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构造复习题

建筑构造复习题

《建筑构造Ⅱ》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1、建筑工业化是指用现代工业生产方式来建造房屋,其基本特征表现在标准化、机械化、工厂化、组织管理科学化四个方面。

2、升板建筑的施工顺序是做基础、立柱子、打地坪、叠层预制楼板、逐层提升、逐层就位。

3、根据截面形式的不同,常用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可分为空心板、实心板、肋形板三种。

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10层及其以上的居住建筑和24米以上的其他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

5、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包括纯框架结构、纯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四种。

6、玻璃幕墙以其构造方式分为有框和无框两类。

7、玻璃幕墙的横档间距一般不宜超过2米。

8、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通常采用卷材防水、防水砼防水、弹性材料防水等三种做法。

9、防烟楼梯间的前室面积居住建筑不小于 m2,公共建筑不小于 6 m2。

10、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原则是以防为主,以消为辅。

11、按照部位的不同,建筑装修分为外墙、内墙、地面、吊顶等部分组成。

12、硬木地面有空铺和实铺两种做法。

13、悬索结构由索网、边缘构件、下部支承三部分组成。

14、工业化建筑根据其综合特征分为砌块建筑、大板建筑、框架板材建筑、大模板建筑、滑模建筑、升板建筑、盒子建筑等类型。

15、一般六层以下的住宅、学校、办公楼等建筑都可以采用砌块代替砖使用。

16、大板建筑的内墙板在端部开设门洞时,可以处理成“刀把板”、“带小柱板”两种形式。

17、框架结构按构件组成可分为板柱框架、梁板柱框架、框剪结构三种类型。

18、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建筑高度超过 100 m时,无论住宅还是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

19、筒体结构可分为实腹式筒体和空腹式筒体。

20、高层建筑常用楼板形式有单向板、双向板、无梁楼板、双向密肋楼板、单向密肋板等。

21、玻璃幕墙按照其施工方法分为现场组装(元件式)、预制装配(单元式)两种。

22、玻璃幕墙的竖挺间距一般不宜超过 m。

23、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安全疏散距离的规定是:(请在下表的空格中填上相应数字)。

24、消防电梯的前室面积居住建筑不小于 M2,公共建筑不小于6 M2。

25、高层建筑的避难层一般有敞开式和封闭式两种布置方式。

26、人造石材墙面的安装方法应根据板材厚度的不同而采用拴挂法(20-30mm)、粘贴法(8-12mm)。

27、吊顶由基层和面层两大部分组成。

28、建筑工业化的核心是机械化的生产与施工,其前提是设计标准化。

29、大板建筑的板材连接方式有干法连接、湿法连接两种。

30、现浇与预制相结合的大模板建筑分为内外墙全现浇、内墙现浇外墙挂板、内墙现浇外墙砌砖三种类型。

31、根据建筑物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及扑救难度等因素,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将高层建筑分为一类高层和二类高层。

32、单筒结构根据框架和筒体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外筒内框架和内筒外框架两种布置方式。

33、高层建筑的建筑高度大于50M时应采用现浇楼板。

34、高层建筑的水泵间运行时有水渗漏,因此在水泵间内应设排水沟和集水井。

35、在有框玻璃幕墙中有明框、隐框两种做法。

36、地下室卷材防水通常有外防水、内防水两种做法。

37、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消防电梯和防烟楼梯间的合用前室面积:居住建筑不小于 6 m2,公共建筑不小于 10 m2。

38、消防电梯的行驶速度,应按从首层至顶层的运行时间不超过60s 计算确定。

39、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或两个避难层之间不宜超过15 层,避难层净面积按 5 人/m2计算。

40、拉毛墙面根据材料的不同分为水泥拉毛、油漆拉毛和石膏拉毛。

41、吊顶基层由吊筋、主龙骨和次龙骨三部分组成。

42、大跨度建筑的屋顶由承重结构、屋面基层、保温隔热层、屋面面层等组成。

43、薄壳结构形式常用的有筒壳、圆顶壳、双曲扁壳、鞍形壳。

44、大板建筑的墙板按其构造形式分为单一材料墙板和复合墙板。

45、天然石材的安装常用的有拴挂法、连接件挂装法、聚酯砂浆固定法、树脂胶粘结法等四种方法。

46、拱结构按其组成和支座方式分为三铰拱、两铰拱和无铰拱三种形式。

47、钢筋混凝土框架按施工方法不同,分为全现浇、全装配、装配整体式三种.48、框架板材建筑的外墙板与框架的连接有焊接法、螺拴栓结法、插筋锚固法等方式。

49、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是2004年建成的台北101金融大厦,101 层,高508米。

50、高层建筑的基本结构体系主要包括纯框架结构、纯剪力墙结构、和筒体结构三种。

51、幕墙按材料分为重质幕墙和轻质幕墙两类。

点支承玻璃幕墙是由玻璃面板、点支承装置和支承结构构成。

52、净空高度小于12米的室内中庭可采用自然排烟措施。

二、判断题:1、一般七层以下的住宅、学校、办公楼等建筑都可以采用砌块代替砖使用。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米时,无论住宅还是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

