物体是否受力的依据
① ②
物体是否发生形变 物体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
1、排球运动员扣球时,自己的手也感到疼痛,是因为 手受到排球的压力 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现象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在地上的足球,用脚使劲一踢,球会飞出去,说明力 运动状态 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用力压海绵,海绵会变形,说 形状 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力的产生离不开施力物体,但是可以没有 受力物体 B、有的物体自己就可以产生力,比如磁铁的吸力, 并不需要施力物体。 C、没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也可以存在 D、甲对乙施力,乙也同时对甲施力
4、在下列现象中,力的作用效果引起物体形变的 现象是( A、B) A.皮筋被拉长 B.车座下的弹簧被压缩 C.铅球在地面上越滚越快 D.石块从山坡上滚下,越滚越快
5、在下列现象中,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 A、B、C 状态”的事例是( ) A.水平抛出的皮球成一条弧线落回地面 B.在足球场草坪上滚动的足球越滚越慢 C.石块从山坡上滚下,越滚越快 D.用力拉弓弦,把弓拉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