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教学课件: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共21张PPT)

2021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教学课件: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共21张PPT)


发展规律: 方式由举荐评定授官到考试,选拔方式趋向严密、科学 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标准趋向公开公平
明清科举考试的程序
儒童 童生
童试 生员 秀才
举人(通过) 乡试
乙榜(中举)
第第 第
贡士(通过) 会试
一二 三 名名 四
会元(第一名)
:: 五
解亚 名
元元 :
状元 殿试 一甲 赐进士及第 榜眼
元朝 1.背景: 疆域空前广大 (第一次纳入中原王朝的直属版图:西藏高原、台湾岛。) 2.措施: (1)实行行省制度 ①邻近大都的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区,不设行省,由中书 省直辖,称“腹里”; ②其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10~11个行省。
(2)设立宣政院,直接管理吐蕃(西藏地区) (3)设立宣慰司等土司,在边远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
汉惠帝后, 诸侯王自征 赋税,私铸 钱币,割据 一方。
天下之势,方病大瘇,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之大几如股。 ——贾谊
1.暴力方式: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晁错主张削藩引起 剧变)
2.非暴力方式: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A.颁布“推恩令” 内容:a.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
b.其他子、弟分割王国部分土地为列侯,归郡统辖
宋朝:二府三司
皇帝
削弱宰相权利 皇帝总揽大权
财政
行政
军事
度 盐 户 参政 中 支 铁 部 知事 院 (二府)
元朝的中书省
皇帝 中书省






中书省最高长官为中书令,太子充任。其下有左右丞相各一 人,“统六官,率百司,居令之次,令缺,则总省事,佐天 子,理万机”。——(《元史》)
经 魁
甲榜 二甲 赐进士出身 探花
三甲 赐同进士出身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时间 先秦时期 汉朝
魏晋南北朝 隋唐至明清
制度 世官制 方法 世袭 标准 血缘
察举制 自下而上 推荐
品行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评定授官 分科考试
门第
才学
保证了贵族 孝廉成为士 特点 在政治上的 大夫做官的
垄断和特权 主要途径
高官由世家 大族把持
把读书、考试 与做官紧密地 联系起来
• 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意为:宫廷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对 官员善恶的处罚,不应不一样。
魏晋南北朝:三省体制 唐朝三省六部制
尚书令
门下侍中
中书令
影响: (1)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 (2)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3)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历朝基本沿用。
土民,即土人;当地人;世居在偏远地区的汉族以及少数民 族的统称
①内容:土司(宣慰司、土知府、土知县、土把总,土巡检等) 土官(少数民族首领)治土民,上属省管辖 ②特点:因俗而治,官其首领、世袭其官、交纳贡赋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 (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西汉初,丞相进见,皇帝要起座;丞相生病,皇帝要亲临问候。 皇帝的诏命,丞相认为不妥的,可以据理力争甚至拒绝执行。 上述材料说明汉初丞相地位如何?有何影响? 西汉前期,丞相位尊权重,礼遇殊隆。 威胁皇权。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标: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包括地方 和中央),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中央集权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疆裂土,
立二等之爵。
——《汉书•诸侯王表》
汉初:郡国并行
汉:一部分中央集权,一部分地方分权。汉的分封制被封 的只有王、侯两级(西周的分封制所封诸侯分为公、侯、 伯、子、男等)
行政: 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知州“三年一易”) ,设通 财政: 判负责监督(通判可直接向皇帝报告情况,各州公文须
由知州、通判联合署名才有效) 中央掌控大部分地方赋税 (地方设转运使,负责征收地方赋税,运送中央) 影响:(1)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2)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元朝的行省制
元与北宋 疆域比较图
B.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各置刺史一人,刺史位卑 权重,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C.酎金夺爵 内容:前112年,汉武帝以诸侯王所献助祭的“酎(酒)金”
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为借口而夺爵,被夺爵者达106人, 占当时列侯的半数 D.颁布“附益之法”: 内容:a.不许诸侯王招待宾客,限制诸侯王的活动
b.诸侯王只能衣食租税,不得参与政事
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 赐以旌节,故称。 藩镇:亦称方镇,是唐朝中、后期为保卫自身安全, 防止边倕各 异族的进犯而设立的军镇。 藩镇割据:唐代安史之乱后出现的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强大、
互相争战的局面。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军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杯酒释兵权); 抽调各地 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强干弱枝”)
西汉: 汉初丞相位高权重 措施: 起用平民、儒生为相,形成内外朝制度 影响 : 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 内朝: 又称“中朝”,汉武帝重用身边的近臣组成(出身
卑微),是宫中决策机构; • 外朝:原来宫外的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
沦为一般执行机构。
• 决策实权由相府向宫廷转移,以内朝官制约外朝官,以内 朝宫官排斥外朝府官。(以小驭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