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饮用水水源现状及保护对策分析论文

城市饮用水水源现状及保护对策分析论文

城市饮用水水源现状及保护对策分析
【摘要】城市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的中心。

饮用水是城市生存环境的基础和命脉。

文章探讨了我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对策。

【关键词】城市饮用水:存在问题;保护对策
一、饮用水供水现状
城市作为经济和生活中心,污水排放量大,加之我国城市的污水处理水平普遍不高,城市水环境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流经城市的河段今90%受到污染,城市内水湖水质较差。

同时我国城市中有近2/3的城市供水不足,1/6的城市严重缺水。

再加上城市水体供水基础建设陈旧和管理不善,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

1.水资源严重短缺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尽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我国还是城市化进程发展较快的国家,随着城市人口的剧增,特别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供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影响人民正常生活的一个严峻问题。

2.地下水超采态势严峻
由于地表水污染,而城市工业、公共卫生、生活用水量又日益增加,致使地下水的开采规模和强度不断增大。

地下水超采导致地面沉降和地裂,造成地面塌陷、房屋倒塌、路基被毁等。

由于地下水超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引起地表水入渗增强,污染物随之下移,污染地下水。

3.自来水浪费严重
我国北方城市因供水基础设施陈旧、老化,加之恶劣的冷冻气候条件,管道设施漏水现象十分普遍。

特别是在城市供水中,直接或间接用于饮用的部分只有5%~10%。

绝大部分自来水用于工业、消防、建筑、市政及居民生活杂用上。

而自来水厂不管用水要求的不同,一律采用饮用水标准来衡量出水水质,不仅增加了自来水加工处理的成本,而对没有必要达到饮用水标准的用户来说又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二、水源地污染物质的来源分析
水环境污染的污染源通常分为点源和非点源(面源)两类,而水源地污染主要是非点源污染。

长期以来,我国环境保护的重点主要放在企业排放污染物的末端治理上,对非点源污染尚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1.暴雨径流的地表淋溶和侵蚀
暴雨径流是坡面地表侵蚀过程的动力因素,也是土壤颗粒和农用化学物质向外迁移的物质载体。

当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能力时,就会产生坡面径流。

影响坡面径流大小的主要因素是降雨、地形、土壤和植被覆盖等。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km2,有1/3的土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每年流失的n、p、k养分相当于4000多万吨化肥。

2.农用化学制品的流失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对土地产品在数量上的要求愈来愈
高。

在我国农业土地资源的开发已接近超强度的情况下,增加农用化学制品的施用量就成为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

农业以水为本。

城市水源地上游通常是主要的农业耕作区。

农药、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势必提高土壤中人工化学物质的含量。

特别是农业的粗放管理,更导致农业化学品利用率的降低,造成湖泊、水库富营养化。

3.中小企业污染物质的非达标排放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发展迅速。

其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逐渐增加。

乡镇企业规模小(尤其在北方)。

技术水平低、环保措施不到位,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企业少,加上乡镇企业设备简陋、资源浪费严重,造成污染物排放数量大、污染治理达标率低。

由于乡镇企业(包括个体采矿点)污染类型复杂,从城市到农村、由于乡镇企业(包括个体采矿点)污染类型复杂,从城市到农村、由点到面,增加环境治理难度,加大了非点源污染的负荷。

4.城乡生活污水的排放
限于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小城镇和广大乡村都还缺乏排水设施,大量的生活污水漫流排放后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有机污染十分严重。

氮浓度高可能与畜、禽粪便污染有关,磷浓度高则主要是洗涤剂的使用所引起的。

洗涤废水的排放增加了磷的负荷,对湖泊富营养化进程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三、保护对策
1.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研究
长期以来,我国环境保护的重点防在点源的治理上,对水源地非点源污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当前必须转变观念,加强水源地非点源污染研究,加强对地表饮用水源污染调查方法、污染负荷定量计算方面工作,要坚持科学治水,遵循自然规律,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健全法律法规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法规系统和强有力的执法监督。

要进一步加强水源保护的各项法规、条例的建设,使水源保护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在管理体系上,要克服分头管理、条块分割现象,处理好统一监督管理与协同监督管理的关系。

在目前我国经济技术实力还难以全面控制水污染的情况下,更有必要对涉及人民生命健康的生活饮用水源采取严格措施加强管理。

3.加大水源保护的宣传力度
我们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进行宣传,强化公众的
资源、环境、生态意识,提高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自觉性。

让人民群众懂得保护水环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控制性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增强调蓄能力。

提高居民饮用水的安全可靠性,放宽城市其他非饮用水的水质要求,降低成本,逐步实施分质供水。

城市供水设施陈旧常常造成自来水浪费。

排水设施不足,又使大量的污水未经有效处理就直接排放,造成严重污染,
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效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