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课程论

幼儿园课程论


2.教育观
教育者在进行教育和引导时,需要认真的发现和了解
每个儿童的智能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尊重个体差异。
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课程模式的体系 (一)课程目标
1.促进幼儿多方面和谐发展
兼顾个别差异,又要寻求共同学习的内容。
寻找各发展领域的核心概念和核心技能。
2.发挥每个儿童的优势
3.因材施教
1.没有明确的课程目标体系,是一种精神理念,
没有直接具体的分列清晰的条目。
2.借助马拉古兹的观点:
在学校和社会间构建桥梁 保证儿童珍贵的童年
(二)瑞吉欧课程模式体系的课程内容
1.没有明确的课程目标也就直接导致瑞吉欧没有明确 的课程内容,更没有教材。
2.需要从环境中寻找需要的学习内容,环境和社区的
(二)瑞吉欧的项目活动课程模式的教育观
1.注重内在品质的培养
不建立外在目标体系,注重儿童内在精神品质的构建。
2.教学方法
学习是多元化的,语言文字教育只是其中一种,而且
可能不是最适宜的一种。
3.注重合作与交流
儿童在与同伴合作交流过程中,可以获得许多帮助和
积极影响。
(二)瑞吉欧的项目活动课程模式的教育观
0世纪80年代后成为继蒙台梭利教育模式之后世界 范围内最具有影响力的课程模式之一。
2.尊重儿童权利,相信儿童能力,从儿童角度看问题。
1987年在纽约教育展览上,其影响力因名为“儿童的一百 种语言”宣传,开始迅速传遍世界,成为世界上顶级的幼 儿教育方案。
(二)蒙台梭利教育思想
2.教育观: (1)自由教育:
认为儿童的发展应该遵循自然发展的秩序,按照“自然进 程表” 引导儿童进行自主发展。尊重儿童的人格与权利 在“儿童之家” 里,儿童与教师的地位是平等的,儿童 的工作完全由自己决定,主张进行“不教的教育” ,相
信儿童利用教具可以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
(一)儿童观 (二)教育观
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课程模式的体系 (一)课程目标 (二)课程内容 (三)课程组织 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课程模式的评价
一、加德纳的多元智能课程模式的基础和基本观点
1.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霍德华·加德纳 教授于1983年在其《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 2.智能。名词解释,P134。认为人的智力结构有 八种:
福禄贝尔(1782~1852),德国人,世界著名的 幼儿教育专家,被称为幼儿园之父。 1826年写成泛论儿童教育工作的著作——《人的 教育》。 1840年在德国勃兰根堡创办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1861年友人整理出版其幼儿教育系列文献—— 《幼儿园教育学》。
(二)福禄贝尔教育思想
教育目的:了解神、认识神,对于自己生活中所 拥有的一切要感谢神的恩赐。 教育任务:促进儿童进行自我活动,以此来发展 其各种本能,最终形成崇尚神灵的品质。 教育原则:儿童内在力量和心理的发展,遵循 “循序渐进”的原则;儿童的内在本质蕴含着三 种特性:自然性、人类性、神性。
(2)秩序:禁止违规操作教具 (3)自由:“自由与纪律就像一个硬币的两个面是对 立统一的”。 (4)真实与自然
第二节 蒙台梭利学前教育课程思想
三、蒙台梭利方案评价
(一)优势:重视儿童自主能动性、秩序感、师
生平等、方法新奇有趣、成套教具
(二)局限性:
1.鼓励的感官训练
3.社会交往机会缺乏
名词解释。海伊斯科普课程模式是一种以皮亚杰的认 知发展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的幼儿园课程模式,注重 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强调通过关键经验的获得,促
进认知结构的改变和完善。
课程目标:10类53条关键经验 课程内容:活动区、主动学习 课程组织与实施
(二)蒙台梭利教育思想
2.教育观: (2)有准备的教师和环境 在物质环境方面,“儿童之家” 需要满足儿童的 求知需求。 在精神环境方面,教师与同伴之间的关系要平等 和睦融洽。
第二节 蒙台梭利学前教育课程思想
二、蒙台梭利方案目的、内容、方法与组织
(一)蒙台梭利方案的目的
生物性+社会性
(二)蒙台梭利方案的内容
2.忽视创造力的培养
第四节 瑞吉欧的项目活动课程模式
一、瑞吉欧课程模式的基础和基本观点
(一)儿童观 (二)教育观
二、瑞吉欧课程模式的体系
(一)课程目标 (二)课程内容
(三)课程组织与实施
三、瑞吉欧瑞吉欧课程模式的评价
瑞吉欧的项目活动课程模式的源头
1.源于意大利北部的小镇——瑞吉欧·艾利米亚。
二、蒙台梭利方案目的、内容、方法与组织
(三)蒙台梭利方案的组织与实施
1.有准备的环境:人数、秩序、自由、真实与自然
2.教师:环境提供者、示范者、观察者与合作者 3.教育方法:示范法、三阶段教学、自我教育
(三)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的组织与实施
1.有准备的环境
(1)人数: ≤25 混龄制 3~6岁各⅓
(二)课程内容 P136 (三)课程组织
主要通过区域活动、主题活动的形式展开。
利用生活化的场景模拟和再现,引导儿童在活动中进
行体验和建构,最终获得不同领域智能的发展,尤其 是促进优势领域的发展。
1.区域活动:“教师三部曲” 2.主题活动