(√)3、建筑高度为60米时可以采用预制楼板。

(×)4、隐框幕墙比明框幕墙更容易出现“冷桥”,因而它的热工性能不如明框幕墙。

(×)5、高层建筑地下室外防水比内防水效果更好。

(√)6、高层旅馆房间门至最近的楼梯间的最大距离不应超过40M。

(×)7、厚度为20mm的人造石材墙面适宜采用粘贴法安装。

(×)8、上人吊顶的检修走道应铺放在次龙骨上。

(×)9、中庭天窗必须设在建筑物防雷装置的45°线内。

(√)10、大板建筑的外墙板是主要受力构件,应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

(×)11、大板建筑的外墙十字缝防水处理中分层排水比通腔排水的防水效果更好。

(√)12、20层的普通高层住宅属于二类高层建筑。

(×)13、为使筒中筒结构的内外筒共同工作,内筒的长度和宽度不应分别小于外筒的长度和宽度的1/4。

(×)14、高层建筑的外墙一般为非承重墙。

(√)15、标准层为1000M2的高层建筑必须设置两台消防电梯。

(×)16、通常玻璃幕墙的横挡间距不宜超过3 M。

(×)17、空铺木地面架空层的通风处理一般只是在地垄墙上预留120×120的洞口。

(×)18、甲级防火门的最低耐火极限为2 小时。

(×)19、大跨度建筑通常是指跨度在24米以上的建筑。

(×)20、大板建筑外墙板的十字缝是其防水最薄弱的环节。

(√)21、建筑筑高度是指建筑物室内地坪到其檐口或屋面面层的高度。

(×)22、高层建筑结构分水平、垂直承重结构,水平结构要求有足够的抗压强度,垂直结构要求有足够的抗弯、抗剪强度和刚度。

(×)23、通向前室和楼梯的门应双向开启。

(×)24、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原则是以“消”为主,以“防”为辅。

(×)25、乙级防火门的耐火极限不低于小时。

(×)26、防火窗必须采用钢窗,镶嵌铅丝玻璃。

(√)27、悬索结构的主要缺点是在强风吸引力作用下容易失稳。

(√)28、当采用薄壳结构、折板结构作屋顶承重结构时,不需要设屋面板。

(√)29、建筑中庭的防火分区只按中庭空间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30、隐框幕墙比明框幕墙更容易出现“冷桥”,因而它的热工性能不如明框幕墙。

(×)三、简答题:1、简述筒中筒结构楼板的布置方式。

答:筒中筒结构楼板的布置方式有以下三种:a)第一种方式是当梁跨在8-16m之间时,可将梁两端直接支承在内外筒身上,形成较大空间,使内外筒形成整体的联系,在四角内外筒之间可布置成双向肋梁楼板或单向密肋楼板,使整个筒体均匀受力。

b)第二种方式是在内外筒之间沿对角线布置斜向大梁,然后垂直于筒体布置次梁。

c)第三种方式是在内外筒之间直接放平板不设梁。

这一做法只用于内外筒距离不大的平面组合中。

在圆形平面的筒中筒建筑中,楼板梁采用放射状布置。

2、简述高层建筑的消防电梯的设计要求。

答:高层建筑消防电梯的设计要求:(1)设置条件:一类公共建筑,塔式住宅,12层以上的单元式通廊式住宅,高度超过32米的其它二类公共建筑。

(2)设置数量:每层建筑面积<1500m2设一台;每层建筑面积>1500m2,<4500m2设二台;每层建筑面积>4500m2设三台。

(3)运行速度:首层到顶层运行时间不超过60s。

(4)消防前室:消防电梯应设前室,其面积为居住建筑不小于 m2,公共建筑不小于6 m2,若与防烟楼梯合用时应加大。

(5)构造要求:井道、机房隔墙耐火极限≥2h,隔墙上开洞口要设甲级防火门,前室应采用乙级防火门或具有停滞功能的防火卷帘,底坑要设排水设施—潜水泵。

3、简述大板建筑的楼梯平台与两侧墙板的连接方式。

答:其连接方式有两种:(1)平台板直接支承在焊于侧墙板上的钢牛腿上。

(2)将平台板作成带“把”的单架板,支承在侧墙板的预留孔或槽内。

4、简述彩色弹涂墙面的构造做法。

答:彩色弹涂墙面的构造作法:(1)12mm厚1:3水泥砂浆打底,木抹子搓平或用聚合物水泥浆修补墙面,保持平整(仅限于砼墙面)。

(2)刷底色浆一道。

(3)3mm厚彩色浆点。

(4)采用油喷枪或单毛刷涂罩面剂一道。

5、简述升板建筑的施工过程。

答:升板建筑的施工过程如下:(1)第一步是做基础:在平整的场地上开挖基槽,浇筑桩基础。

(2)第二步是在基础上立柱子:预制柱。

(3)第三步是打地坪。

(4)第四步是叠层预制楼板和屋面板。

(5)第五步是逐层拉升。

(6)第六步是逐层就位:即从底层到顶层逐层将楼板和屋面板分别固定在各自的设计位置上。

6、简述玻璃幕墙防火构造设计要点。

答:(GB50045-95)高规定:高层建筑的水平和竖向防火分区应在构造上予以保证。

(1)幕墙与楼板边缘带有100mm左右的缝隙,必须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绝缘材料将幕墙与楼板、幕墙与立柱之间的间隙堵严。

(2)当设计不考虑设衬墙时,可在每层楼板外沿设置耐火极限≥1h,高度≥的实体墙裙。

7、简述防烟楼梯间的设置条件和设计要求。

答:(1)设置条件:一类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以及塔式住宅。

(2)设计要求:①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或阳台、凹廊等。

②前室面积居住建筑不小于 m2,公共建筑不小于6 m2;若与消防电梯合用时应加大,居住建筑不小于6 m2,公共建筑不小于10 m2。

③楼梯间的前室应设有防烟、排烟设施。

④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设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8、简述建筑中庭的防火分区原则及防火措施。

答:(1)分区原则:中庭防火分区面积应按上、下层连通的面积叠加计算。

(2)当超过一个防火分区时,应采取以下防火措施:①房间与中庭回廊相通的门窗应设自动关闭的乙级防火门。

、②与中庭相通的过厅通道,应设乙级防火门或耐火极限大于3h的防火卷帘分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