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医疗卫生资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医疗卫生资料
(二)问题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从试点到全面推进,既是制度创建的过程, 也是创新与探索的过程。应该说,改革在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 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矛盾和困难。 一是困难人群特别是国有困难企业退休人员急需医疗保障却没有 参保资金的整体解决方案。 二是分担机制发挥作用的同时,不同需求的保障渠道还没有形成, 个人负担过重成为改革所不可避免的社会热点话题。
总之,改革进行到今天,更深层次的矛盾、困难及问 题已经显现,社会关注度前所未有的提高,医疗保险已经 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而且人们的观念逐步转变,对政策、 制度的敏感会推进矛盾的演变和转化;单纯靠工作力度甚 至现行政策已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新的思路、 制度性安排、政策性支持和方式性变革,只有这样,改革 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医疗保险制度实施范围还仅限于从业人员,城镇其他 无收入家庭的医疗保障没有通过新的制度纳入进来,覆盖 面还只有1亿多人,与日益增加的城镇从业人员数相去甚远。 随着户籍制度改革,农村转移人口进城,城乡统一劳 动力市场逐步建立,就业方式越来越灵活,人员在地区间、 岗位间的流动越来越频繁,如何从针对相对稳定的单位主 体的管理转向围绕频繁流动、情况更复杂的个人管理,如 何实现促进就业与社会保险的协调发展,都是新的课题。
•
改革首先需要制度功能的重新创建与政府职能的重 新定位,着力构建一个独立于单位、实行社会化管理的 医疗保障体系。这就决定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任务必 须建立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主体,逐步完善多层次医 疗保障体系,创建两个需求保障机制和费用制约(分担) 机制,从而实现保障权益、维护稳定、促进改革和发展 的目标。
三是医疗保险管理机制受诸多因素影响,尚未对不规范的医疗服 务和不合理的费用增长产生根本性的作用。
四是医疗保障的现行政策还难以惠及城镇其他人群,医疗保障制 度体系建设和推进方式都缺乏有力的法律支持。 五是医疗保险基金运行承受着越来越大的支付风险:虽然住院医 疗费用增速趋缓,但影响总费用的住院天数和药品支出居高不下, 而且诊疗费上升压力趋强;参保人员年龄结构变化特别人口老龄 化将增加基金压力;过度的、无规划的补充保障将削弱基本保障 分担机制的作用;医疗技术进步、需求拉动、疾病谱变化等对基 金支出影响。
(一)成效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初衷,是解决原公费劳保医疗 制度的弊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广大群众的基本医 疗保障需要。原公费劳保医疗制度所产生的问题可以概 括为“扭曲的制度功能与尴尬的多角债”,即:个人看 不起病,单位掏不起钱;费用直线上升,享受范围日益 缩小;医疗权益得不到保障,社会矛盾日益突出。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建设
总布局
五 位 一 体
.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社会建设
发展社会事业
医疗与卫生
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主旋律,在计划经济 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中国医疗保障的制度背景开始 经历重大变化,传统的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失去了自身存在 的基础。城镇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与财政体制改革、医 疗体制改革、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所有制结构的变化都 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改革开放各个相关领域改革的进行, 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5年全面推进医疗保险制度建设的作用与意义,不仅在于保障 了1亿多人的基本医疗需求,不仅在于实现了基金收支的基本平稳, 也不仅在于控制了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和不合理医疗消费。虽然 这些作用本身是原制度无法解决,而且其他任何一种保障方式也 不可能实现的。这一阶段改革的更大意义在于:确立了国家基本 医疗保险的制度框架,为进一步探索其他人群的医疗保障办法奠 定了基础;确定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障在健康保障方面的基础性地 位和作用,为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开拓了空间,为实现人的全面 发展和多层次的健康需求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医疗机构的竞争和 内部改革及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也通过非典时期医疗保险 发挥的保障作用,也有利于推进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
(三)发展
党的十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六 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不断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多层 次医疗保障体系的要求。而随着十六届三中全《决定》的 全面贯彻实施,中国的社会经济将发生一系列深刻的变化。 因此,进一步推进和健全医疗保障体系,既是实现全面小 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这项事业发展的难得机遇,同时, 也将面临更复杂严峻的挑战。
由于各种原因,医疗保障制度是城乡分离的。
(一)城镇:先后经历了公费、劳保医疗制度、城镇医疗 保险改革和试点阶段,全国范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制度的确立,以及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的探索等阶段。
(二)农村:伴随着合作医疗的兴衰,努力开展新型农村 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设工作,进而对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多样 化革,截止2003年11月底, 医疗保险制度已经推进到全国绝大多数城市,参保人员达 到10647万人。其中在职职工占73%,退休人员占27%;49% 的国有困难企业职工参加了医疗保险。原公费、劳保医疗 享受人群基本纳入新的制度。 作为重大利益调整的世界性难题,5年来,我国医疗保 险制度推进之快,运行之平稳,基本保障之成效,对改革 发展稳定之作用,受到最广大群众之欢迎,已经取得了广 泛的社会共识。
二、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与发展
中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障改革的制度性探索,从1994年的 “两江”试点开始到现在已经整整10年,从1998年底下发《国 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全面推进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到现在已经整整5年。前后10年,中共中央 做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 《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伴随着 我国10年社会经济的伟大变革和发展,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建 设经过全面探索和全面推进后,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如何解决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中困难地区、困难企业、 困难人群的参保资金,如何形成医疗保障分级负责、统筹 调剂、协调发展的地区间基金平衡机制,如何建立管理责 任、管理效率的激励机制,如何完善管理有度、奖罚有据 的依法行政机制等,还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难题。如何在医 疗服务质量与费用控制方面平衡医疗需求与支付能力,平 衡当前需要与长远支撑能力,如何将医疗保险的管理延伸 到制定医疗服务基本规范与规则,建立一整套质量考核和 费用参照标准等,还需要进行理论的创新和方式的探索。