第五节 皮亚杰主义的认知课程理论及方案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要点
第六章 国外幼儿园典型课程
福禄贝尔的“恩物”与作业 蒙台梭利幼儿园课程思想 加德纳多元智能教育 瑞吉欧项目活动课程模式 皮亚杰主义的认知课程理论 其他多种模式与方案
第一节 福禄贝尔的“恩物”与作业
一、福禄贝尔课程思想介绍
(一)福禄贝尔生平简介
(二)教育思想
(三)课程内容
(一)福禄贝尔生平简介
日常+感官+语言+数学+文化科学
(一)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的目的
1.健全人格的形成——个人教育目的
教育者的头脑中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明确儿童健全人
格的目标,同时为儿童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2.建设理想和平的世界——社会目的
蒙台梭利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深受战争之苦,因此他希 望能通过教育进行社会改良,通过教育培养新的理想人才, 建设一个理想的和平世界。
4.突出儿童的主体地位
儿童的学习意愿、学习方式、学习结果都由自己选择、 决定,教师是教育的补充资源,是服务员。儿童是决 策者。
5.抓住教育时机
教师可以在适合的时机提供帮助和建议,适当参与。
6.依托社区资源
要为儿童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瑞吉欧课程模式的体系
(一)瑞吉欧课程模式体系的课程目标
(三)课程内容
1.恩物:是福禄贝尔根据儿童的发展特点和规律, 于1836年创设的一套玩具。“上帝恩赐的礼物”。 恩物的种类通常认为包括6种。 2.作业:是为幼儿园确定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 3.其他内容:(1)宗教教育、(2)体育教育、 (3)游戏活动、(4)语言、(5)手工、(6) 绘画和艺术、(7)唱歌和诵诗、(8)自然研究
三、瑞吉欧瑞吉欧课程模式的评价
1.适应了当前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2.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是儿童的观察者。 教师是儿童的倾听者。 教师是儿童的伙伴与向导。 教师是儿童行为的记录者。 教师是工作时间的反思者。
第四节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教育
一、加德纳的多元智能课程模式的基础和基本观点
(二)蒙台梭利教育思想
1.儿童观: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着 鲜明的特点和规律,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 规律,采用适合的方法就可以获得良好的教育效 果。
(1)“心理胚胎期” 与外界环境期
(2)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3 3 6 6
(3)发展的敏感期与教育时机 (4)儿童发展是在工作中实现的
(1)语言智能(2)逻辑-数学智能(3)视觉-空间智 能(4)身体-运动智能(5)音乐智能(6)人际交往
智能(7)自我认识智能(8)自然观察者智能
(一)加德纳的多元智能课程模式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1.儿童观
每个幼儿都有巨大的潜力,他们的智能成分存在个体 差异,只要寻找到适合个体差异的教育方式和内容, 每个儿童都可以成为塑造的人才,取得优异的成绩。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幼儿园课程的
指导意义
三、皮亚杰的认知课程方案
海伊斯科普课程模式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要点
(一)强调儿童认知发展的主动性
图式 同化 顺应 平衡
(二)重视操作活动和游戏的作用 (三)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
三、皮亚杰的认知课程方案
海伊斯科普课程模式
3.语言教育
(1)听说教育 (2)读的教育——三阶段教学法 (3)写的教育
4.数学教育 5.文化科学教育
三阶段教学法(第一步:命名)
德尔塔

克西
三阶段教学法(第二步:辨别)
①请回答,克西在哪里?
②请回答,缪在哪里?
③ 请回答,德尔塔在哪里?
三阶段教学法(第三步:发音)
第二节 蒙台梭利学前教育课程思想
个人教育目的是间接目的,而社会目的则是最终目。 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二)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的内容
1.日常生活练习
基本动作练习 对自己的照顾 对环境的照顾 与他人的交往
2.感官教育——被认为是蒙台梭利教育内容中最 为重要,也最具特色的部分。蒙台梭利教具图片
(二)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的内容
生活就是儿童学习的主要内容。 3.总结概括课程内容特点:
没有固定的课程内容。 没有固定的教材活动方案。
把日常生活作为设计课程内容的来源。
课程内容由儿童讨论决定。
(三)课程组织与实施
瑞吉欧课程组织与实施通过“项目活动”。
项目活动的名词解释,P13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