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年美术教师招聘真题

历年美术教师招聘真题

2006年浙江绍兴市教师招聘美术试卷一、填空:1、《红色的和谐》是法国著名的(马蒂斯)所创。

2、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全图长1119.5厘米,高51.5厘米,是我国古代绘画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3、用笔,中国画技法属于。

在技法上,笔不是指毛笔,而是指(勾、皴、点、染)等方法。

4、毕加索是(西班牙)籍的画家、雕塑家、版画艺术家,是(立体派)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5、《椅中圣母》描绘的是(宗教故事)中的圣母和圣婴。

6、纯度是指色彩的(鲜浊)。

7、在色环中,互成(150°——180°)的色,为强烈对比。

位于60°以内的色,为柔和对比。

8、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9、美术史是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派和风格的信息、阐释和评价。

10、美术媒材是构成美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粘土、画布、电影胶片、录像带、木材和塑胶。

二、名词解释:1、农民画:农民的画。

也包括渔民和其他劳动者的画。

在内容上主要表现农民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在形式上自由随意,经常借用民间美术,如剪纸、刺绣、皮影等造型方法,在画法上没有既定的框框,不求形似,不讲透视,总体上呈现出热烈、明朗、质朴、稚拙的艺术风格。

2、版画:在不同的材料的版面上通过手工制版、印刷而成的一种绘画。

从拓印方法和材质上可分为七个类别:凸版型版画、凹版型版画、平板型版画、孔版型版画、独幅版画、玻璃版画、拓篇。

3、肖像画:人物画的一种。

专描绘人物形象之画。

可分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

4、二方连续:是用一个单独纹样,按一定的形式法则,上下或左右连续或重复而成的。

5、雕塑:造型艺术的一种形式,是雕和塑的总称。

以可塑的或可雕刻的材料,制作出各种实在体积的形象。

6、如果物体的一个角和画着相对,这种透视称成角透视。

7、晕染:也叫渲染或烘染,中国画技法的异种。

将两只湿笔种的一只蘸颜色,将颜色涂染要求范围的一部分,再用另一支清水笔沿颜色的边缘运行,同时带少许颜色,一直涂到要求的范围,使颜色产生深浅自然的过渡效果。

8、接染:用渲染的方法,将两个在一个范围的颜色,用清水衔接起来,产生自然过渡的效果。

9、明度: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成为明度。

10、插图:又名“插画”,绘画的异中,指插附在书报杂志中的图画。

一般份艺术插图和图解插图。

二、简答题:1、美术课程的性质和价值是什么?(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参和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4)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5)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2、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1)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2)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4)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3、美术课程的教学建议是什么?(1)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

(2)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3)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层面。

(4)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

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5)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和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6)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和合作交流。

(7)教师影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8)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4、美术课程的评价建议是什么?(1)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在重视教师和他人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可以采用问卷形式,也可采用建立学生学习档案的方式。

学生在学习档案中收集美术学习全过程的重要资料,包括演习记录、构想草图、设计方案、美术作业、相关美术信息(文字或图像资料等)、自我评价以及他人评价的结果。

(2)注重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美术教学评价既要通过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更需要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3)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对学生美术作业应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

学生美术作业评价呈现方式可以是分数或等级,可以是评语,也可以采用评语和等级相结合的方式,还可以采用互评或座谈等方式,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行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和发展方向。

(4)建立促进美术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美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分析和反思。

建议美术教师在每一个单元教学结束后,记录教学体会、教学成果以及需要改进之处。

三、论述题:1、以你最喜欢的一课为例,谈一谈新旧教材的区别?2、一年级不同领域的目标是什么?并举出典型的课题。

▲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和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像、创作、表演和展示。

2010年浙江教师招聘测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每个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我国的()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2、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主张体现了()A、社会本位论思想B、个人本位论思想C、社会效益论思想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3、在下列主张中,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A、学不躐等B、开而佛达C、各因其才D、温故而知新4、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方法是()A、品德评价法B、榜样式样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5.直观时运用变式方法的目的是()A、激发兴趣B、引起注意C、丰富想象D、区分本质和非本质特征6、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A、做人教育B、职业教育C、基础教育D、专业教育7、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A、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B、主题价值C、创造价值D、教育价值8、德育在青少年学生的发展中具有()A、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B、主题价值C、创造价值D、教育价值8、德育在青少年学生的发展中具有()A、积极作用B、影响作用C、制约作用D、导向作用9、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的标志()A、有明确的奋斗目标B、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核心C、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D、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纪律10中小学的“双基”教学是指的()A、基础知识,基本技能B、基本理论,基本技能C、基础知识,基本理论D、基础理论,基本原理11、既是我国法律体系的根本大法,也是教育类法律的根本大法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2、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这是一条教育原则()A、启发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直观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13、、”“寓德育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是德育过程的哪一条规律的体现()A、教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B、德育过程是足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14心课程的核心理念是()A、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B、转变旧的学习方式C、倡导建构的学习D、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15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应做到()A、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B、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充分地给学生传授科学知识16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差异A、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B、将学生按有中差分班教学C、满足不痛学生的需要D、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17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课程评价A、强调学生学会学习B、强调新的学习方式C、突出甄别和选拔功能D、立足过程,促进发展18、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是()A、能力B、气质C、性格D、动机19、“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这是下列哪一部法中的规定的()A、《义务教育法》B、《未成年人保护法》C、《宪法》D、《教育法》20、对学生的研究通常包括:一是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二是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差异三是了解:()A、学生个体的动机B、学生个体的追求C、学生个体的需要D学生个体的目标二、填空题1、杨显江写的,是我国第一次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2、世界卫生组织在1989年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健康-----------和道德健康3、新课程改革的心理学依据是-----理论和-----理论4、注意的品质特征有注意广度-----------注意转移等5、耶克斯一朵德森定律表明:动机水平-----最有利于激发----6、义务教育也叫----是由国家用立法形式确定下来强制实行的国民基础教育7、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具体体现在中小学各类----和各科课程标准教科书之中8、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一是教师丰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9、1993年10月31日我过颁布的教师法第十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制度10、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英语学生---------,--------三简答题(本题共18分)1评价教师课程教学质量的基本因素有哪些?2、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哪些重要特点3、简述《教师范》规定的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4、(小学教师选题)简述小学儿童认知活动有哪些发展5、(中学教师选做题)中学生四象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四论述题(两题任选一题,12分)1、(学教师选做题)某中学初二(3)班是全校有名的乱班,上课纪律混乱,打架成风,班上有一名在野学生领袖喜好《水浒》人物打抱不平,常常为朋友两肋插刀,打架时,只要他一挥手其他人就蜂拥而上班上正气不能抬头,班干部闲的软弱无力,全班同学的学习成绩逐渐下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