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工分离工程》教案

《化工分离工程》教案

《化工分离工程》 教案
2009~ 2010 学年 第 二 学期
学 院、 系 室 课程名称 专业、年级、班级 主讲教师
化学工程系 化工分离工程 化工 2007 级
陈彦
福建农林大学
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面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专业核心课,学分 2.5 分,学时为 50,讲授 40 学时,实验 10 学时。 二、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一章 绪 论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教学目的要求:
1. 了解分离操作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 2. 掌握传质分离过程的分类和特征; 3. 了解本课程的任务和内容。 教学内容(注明:* 重点 # 难点 ?疑点): 分离操作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传质分离过程的分类和特征;本课程的任务和内容。 第一 节 分离操作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 第二节传质分离过程的分类和特征 1.2.1平衡分离过程 1.2.2速率分离过程 第三节本课程的任务和内容 教学方式、手段、媒介:以多媒体为主 黑板设计:左边幻灯,右边板书 讨论、思考题、作业:
教学内容(注明:* 重点 # 难点 ?疑点): 相平衡;多组分物系的泡点和露点计算;闪蒸计算。
教学内容:
第 一 节 相 平 衡 13 2.1.1相平衡关系 2.1.2相平衡常数的计算
第二节多组分物系的泡点和露点计算 2.2.1泡点温度和压力的计算 2.2.2露点温度和压力的计算
第 三 节 闪蒸过程的计算 2.3.1等温闪蒸和部分冷凝过程 2.3.2 绝热闪蒸过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 材:
授课教材 陈洪钫,刘家祺.化工分离过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年
主要参考书目 刘家祺.分离过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年
叶庆国 分离工程学习指导与习题集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年
蒋维钧.新型传质分离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年
课时安排: 2 学时
教学课型:理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实践课□ 其它□
本章内容应作为本课程的重点之一。
教学方式、手段、媒介:以多媒体为主
黑板设计:左边幻灯,右边板书
讨论、思考题、作业:
教师姓名: 陈彦 职称:副教授 10 年 3 月 1 日
课时安排: 14 学时
教学课型:理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实践课□ 其它□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三章 多组分精馏和特殊精馏
通过理论教学
1.了解化工工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化工工艺学在化工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化学工业的发展简史和当代化学工业的发展趋势; 3.掌握化学工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每个典型工艺过程的特点和基本内容,并能提出各工艺的最 新技术进展; 4.在化工过程的理论与实际方面建立较为系统而扎实的基础,能较好地应用物理、化学、化工基础知 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5.初步掌握化工工艺过程开发的基本思路和技巧,并对化工工艺的设计与控制、化工工艺过程,经济 评价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也有一定了解。
利用已学的《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等课程中有关系相平衡热力学、动力学的微观机 理,传热、传质和动量传递理论来研究化工生产实际中复杂物系的分离和提纯技术。同时,本课程又是《化 工工艺设计与化工过程开发》的基础,它与《化工反应工程》紧密相连,只有这些课学好了才能学好这门课, 做好毕业设计。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化学工程及工艺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课。是学生在具备了物理化学、化工原 理、化工热力学等技术基础知识后的一门专业主干课。化工分离工程是研究过程工业中物质分离和纯化的工 程技术学科。本课程讲授传质与分离工程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化工分离过程中一些主要分离单元操作和分离 工程领域的研究进展。它利用前期课程中介绍的有关相平衡、热力学、动力学、分子及共聚集状态的微观机 理,传热、传质和动量传递理论来研究化工生产实际中复杂物系的分离和提纯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 生应掌握各种常用分离过程的基本理论,操作特点,简捷和严格的计算方法和强化改进操作的途径,对一些 新分离技术有一定的了解。
教师姓名: 陈彦 职称:副教授 10 年 3 月 1 日
课时安排: 6 学时
教学课型:理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实践课□ 其它□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二章 单级平衡过程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教学目的要求:1. 掌握相平衡各种关系式及计算; 2. 掌握多组分物系的泡点和露点温度和压力的计算; 3. 掌握等温闪蒸和部分冷凝过程的计算。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单元的设计变量 Nie、装置的设计变量 Niu;
2.了解多组分精馏过程分析,掌握最小回流比、最少理论板数和组分分配、实际回流
比和理论板; 3. 掌握萃取精馏的基本原理,过程分析与计算;掌握共沸物的特性和共沸组成的计算,
二元非均相共沸物的精馏;了解多元共沸精馏过程; 教学内容(注明:* 重点 # 难点 ?疑点):
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应在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完成的基础上学习。 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熟悉和掌握如下知识: 1、掌握各种常用的分离过程的基本理论、操作特点、简捷和严格计算方法和强化改进操作的途径。 2、对一些新分离技术有一定的了解。 本课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习题,答疑和期末考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 的基础。本课程着重基本概念的理解,为分离过程的选择、特性分析和计算奠定基础。从分离过程的共性出 发,讨论各种分离方法的特征。强调将工程与工艺相结合的观点,以及设计与分析能力的训练;强调理论联 系实际,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期末成绩评定由三方面组成,平时作业成绩占 20%,测验成绩占 10%, 考查(试)成绩占 70%。
着重基本概论的理解,为分离过程的选择、特性分析和计算奠定基础。从分离过程的共性出发,讨论各 种分离方法的特征。强调将工程和工艺相结合的观点,以及设计和分析能力的训练;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以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从事本学科的工程技术工作和研究工作打下比较牢固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要求学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